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收到了耶魯大學的“保命通知”:如果遭遇警察逮捕,就說這句話…

四月剛過去六天,特朗普政府實施的一系列行動已經讓美國人民徹底“瘋了”。
  • 支援的一方堅持認為自己的總統力挽狂瀾讓美國復興;
  • 反對的一方扼腕嘆息:這是要完啊!
4月2日,是特朗普口中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這一天他向全球開始徵收“對等關稅”,匹配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徵收的關稅,以此來保護美國工業免受“不公平”的外國競爭,為聯邦政府籌集資金。
全球無一國家倖免、無一國家例外、無敵人、無盟友、無親無愛無恨無仇,just money talks! 網友們戲稱:特朗普做到了真正的公平公正。慘的是老百姓:
  • 4月3日美國三大股指收盤暴跌,創近5年來最大單日跌入紀錄!美股市值2天蒸發47萬億!
  • 美國超市物價暴漲30%,中國商品被搶購一空,老百姓賺點錢都被稀釋了,看不到頭。
4月1日,更是被大家稱為“血色愚人節”。有美國公共衛生部的員工到了大樓下準備打卡上班,發現自己被禁止入內。原因是因為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當日Robert F. Kennedy Jr. 宣佈裁員10000人。
此次裁員涉及HHS多個重要機構,其中,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有3500名員工被裁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則2400名員工被裁員。佔這兩個公共衛生部門總員工數的五分之一。
這已經是特朗普政府針對科研、教育的第N波雷霆手段了。凍結NIH資金、取消該校聯邦撥款、大刀闊斧裁撤泛科研圈和教育圈的部門、員工。
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的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國際留學生、甚至是已經安全落地的綠卡持有者的日子一直不怎麼不太平。
就在前不久,美國聯邦政府還取消了UCLA、加州聖地亞哥分校、以及斯坦福大學等多所高校十餘名國際學生的簽證!
咱就說,美國這個地方,中國留學生還能不能來、華人還能不能待了?
華人教授遭FBI突襲“抄家”
傳言中的“中國行動計劃2.0”開始了?
剛剛過去不久的春假,在放假前,不少學校都給國際學生髮了郵件:鑑於近期各種動盪的政策,校方建議大家放假期間不要離開美國去旅行。
春假剛過完“中國行動計劃2.0”的傳言又開始鬧得沸沸揚揚。起因是3月28日上午8時左右,印第安納大學教授王曉峰突然遭FBI的搜查、逮捕。
王曉峰教授是國際計算機安全領域的領軍人物,自2004年加入印第安納大學以來,他在伯明頓分校盧迪資訊、計算與工程學院任職,並主持了近2300萬美元的美國聯邦資助專案。
今年3月14日,印第安納大學關閉了王曉峰的郵箱,並安排其“行政休假”。隨後,校方刪除了他和妻子(印第安納大學圖書館系統分析師)的網頁資訊,包括電子郵箱、個人簡歷及職務記錄。
3月28日上午8時左右, FBI突襲搜查了王曉峰及妻子在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和卡梅爾的住宅。鄰居拍攝的影片顯示,FBI特工在現場審問一名女性(疑似是王的妻子),強行奪走其手機,並從住宅帶走多箱物品,還檢查了屋外的垃圾箱。
同日,印第安納大學在內部檔案中宣佈解僱王曉峰。校方郵件由教務長兼執行副校長髮出,稱因王曉峰接受了新加坡某大學的教職,決定立即終止其僱傭關係。
但自FBI搜查後,王曉峰和妻子一直與外界失聯,目前下落不明。在社交平臺上還有相關人士詢問他的下落。
“王曉峰事件”被很多華人擔心是“中國行動計劃”死灰復燃。
“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
是美國司法部於2018年11月啟動的一項計劃,旨在打擊被認為與中國政府有關的經濟間諜、技術盜竊和國家安全威脅。其初衷是維護國家安全,但在實施過程中,許多案件因證據不足被撤銷或不起訴,導致了學術界一批“冤假錯案”。
但不少華人教授因此承受了被辭退、失業、打官司影響學術聲譽的惡劣後果。雖然美國司法部於2022年2月正式宣佈終止中國行動計劃,可針對中國學者和企業的審查並未完全停止,中美科技交流仍受到影響。
跳出學術圈外,即便是已經安全上岸的綠卡持有者,近期也因為嚴苛的移民政策遭遇了無法絲滑入境的局面。某社交平臺上,有人問:多少人2025綠卡返美還被小黑屋了?跳出一批被“卡”的人。
輕則被帶去小黑屋幾分鐘,進行詢問、登記👇👇
嚴重的被威脅要剪卡。👇👇
向來遵紀守法的華人好居民,萬萬沒想到有一天會揣著綠卡惴惴不安。
本國鬧得多折騰,對於留學生家庭,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到底能不能送孩子來美國讀書了?
