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敦煌泥板壁畫,礦物顏料,仿巖壁粗糲質感,畫工傳神

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敦煌莫高窟,被稱作“大漠中的美術館”、“牆壁上的博物館”。歷史上的敦煌,正如其名,盛大且繁榮。
千年前,古人把瑰麗的想象留在了敦煌大漠的巖壁上。
敦煌洞窟既承載著凝固的歷史,又散發著流動的神韻。
45000平方米壁畫,735個洞窟,2400餘身彩塑。
在敦煌壁畫中,不但能夠看到經變故事、菩薩尊像,更有大量反應世俗生活的畫面。
這些生動鮮豔的壁畫在歷經風霜之後,仍然呈現出動人的光彩,讓我們在今天仍然能夠一窺曾經的繁華與盛大。
由於壁畫歷經千年,多數殘缺或老化,臨摹是敦煌壁畫的一種搶救性的重要保護手段。在對臨摹與複製壁畫的過程中,形成了種獨特的繪畫形式——泥板畫。
模仿巖壁粗糲質感的泥板作為畫布,使用天然礦物顏料在上細細勾勒,不僅是對畫面的復刻,更是一種文化的守護。
它讓人們得以在現代生活中觸控到歷史的溫度,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的共鳴。

今天,一條尋覓良久,找到西泠,為大家帶來一組復刻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包括泥板畫與紙本畫,併為之發起眾籌。
有以下款式可選

思惟菩薩 敦煌莫高窟71窟

蓮花三兔共耳 敦煌莫高窟407窟

雙飛天 敦煌莫高窟321窟

使我們足不出戶,便能一覽敦煌世界的盛大與豐富。
敦煌石窟,彷彿一位無聲的見證者,每一幅復刻的壁畫,都是對過往千年歲月的深情回望。
藝術家們以傳統技法,運用天然礦物顏料,在泥板上一筆一劃地勾勒出歷史的輪廓。
這些線條,不僅僅是色彩的堆砌,它們每一抹色彩,都是對千年文化的致敬,是對信仰與美的不懈追求。流淌著先人的智慧與情感,講述著那些被時光塵封的故事。
作者李永章,敦煌人士,畢業於西安美院國畫系,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敦煌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西泠文創合作藝術家。
從藝近30年,擅長寫意水墨駱駝畫,特別是其所臨摹的敦煌壁畫多次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韓國、日本、美國、德國展出。作品還被多家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或作為陳列品收藏或長期展出。
這些作品都是以宣紙上尋求各種美的表達方式來展示敦煌藝術這一主題,用厚重的色彩和生動的形象讓人感受到來自“泥土味”、斑駁的“歷史感”和現代人對美的新感受。
在今天,當世界變得越來越快節奏,敦煌泥板畫提醒我們慢下來,去傾聽那些古老的聲音。
它不僅僅是一種視覺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觸動,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寧靜,感悟生命的意義。
即使歲月流轉,藝術與文化的力量依舊能夠跨越時空,照亮人心。
敦煌泥板壁畫 ▼
眾籌價¥899(日常售價¥1500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4年8月13日23:59

思惟菩薩

創作靈感參考 敦煌莫高窟第71窟

泥板畫
思惟菩薩,通常指位於主尊佛身邊右側的兩位菩薩,被認為是敦煌石窟裡經典的菩薩之一。
其形象的關鍵特徵是“思惟手”。據成書於唐代的《大日經疏》解釋,思惟手是“稍側頭,屈手向裡,以食指指頰”,在目前可以確認的思惟像中,基本採用這一動作。
敦煌莫高窟71窟(區域性)
敦煌莫高窟71窟壁畫《西方淨土變》中的兩位思惟菩薩,位於阿彌陀佛座側(壁畫右半部分)。
前一身形容姣好,身姿扭捏,右手拈花,眼望鮮花含笑出神;下面一身姿態自然,左手叉腰,右肘依託在右膝上,右手支頤沉思。

