最近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則訊息:
2025年7月5日,
也就是明天
一場非常可怕的海嘯將襲擊日本!
日本的災害預警系統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是非常先進的存在,對於這樣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來說,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

但這則關於的海嘯的預警卻不是由日本官方發出的,它其實來自於一個日本的漫畫家龍樹諒。
什麼時候,漫畫家也能預測自然災害了?難不成日本人天生都是預警體質?
1
可怕的預兆
日本對強震並不陌生。它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太平洋兩岸都是地震和火山活動頻繁的區域。
自日本政府今年1月警告稱,30年內該國南部南海海槽發生強震的可能性高達80%以來,人們對“大地震”的擔憂日益加劇。而漫畫家龍樹諒的這個預言,似乎讓公眾們的恐慌情緒達到了頂點。
這次她關於7月5日海嘯的預言,來源於她在2021年創作的最新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完全版)》。在漫畫裡,她做了一個夢,描述了在7月5日當天將發生一場非常可怕的災難。

這個預言迅速在東亞地區的社交媒體上走紅並引發了廣泛的恐慌。根據預言,日本和菲律賓之間的海床將出現裂縫,引發一場比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還要強三倍的超大海嘯。
X上一些使用者發的帖子也加速了這場恐慌的蔓延,一些使用者將其與對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擔憂聯絡起來。
此外,近日日本南部一處人煙稀少的偏遠島鏈——吐噶喇群島,經歷了異常頻繁的地震活動。短短兩週內,地震次數超過900次,讓當地居民驚恐不安,許多人夜裡難以入眠。

一位當地居民在接受地方電視臺MBC採訪時坦言:“連睡覺的時候都覺得害怕,感覺地面好像一直在搖晃。”

儘管一些地震學家否認兩者之間存在任何聯絡,並質疑其準確性,但重合的時間線還是加劇了公眾的擔憂。
龍樹諒的作品在東亞擁有大量追隨者,她的粉絲們常常相信她能在夢中準確地預知未來。

她在漫畫中繪製了自己的卡通形象,與其他角色分享她在睡夢中看到的景象。其中一些夢境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件非常相似。
這不是龍樹諒第一次預測未來,她於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見的未來》就疑似預告了在2011年3月會發生一場重大災難,而這一天恰逢是當月襲擊日本北部東北地區的特大地震發生的時間。
龍樹諒的漫畫封面上寫著“2011年3月的大災難”,這讓許多人相信,她在九級地震襲擊東北地區十多年前就預言了它。


這場地震引發了致命的海嘯,造成數萬人死亡,福島第一核電站癱瘓,這是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
她對2011年地震的預測——或者說巧合——讓她不僅在日本聞名,也在泰國和中國等亞洲其他地區聞名。據出版商稱,這本漫畫書已售出90萬冊,該書也已出版了中文版。
有人還將龍樹諒比作保加利亞神秘主義者巴巴·萬加。萬加出生於1911年,據說她成功預測了弗雷迪·默丘裡、戴安娜王妃的死亡以及幾件世界大事包括新冠疫情。
然而,批評人士認為,她的預言過於模糊,不值得認真對待。

2
地震謠言的經濟影響
Sky Perfect JSAT於6月開展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49.4%的日本受訪者聽說過關於大地震的預言,而50.6%的受訪者對此一無所知。
該調查訪問了全國1000名年齡在15至69歲之間的受訪者。結果顯示,十幾歲的女性(61.4%)和五十多歲的女性(57.8%)最有可能聽說過這些傳言。
據《日本時報》報道,在男性中,十幾歲的男性(54.2%)和二十多歲的男性(51.8%)對該預言的瞭解程度更高。
儘管缺乏科學證據支援這一說法,但由於預言家和社交媒體的雙重作用,該預測已經開始影響日本經濟,對“大地震”的恐懼正促使一些旅行者望而卻步。
對許多人來說,是一本漫畫書讓他們望而卻步。

大灣區航空等航空公司減少了航班,機票預訂量下降了30%,尤其是來自中國香港、中國大陸、泰國和越南的旅客,他們已經取消或推遲了他們的日本之旅。
日本西南部的鳥取地區受影響尤為嚴重,5月份來自中國香港的預訂量下降了近50%。
因此,野村綜合研究所執行經濟學家木內隆英表示,日本旅遊業可能因這些謠言而面臨重大損失,潛在損失估計高達5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7億元)。