我收到了學校的“保命通知”
如果遭遇逮捕,第一句話要這麼說……
先說一些我經歷的真實情況。
首先,最近留學生的日子確實不太安穩。
上週末,耶魯大學大晚上的給國際生、博士、訪問學者、博士後等科研工作者發了郵件,告誡大家沒事儘量別離開當地、出門要帶好ID,以防警察檢查。
這與美國近期發生的多起警察在公共場所逮捕移民的事件有關。2025年3月13日,《衛報》報道,美國在2025年2月逮捕的移民人數達到七年來的最高水平,許多逮捕發生在公共場所。
作為留學生、博士後和訪問學者,儘管大家持有合法的留美身份,但在當前特朗普政府對外來居民採取嚴苛政策的形勢下,仍難免面臨不確定性和壓力。
上週末,我收到了高校釋出的郵件,建議非公民不要離開本地,出門帶好ID的郵件,以防路上遭遇警察盤問。
■ 郵件截選
學校還貼心地給學生髮了一個小宣傳單,如果遭遇逮捕,你要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I choose to remain silent我選擇保持沉默)、有哪些資源可以聯絡幫自己脫困。
有點風聲鶴唳。
其次,特朗普重返白宮後針對科學界開啟的一系列謎之操作——砍NIH經費、大刀闊斧裁員、凍結高校聯邦撥款——讓美國當下的學術氛圍有些緊繃,具體表現是科研人才和好的師資開始流失。
3月27日,《Nature》雜誌釋出了一項針對1600多名科學家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特朗普新政府帶來的劇變正在深刻影響美國科研界。許多科學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和生活規劃,其中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約1200人)表示正在考慮離開美國。
這一趨勢在科研生涯早期的學者中尤為明顯。在接受調查的690名博士後研究人員中,548人表示有意離開,而340名博士生中也有255人持相同態度。
三月底,耶魯大學哲學系和歷史系的三名教授宣佈將前往多倫多大學任教。儘管多倫多大學自身的學術吸引力是促使他們做出這一選擇的重要因素,但近期美國的政治動盪無疑加速了他們離開的決定。
其中一位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威脅驅逐哥倫比亞大學的兩名抗議學生,並撤回該校4億美元研究經費後,哥倫比亞大學於週五接受了一系列要求,包括在校園內設立具逮捕權的警察,並審查中東研究課程,哥倫比亞大學的屈服讓他深感擔憂。尤其是其他高校並未對此做出足夠有力的支援回應。儘管他曾熱愛耶魯大學,但最終選擇離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個民主國家成長。
特朗普上任後針對學術界、高校和教育界的一系列雷霆手段,相關工作人員的抗議、遊行一直未間斷過。
就在前兩天,近2000名科學家、工程師和研究人員還向政府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其停止對科學的“攻擊”。
■ 公開信截選
信中寫道:
其他國家將引領新型疾病治療、清潔能源和未來新技術的發展。他們的人口將更健康,他們的經濟將在商業、國防、情報收集和監測地球健康方面超過我們。對我們國家科學事業的損害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扭轉。
科研經費削減、大學撥款凍結、相關工作人員被裁、師資流失,這些勢必會影響學生們受教育的體驗。但,對留學生這個群體來說,這種種操作真的給大家帶來消極影響了麼?我們還是要全面、客觀、理性的看待。
謹慎媒體報道,
理性看待“震盪”
前段時間,有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聯邦經費凍結、大裁員的新聞被廣泛報道。
