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邊境官員快瘋了——每天一睜眼,就是成群結隊的難民從美國湧過來。有人拖家帶口穿越森林,有人抱著孩子蹲在邊境線等申請。魁省移民廳長羅貝爾熱直接喊話聯邦政府:“再這麼下去,我們就要被壓垮了!”
為啥突然這麼亂?全怪特朗普!
這位美國前總統一回來,立刻對移民政策“下狠手”:取消53萬人的臨時身份,嚴查庇護申請,甚至把合法居民往“超級監獄”裡送……

結果呢?
大批走投無路的移民調頭就往加拿大跑!資料顯示,魁省邊境3月難民申請量直接飆到1356人,比1月翻了兩倍多!
這些人裡,不少是海地人——他們的臨時身份被美國突然取消,眼看就要被遣返,只能賭一把北上加拿大。

加拿大政壇炸鍋:
有人要關門,有人要接人
面對這場“特朗普製造的難民潮”,加拿大各黨領袖吵得不可開交,金句頻出:
自由黨卡尼:“美國把難民往我們這兒推?絕對不行!”


——要知道,當年特魯多可是高舉“歡迎難民”大旗的,現在自家兄弟突然改口,記者立刻追問:相比於2017年特魯多在特朗普首次上臺時宣稱“加拿大歡迎逃離迫害、戰爭和恐怖的人們”,如今自由黨的態度明顯強硬是否矛盾?
卡尼回應稱:“美國的情況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現在我們可能面臨一大波難民潮。”
保守黨博勵治*:“都怪自由黨把移民系統搞崩了!假學生、假難民、假勞工遍地都是,住房醫療全被擠爆!”

但他也沒把話說死:“真難民我們收,騙子必須滾!”
魁人政團(Bloc Québécois):“憑什麼讓我們魁省扛所有壓力?其他省也得分擔!”
最慘的還是魁北克老百姓——去年光是安置難民就花了5億加元,學校、醫院、福利全受影響。當地居民吐槽:“我們同情難民,但總不能讓我們自己沒地方住吧?”

偷渡客的“騷操作”:
躲兩週就能合法留下?
按《加美安全第三國協議》,難民本該在“最先抵達的國家(比如美國)”申請庇護。但漏洞來了:
1. 只要溜進加拿大躲滿14天,就能合法申請難民;
2. 或者聲稱在加拿大有親戚,邊境官也沒法查證。

於是,有人鑽森林、爬圍牆,甚至花錢找“蛇頭”帶路。皇家騎警上個月就抓了9個海地人,他們從紐約州徒步溜進魁省,凍得直哆嗦還堅持說:“我們就要留在這兒!”
皇后大學的法學教授艾肯直接開炮:“美國現在哪還有公平的難民程式?把人往監獄塞,這協議早該廢了!”
她翻出法律條文:協議的前提是“兩國都保障難民權利”,可特朗普連《敵對外國人法》這種“戰時武器”都搬出來了,加拿大還硬著頭皮執行協議,“既不合法,也不道德!”


老百姓的無奈:
同情心VS現實壓力
魁省志願者安德烈天天幫難民填表,他說:“很多人真的走投無路了。”可另一邊,本地人看著飆升的房租和排隊幾小時的急診,也越來越焦慮。
一位單親媽媽留言:“我支援接收難民,但政府得先解決我們的住房危機啊!”

大選在即,
誰能解決這道送命題?
4月28日聯邦大選逼近,各黨都在難民問題上瘋狂拉票:
– 自由黨:“我們要和美國談(但具體咋談不說)。”
– 保守黨:“先修牆!再嚴查!”
– 魁人政團:“打錢!分流!別隻坑我們!”

最魔幻的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特朗普,可能正翹著腳看戲。
難民不是數字,是人命;政策不是口號,是責任。但當同情心撞上現實困境,加拿大這場“特朗普難民風暴”恐怕才剛剛開始……
華人網友有話說:

“難民想進入加拿大,加拿大擋住不讓進就行了,為什麼要責怪美國呢?又不是美國送過來的。自己的邊境守不住卻怪外部。由此可見土豆卡尼的能力和智商”
“這個不需甄別,直接遣送回去;第二是再也不要給難民優惠待遇;第三是還要將過去的所謂的難民份別進行甄別,犯過罪的壞人一定要押送回原籍,毫不留情。”
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吵(理性)一架!
來源:
https://www.montrealgazette.com/news/canada/canadian-politics/article8639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