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學初,我像往常一樣在學校的留學交流群裡“潛水”,不經意間一條關於 Mitacs專案的訊息映入眼簾。當時,我正為未來的留學計劃迷茫,在眾多的留學專案和途徑中徘徊不定,而“全獎科研實習” 這幾個字瞬間抓住了我的眼球。再深入瞭解,得知是由中方的留學基金委員會與加方 Mitacs 協會共同提供獎學金,並涵蓋機票與簽證費用。

1
Mitacs是什麼?

在學術成績方面,學生學習成績平均分不低於85分(百分制),且無不及格科目。對於外語水平,雖然申報時若未達標,可於派出前達到外語合格要求即可,但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無疑能在申請中更具優勢。
申請時間通常集中在每年9月,申請者需在太平洋時間規定的日期前登入 Mitacs網上報名系統,完成複雜且關鍵的申請流程。而派出時間則靈活安排在次年5月 – 10月,申請者可從中任選三個月開展實習,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學生更好地協調自身學業與實習計劃。
專案匹配性
我認為這個專案比較適合計劃出國讀研的同學,尤其是希望在北美直博的。
在國外高校的直博申請中,推薦信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本科生階段如果僅僅呆在學校裡,很難接觸到這樣優質的科研資源,而在 Mitacs 專案中參與科研實習所取得的成果,無論是發表的論文,還是參與的科研專案,都能有力地證明申請者的科研能力和潛力。

因為派出時間涵蓋暑假,與國內保研夏令營的時間容易產生衝突。有些同學為了不錯過保研的機會,只能放棄Mitacs專案;而有些同學則選擇與教授商量,嘗試中途飛回來參加夏令營。但這種做法不僅麻煩,還需要承擔高昂的交通費用。
Mitacs的派出時間也與秋招衝突,這使得參與專案時無法全身心投入到秋招中。而且加拿大很多地區與國內的時差正好在半天多,約線上面試也不方便,更別說需要線下面試的公司了。
2
我是如何選到這個專案的?
申請流程一般從九月上旬到下旬,先要經過學校的稽核,然後在Mitacs官網針對自己的專業選擇專案,選擇專案是一個很麻煩的過程。

比如我是計算機專業,而計算機屬於當前的科研熱門,與計算機相關的就有三千多個專案,要在這其中選擇十個排序,作為自己的志願。
既要考慮專案方向,也要考慮導師,學校與城市。由於專案繁多,我覺得要以匹配度為首要考慮標準,針對自己過往的經歷(尤其是科研經歷)選擇相關性大的,才能提高申請中的機會。官網上還需要提交推薦信,英文成績單,英文簡歷等,過程還是比較複雜的,需要儘早準備。
選擇教授與學校時,可以去"ratemyprofessor“上面看評價,避免踩坑。也可以去”領英“上面看教授的研究方向與教育經歷,並且要結合個人喜好。比如如果想要鬆弛一些的研究安排可以不選華導,想要交流順暢些可以避開印度導師。
3
拿到面試通知後要怎麼做?
大概到十一月下旬,可能會有加拿大那邊的教授陸續給郵箱上傳送面試邀請,是自己提交的十個志願裡面的。
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郵箱,尤其是垃圾箱。錯過了面試就比較可惜(看到有的人建議填寫學校郵箱,因為不容易遺漏郵件),因為時差緣故,有時候面試會在夜裡,注意調整好狀態,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回覆導師的郵件交流溝通。


面試時間與面試內容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主要跟教授自己的風格有關。我收到的面試大概是15分鐘,是一箇中東教授,教授一上來告訴我說,我會問你一些問題,然後根據你的答題情況打分。
問題包括你是否掌握某些知識,具體的技術類問題(比較硬核),針對我自己背景的問題,以及為什麼選擇這個專案(這個問題倒是一般都會有),也聽說一些老師只拉拉家常聊聊天什麼的,也有那種面試了一個多小時,要求專門做一個ppt介紹自己的科研成果的,總之風格差異巨大。
準備面試時一定要事先寫一些提綱,諸如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專案,自己背景裡的重點,專案介紹上要求的技能,避免有些專業類詞彙的英文想不出來。教授一般使用teams面試,可以在瀏覽器上下載一個即時字幕翻譯外掛,因為有些教授的口音對於中國人來說本就不太習慣,再加上麥克風的傳輸,聽起來會更加模糊。不過如果是導師是中國人的話倒是可以無障礙溝通了。
在面試之後可以根據情況對專案重新排序,導師那邊也會對他的候選人排序,每個實驗室一般只有一個實習生名額,因此匹配上還是有難度的。然後大概再等半個月,到12月上旬出結果。
9月:
申請開始
|
11月下旬:
面試
|
12月上旬:
出面試結果
|
次年5-10月:
派出
|
關於最終的結果匹配機制一直都比較迷,有互相rank1的但是沒匹配上,也有無面試直錄的,猜測是除了導師與學生的排序,mitacs官方有更大的匹配權力。所以說這個專案的錄取也比較看緣分,有些申請人也會同期申請美國的一些暑研。
在透過以後,就可以與教授郵件聯絡具體事務了,如實習的開始時間,工作內容,研究計劃,還需要做的準備等。以往會有一部分人因為簽證安調導致無法參加專案,因此即使過了申請也有可能去不了。總體來說在申請本專案時也要做好最終沒去的安排。

4
想拿到最終offer要怎麼做?
如果參與過具有挑戰性的專案,一定要在申請材料中詳細闡述。
比如,在計算機專業中,如果曾參與過軟體測試專案,負責核心模組的編寫,那麼在簡歷和個人陳述中,要重點描述專案的背景、目標、你在其中承擔的角色以及取得的成果。專案的開設學校影響也很大,有些名校如ubc,多倫多大學等可能優秀的申請者很多,因此競爭激烈,如果特別想去的話可以層次化選擇專案,留一些普通學校在志願單上提高機率。另外我覺得有些方向因為本身比較火導致難度提高,比如AI等。
END
與一般的留學不同,Mitacs挺多時候是自己獨自去,尤其是一些小城市,對個人獨立與適應能力的鍛鍊有著重大意義。即使不算上科研成果,這樣子單純的一段經歷也是充滿價值的。
Mitacs專案的申請之路充滿挑戰,結果也充滿不確定性,卻也處處是機遇。它為渴望深入科研領域、計劃海外深造的同學,尤其是有志於北美直博的學子,提供了一個極為難得的公費機會。
在申請過程中,我們需在學業、時間安排與機會選擇間艱難權衡,還得應對複雜的申請流程、多元的面試風格。
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們學會成長,學會如何精準定位自己的需求,如何在眾多選擇中找到最契合自身發展的方向。

無論最終是否成功參與專案,這段經歷都將成為我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成功入選者,將在加拿大的科研環境中磨礪自己,收穫科研成果與國際視野;即便未能成行,申請過程中的努力與思考,也會讓我們對自己的學業和職業規劃有更清晰的認知,有助於決定未來究竟是走科研方向還是就業方向,留學深造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卻也正因如此,每一次的嘗試與突破都更顯珍貴。
END
▼
掃碼獲取專屬顧問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