特朗普政府大幅縮減聯邦經費的行動使得該大學失去了美國國際開發署8億美元的資助、將裁員2000多人,的確屬實。但仔細看看外媒報道,發現這次資金凍結和裁員主要影響其國際員工,裁減了美國境外44個國家的1975名員工。
而主要停掉的專案是在孟加拉國進行的一項有關霍亂和腹瀉病臨床試驗的專案;在印度的HIV檢測與預防專案,該專案的終止將導致近600人失業,其中包括美國的4名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員工、印度的14名員工,以及印度數百名分包商。
這些專案,與美國本土的學生、科研工作者、以及留學生相關性並不大。
還有,發生在“血色愚人節”的美國衛生部萬人裁員。
裁掉的主要部門和崗位包括:艾滋病預防、暴力預防、傷害預防、健康公平、生殖健康、職業安全、監測鉛中毒和哮喘流行的環境健康科學與實踐部門、以及多個全球健康相關的分支機構和負責資訊公開的辦公室。這些部門當然也重要,但相對於藥品和食品審查、檢驗、以及研發工作,算是“邊緣”部門。
官方已經明確表示,此次裁員不會影響藥品或食品審查和檢查員的工作。
的確,自這屆政府開始對學術界和高校的“迫害”以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匹茲堡大學、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等學校都已宣佈凍結招聘。
這些決策確實對高校的教職員工、或者未來希望在高校獲得一席之地的科研人員造成較大影響。但對留學生的申請和錄取並無影響。
部分媒體的報道充滿了“危機”“毀滅”“重創”等字眼,彷彿整個美國學術界和公共衛生體系都在一夜之間崩潰。然而,事實遠比這些報道呈現的要複雜。
比如,政策調整並非徹底否定學術研究。
當前的變動更多是政府財政優先順序的調整,例如將一部分資金從多元化、公平與包容(DEI)專案轉向其他研究領域。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徹底放棄學術研究,而是資源的重新分配。 
再比如,學術機構仍有強大韌性。
美國頂尖高校擁有龐大的捐贈基金和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儘管政府削減部分研究經費,但不至於對整個學術生態造成毀滅性打擊。就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去年超過一半的經費來自聯邦研究撥款,但它同時也擁有大量私人基金支援,完全依賴政府撥款的研究機構並不多。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媒體報道往往帶有一定傾向性,我們應當保持警惕,避免被片面或誇大的報道左右判斷、被情緒化報道誤導。
如果真想了解事件全貌,讀者就要學會對比不同來源的報道、思考新聞的邏輯和背景,而非被“駭人”的標題左右。
美國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豐富的學術機會和廣泛的職業前景,儘管受當前政策產生了一系列動盪,致使留學的經濟成本增加(學費和物價上漲)外,對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上產家庭而言,送孩子赴美留學仍舊是一項有利的投資。
 2025美本盛典重磅來襲 
匯聚全球範圍內的
“哈耶普斯麻”收割機
全面覆盤這個不尋常的申請季
線下活動席位有限
👇點選下方小程式👇
報名美本盛典4月12日北京場活動
👇報名已過半

,小程式預約👇

👇點選放大看美本盛典各場詳情原圖👇
3月29日-4月25日 美本盛典·線上
「特朗普2.0時代」開啟
美本留學迎來寒冬還是浴火重生?
25Fall RD放榜即將揭曉答案!
找資源、聽講座和更多牛娃故事
👇關注“爸爸真棒”探索更多👇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