注:圖源網路

這幅大尺幅的紙本飛天像,正是參考第71窟為藍本所創作的。
沉凝的目光蘊含親和、善念和參悟世間的慈憫神色。
這兩身思惟菩薩形象均包含著靜和動兩個因素。
靜是暫時的,動是絕對的。她們的神情和姿勢除了給人以理性、平實、自然的動感,似乎即將行動。
形成了內心澄明與外表寧謐的和諧統一。
以泥板作為作品的載體,側看有一定的厚度,模擬真實石窟的形態,似乎重現了敦煌石窟壁畫所具有的永恆的魅力。
自帶精巧支架,可掛可擺。
優選原木畫框,置於案前桌旁,給予美好的祝福與陪伴。
敦煌泥板壁畫 ▼
眾籌價¥899(日常售價¥1500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4年8月13日23:59

蓮花三兔共耳

創作靈感參考 敦煌莫高窟第407窟

敦煌目前儲存完好的壁畫有4.5萬多平方米,其中第407窟的窟頂,繪製有著名的“蓮花三兔藻井”。

此窟的窟形、龕形、窟頂藻井裝飾以及原壁畫的佈局,均屬隋代中、晚期流行的格式。覆鬥形窟頂繪千佛,中央飾藻井。

敦煌莫高窟407窟(區域性)
藻井一改過去鬥四抹角疊澀的形式,井心寬大,繪一朵八瓣大蓮花。
窟頂繪三兔蓮花飛天井心,象徵天空的方井中央,繪四層八瓣大蓮花,呈蓮花狀。蓮花四周畫八身飛天,姿態各異。四層蓮花中心畫了三隻追逐奔跑的兔子。
注:圖源網路
巧妙地將每隻兔子的兩隻耳朵中的一隻重疊,看似三隻兔子只有三隻耳朵,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每隻兔子都有兩隻耳朵。
三隻耳朵組成等邊三角形,表現了三兔活躍奔跑時的神態。

蓮心奔跑的兔子和蓮心外飛翔的飛天、飄旋的天花方向一致,彷彿連靜止的蓮花也在旋轉。
三隻兔子也分別象徵著佛教故事中的“前世”、“今生”和“來世”,代表著對未來美好的祝願。

這幅藻井圖案結構疏密相間,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紋樣豐富;色彩鮮豔,絢麗多姿,富有韻律。
自帶精巧支架,可做桌擺置於案前,也可懸掛在牆壁作掛畫欣賞。
敦煌泥板壁畫 ▼
眾籌價¥899(日常售價¥1500起)
眾籌時間截止至2024年8月13日23:59

雙飛天
創作靈感參考 敦煌莫高窟321窟
飛天是敦煌壁畫中常見的藝術形象,如今已成為一種標誌性的符號,是敦煌藝術的創造性表達。
學者易存國曾說:“不可思議的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敦煌恰恰為我們保留了長達千年的審美文化活畫石(史),其間有一種穿透人心、跨越時空的典型符號,那就是飛天。”
敦煌莫高窟321窟西壁佛龕頂部
唐代的飛天步入成熟時期。莫高窟第321窟中的飛天是唐代飛天的傑出代表,西壁佛龕頂部出現了著名的雙飛天。
佛龕上部畫波狀卷草邊飾,並用深藍色繪出天空。
飛天兩身一組,右側的飛天一手持花,一手自然延伸,動作輕盈柔美,左側的飛天與右側相對,身體向下,一手拈花蕾,一手輕柔地撒花,飄帶隨風飛舞。
注:圖源「數字敦煌」官方網站
這幅大尺幅的紙本飛天像,正是以第321窟為藍本所創作。
飛天身材修長,面龐清秀圓潤,兩身飛天相互配合,姿勢和諧。
飄帶在風中飄蕩,飛天手持蓮花,熱烈歡快之感,幾乎溢位畫面。
這些飛天動作相互配合,互為依託,構成了極富動感的韻律和節奏。
 點選影片號“一條茶事” 
 看過季不再有的荷花銀針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