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場!
近期,舞蹈詩劇《只此青綠》—— 舞繪《千里江山圖》在廣州大劇院迎來演出。

4年時間過去了,青綠的風反而愈吹愈熱。
也印證了那句話:“《只此青綠》沒有最終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

《千里江山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遠隔千里卻又近在咫尺,始終在千萬觀眾心中,從未消散。
美不需要解釋,是靠其自身就能征服人心的東西。

與《千里江山圖》誕生於同一時期,被譽為“故宮雙絕”的《清明上河圖》,常常被人拿來比較。

同為中國藝術的巔峰之作,國家一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哪一幅更稱得上是“中華第一神畫”?
點選下圖,即可選購
▼
國家禁止出境展覽
知名度最高兩幅畫
北京故宮內珍藏著超過180萬件文物,但要論年度展覽的壓軸之作、鎮館之寶,非《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莫屬。

這兩幅長卷也被譽為北宋雙絕,被列入不允許出國展覽國寶名單,經常被人拿來比較:
中國畫史上知名度最高的2幅傳世古畫,一幅千年前的“航拍中國”,一窺北宋山水風貌;一幅千年前的“百科全書”,一覽北宋市井生活。

北宋畫家王希孟,年僅18歲便創作出《千里江山圖》,在皇帝徽宗的親自指導下,不到半年便完成傳世之作。

其尺寸之宏大令人歎為觀止,而畫中的“青綠嫵媚”與“層林盡染”更讓人歎服其精湛技藝。

《千里江山圖》不僅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央視《國家寶藏》及北京冬奧會上頻頻亮相,更讓眾多帝王為它側目,乾隆、宋徽宗親授印章以示珍愛。

《清明上河圖》不僅是一幅傳世名畫,更是歷代帝王權貴爭相搶奪的珍寶。被日本人譽為“世上屈指可數的名畫”。

畫上匯聚了13位收藏家的14部跋文,以及96方帝王與文人的鈐章,承載著身份與地位的象徵意義。

這幅畫曾五度入宮,四度被盜,每一次流轉都伴隨著歷史的滄桑與風雲變幻。
作為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唯一存世精品,歷代繪製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啟發與影響,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堪稱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座豐碑。

2007年,香港藝術館借展此畫,眾多外國友人排隊4小時只為近距離欣賞;
2012年《清明上河圖》首次亮相日本東京博物館,其盛況堪稱空前。

(有人將觀展過程稱為“一生難忘的回憶”)
《清明上河圖》作為兼具藝術、歷史雙重價值的作品,被讚譽為“盛世危圖”,是研究北宋繁華市井生活的重要歷史資料。

究竟哪一幅更能代表中華文化的精髓?這也是無數文化愛好者心中的疑問。
點選下圖,即可選購
▼
100年來僅展出4次
以景泰藍非遺再現
現在,不用再糾結了!這款以景泰藍非遺技藝打造的《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擺件讓你一次將兩幅國寶收入囊中,畫面逼真,而且可以天天欣賞。


眾所周知,《千里江山圖》與《清明上河圖》這兩大傳世名作,都極為珍稀,僅展出過數次,且每次展出都間隔數年。

如果每天在家就可以親眼目睹真跡,那將是何等的幸運!
《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掐絲琺琅擺件由中國非遺景泰藍傳承人丁明鴻監製創作,畫面還原逼真,工藝、用料有保障,品質相當過硬。

上面的圖案,是從數米長古畫中,選取的一段內容較為豐富的畫面,層次鮮明、色澤飽滿,如同畫中盛景。

亭臺樓閣、茅居村社、高山流水等細節都被呈現了出來,優雅靈動,栩栩如生,相當具有觀賞性。

手感厚重,質感極佳,不僅工藝精美細緻,更寓意吉祥,適合擺放於現代家庭欣賞、把玩。
點選下圖,即可選購
▼
大師匠心成就非凡
品質優異無可挑剔
將傳世名畫以非遺掐絲琺琅技藝還原,並不是一件易事,好在有中國景泰藍藝術大師丁明鴻親自掌工監製。

丁明鴻,是當今極具影響力的景泰藍大師,曾負責世界最大、最高景泰藍景觀噴泉的設計、監製,多次參與國禮設計。

景泰藍在宮廷皇族中興盛了三四百年,是兩朝帝王專享的御用工藝。
它又稱“銅胎掐絲琺琅”,需在銅胎上,以細薄的金線或銅絲一點一點掐成各種花紋,中充琺琅釉,燒製而成。

景泰藍的製作工序細分起來有100多道,相當耗費人力心力,無處不體現皇家的尊嚴和奢華。

因而,收藏界有句行話: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
景泰藍因為皇家造辦,所以不流入民間。如今掌握景泰藍技藝的大師甚少,得一件景泰藍之器,珍貴無比。

景泰藍大師丁明鴻以敬慕承藝、匠心至珍之品德,塑性立器。
以現代的制胎工藝和創新傳統的點藍技藝,再經過嚴格的加工工序,才成就了這美輪美奐的現代藝術作品。

擺放于于家中,子孫後輩能夠永久體會經典中國文化藝術,是一次難得的精神薰陶。

一自然、一人文,引人回到最美北宋時光。
初心在方寸,咫尺見匠心。

既精美又實用,與金蛇年完美適配,匠心打造,限量發售。
點選下圖,即可選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