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報到遭拘捕,南加亞裔移民面臨遣返潮

點選藍字關注! 更多洛城新聞推薦指數★★★★★
據移民律師與倡導組織披露,近日在洛杉磯縣與橙縣,越來越多擁有緩遣令的東南亞移民在前往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例行報到時被突然拘留,部分更被直接遣返回原籍國。這一趨勢引發當地移民社群的極大擔憂和不安。
受影響者大多為柬埔寨、寮國及越南移民,這些人曾在抵美后因犯罪被判刑,理論上符合遣返條件。然而,由於其原籍國常拒發遣返檔案,或根本不承認其公民身份(如寮國),多年來美方未能實際執行遣返命令。在長期政策下,這些人得以暫時留在美國,只需定期向ICE報到,證明其遵紀守法、穩定生活。報到頻率由最初的每月一次逐步放寬至每年一次。
但自2024年以來,情況開始發生轉變。亞裔法律協會(Asian Law Caucus)表示,全美目前約有15100名柬、老、越籍移民處於類似“緩遣”狀態,而如今其中一些人卻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在報到後被拘留甚至遣返。
該協會律師李安·費爾德-海姆(Lee Ann Felder-Heim)表示:“許多人對報到感到焦慮,他們一直遵守規定,但現在卻因為遵守制度而可能被拘留,這種不確定性讓人害怕。”
亞太裔推進正義組織南加州分部(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 Southern California)執行長鄭貞和(Connie Chung Joe)透露,僅在過去一個月內,洛杉磯與橙縣至少已有17名移民在例行報到後被拘留或遣返。
“這些人很多已在美國生活數十年,”鄭貞和指出,“如今被遣返,不只是個人命運被改寫,也撕裂了家庭和社群。”
據皮尤研究中心資料,橙縣擁有美國境外最大的越南裔社群,其中多數為1975年西貢陷落後逃離的難民。洛杉磯地區也聚集了大量柬埔寨與寮國裔居民。移民辯護者法律中心(Immigrant Defenders Law Center)專案主管勞拉·烏里亞斯(Laura Urias)指出,這些移民中不少是孩童時期隨家庭逃難來美,在適應新生活的過程中受到社會邊緣化,部分人因此誤入歧途捲入犯罪。
烏里亞斯表示,儘管他們年輕時犯過錯,但很多人早已服刑完畢,重新融入社會,建立家庭、就業、創業,過著正常生活。然而,如今卻因多年前的舊案遭遇遣返威脅。
她舉例稱,一名柬埔寨移民最近在例行報到後被告知需在60天內自行購買機票返回柬埔寨。她補充說,儘管目前其機構代理的個案尚未有實際遣返發生,但已有部分無律師代表的移民在報到後被直接送走。
“我們以前從沒遇過這種情況。”烏里亞斯說,“這正符合特朗普政府一貫對外釋放的訊號——儘可能地擴大遣返規模。”
美國國土安全部未回應關於此次政策轉向原因及各涉事國是否接受遣返人員的問題。
烏里亞斯推測,特朗普政府近年來對部分國家施加關稅壓力,可能促使這些國家在遣返合作上更加配合。
移民律師理查德·威爾納(Richard Wilner)稱,近來其橙縣律所接獲的相關諮詢數量激增。“過去兩週,我接到的求助電話比過去15年還多,因為有人被突然拘捕。”他表示,其律所不代理涉性侵或謀殺等嚴重罪犯,但目前被拘留者中也有不少早已改過自新的人。
“有些人曾有遣返令,但如今生活得非常好,有家庭、有事業,是正直的人;也有個別再犯的。”威爾納說,“問題是我們根本無法預判ICE的標準,因為不是所有人報到後都會被抓。”
隨著局勢加劇,移民權益組織呼籲政府透明說明政策變化,併為受影響家庭提供法律協助。整個東南亞移民社群也在密切關注後續發展,擔憂未來將有更多家庭面臨分離。
Rhythm Media
掃碼關注我們
格律傳媒 
做有格調的傳播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