最近,有人問這位作者,她對讀者對其作品的解讀導致旅行取消有何看法。
據日本報紙《每日新聞》報道,雖然龍樹諒“非常積極地”看待人們對她作品的興趣,這讓人們對災難有了更充分的準備,但她敦促人們不要被她的夢境“過度左右”,而要“根據專家的意見採取適當的行動”。
3
專家和日本政府怎麼說?
專家們敦促人們應該保持冷靜,本月初,日本內閣府在X電視臺解釋說,現代科技尚無法準確預測地震。
東京大學教授關谷直哉強調,人們必須隨時做好應對災害的準備,而不是僅僅關注那些毫無根據的預測。

地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警告稱,準確預測地震發生時間幾乎是不可能的。日本在抵禦強震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大地震的可能性是其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在2011年地震中受災嚴重的宮城縣知事村井義弘公開譴責迷信對日本旅遊業的影響,並強調需要獲得經過核實的資訊。
他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我認為,社交媒體上傳播的極其不科學的謠言對旅遊業造成了影響,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村井知事表示,網路上虛假資訊的傳播才是問題的根源。

日本氣象廳在網上釋出訊息稱:“任何此類預測都應被視為不可靠。”
龍樹諒並非唯一的末日預言者,日本和香港的一些人士也發出了類似的警告,在網上引發了一些毫無根據的恐慌。
旅行社WWPKG的董事總經理袁國強表示,復活節假期期間,前往日本的預訂量下降了一半,預計未來兩個月還會進一步下降。
這些猜測嚇跑了部分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遊客,分別是日本第二大和第四大遊客來源地。但這種擔憂也蔓延到了泰國和越南等其他市場,社交媒體平臺上充斥著各種帖子和影片,警告人們在前往日本旅行前要三思而後行。

著名風水大師、香港電視名人七仙女也呼籲民眾從4月起遠離日本。
不過大多數的預言都是無稽之談,有一位自稱是日本通靈者的人也預言稱4月26日人口稠密的東京灣地區將發生大地震,然而當天卻啥事都沒有發生。
4
是否存在“預言效應”?
儘管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負面訊息,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恐慌是否有效——日本仍然是一個備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來自中國香港的Samantha Tang就是其中一位擱置了日本之行的人。她原本計劃8月份前往大阪以南約50英里的海濱勝地和歌山,但後來卻打了退堂鼓。

這位34歲的瑜伽老師說:“大家都在說地震即將來臨。”她說,自疫情結束以來,她每年至少都會去日本度假一次。
另一位36歲的香港遊客Oscar Chu通常每年都會去日本多次,但今年也改變了主意。“最好還是避開。如果真的發生地震,那就麻煩了。” 他解釋說,他並不太擔心地震,但擔心隨之而來的交通混亂和航班中斷。
儘管如此,仍有大量遊客不為所動。

據日本國家旅遊局稱,2025年前三個月,赴日遊客數量激增至創紀錄的1050萬人。與此同時,該旅遊機構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有236萬中國大陸游客訪日,同比增長78%。
同期,約有64.76萬香港遊客訪日,同比增長3.9%。這還只是來自東亞的遊客。僅在3月份,就有34.3萬名美國人、6.8萬名加拿大人和8.5萬名澳大利亞人訪日。
來自中國香港的Vic Shing就是那些沒有改變計劃的人之一。儘管他聽說過“預言”,但他表示,他仍然堅持今年的日本之旅。他計劃6月訪問東京和大阪。他說:“地震預報從來都不準確。”
即使真的發生地震,“日本以前也經歷過很多次大地震。就災害管理而言,情況應該不會太糟。”他補充道。

寫在最後
截至目前,日本當局正在敦促南部一個小島的89名居民在發生強烈地震後撤離。
雖然末日預言大多不靠譜,但如果它能提醒我們未雨綢繆、提高警惕,做好準備,那就有了意義,提前防範總是沒錯的。大家怎麼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