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國,看病難約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就連急診都平均要等四五個小時。
但如今,“停車貴”卻成了患者們揮之不去的新煩惱。
是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法國醫院開始對停車場實施收費,且價格之高令人咋舌。
以位於巴黎19區,屬於巴黎公立醫院集團(AP-HP)的羅伯特-德佈雷兒童醫院(Hôpital Robert-Debré)為例,其停車場的收費標準讓人直呼“肉疼”:
15分鐘1.05歐元;1小時4.10歐元;2小時8歐元……
看似普通的數字,卻讓許多患者和家屬感到“難以承受”。

斯特菲(Stéfie)是一位35歲的母親,她每月要帶著2歲的兒子阿隆(Aron)前往羅伯特-德佈雷醫院接受耳鼻喉科(ORL)檢查。
由於檢查往往需要等待較長時間,每月停車費用都在12歐元到15歐元之間。再加上往返一小時的油費,經濟壓力不容小覷。
“要是有個長期就診的停車優惠就好了。”斯特菲嘆了口氣,儘管她表示理解醫院停車場收費背後的現實,但她仍希望能有更人性化的措施來緩解經濟負擔。
33歲的珍妮弗(Jennifer)則顯得更為無奈。她的兒子馬爾索(Marceau)出生僅兩個月,因先天性心臟病需要每週前往醫院接受超聲波和心電圖檢查。
每次短短兩小時的就診,停車費就高達10.70歐元,一個月下來光停車費就接近50歐元。
“我不是來逛商場的!我只是想帶孩子來治病啊!”珍妮弗滿臉憤怒。

那麼,法國醫院停車費究竟是怎麼變得如此“離譜”的?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其實,法國醫院停車場的收費是和醫院財政困境及私營運營商介入息息相關的。
近年來,法國公立醫院普遍面臨財政壓力,醫療裝置更新、醫護人員薪資、基礎設施維護等費用不斷攀升。為了節約開支,醫院管理者不得不尋找新的收入來源,而停車場恰恰成為了“突破口”。
“與其把錢投在修建新的停車場上,不如把錢用來買CT、核磁共振等醫療裝置。”一位醫院管理人員坦言。

與此同時,由於資金短缺,很多醫院選擇將停車場外包給私人企業,以換取一筆可觀的管理費用。然而,私人公司並非慈善家,他們的首要目標是盈利。
例如,巴黎羅伯特-德佈雷兒童醫院的停車場由Saemes公司運營,而法國多家知名停車場管理企業如Indigo、Q-Park、Effia等,幾乎已經全面接管了法國多家醫院的停車場。
這些私人企業通常與醫院簽訂長達20至30年的合同,在此期間享有停車場管理權,並負責收費標準的制定。結果,醫院本想省錢,患者卻成了“買單人”。

於是,對於需要長期就診的患者,昂貴的停車費必然成為不小的經濟負擔。就拿佈雷斯特大學醫院(CHU de Brest)來說事。
醫院有一個新建的五層停車場,投資2000萬歐元,由荷蘭跨國公司Q-Park管理30年。患者停車30分鐘內免費,但停放兩小時就需支付3.50歐元。
乍看之下似乎還算合理,但對於需要停留數小時甚至一整天的患者而言,停車費依然“肉疼”。
更令人頭疼的是,在該醫院實習的護士並沒有固定的免費停車位。
一名實習護士就吐槽:“我每天在醫院工作9小時,一個月光停車就要花300歐元!”

不僅如此,不少患者的家人也成了停車費的“受害者”。一名家屬表示:“我想多來看望住院的母親,但每次停車要花十幾歐元,最後只能少去幾次。”
久而久之,人們憤怒了。
許多患者指出,醫院本該是一個對所有人開放、平等就醫的地方。然而,高昂的停車費無疑對經濟困難的患者群體更為不友好:
“治病已經夠折磨人了,還要被‘割韭菜’,真的太過分了!”

面對越來越多的投訴和輿論壓力,法國社會黨議員皮埃裡克·庫爾邦(Pierrick Courbon)和斯特凡·哈布洛(Stéphane Hablot)提出了一項法案,旨在鼓勵那些為患者及探視者提供免費停車的醫院。
此法案的核心內容包括對提供免費或低價停車的“優秀醫院”給予財政獎勵;對維持過高停車費的醫院削減財政支援;鼓勵重新談判已簽署的長期合同,允許醫院終止不合理的合同等等。
事實上,這種情況與法國高速公路特許經營權的問題非常相似。
高速公路的過度盈利問題早已引發社會關注,而醫院停車場的問題更加敏感——畢竟,面對收費過高的高速公路,司機們還有選擇走小路的自由;但面對高昂的醫院停車費,患者卻別無選擇,他們必須到醫院就診,停車費用成為無法避免的沉重負擔。
“我們來醫院,是為了治療病痛,而不是為了給停車費‘交學費’。”
這或許就是無數法國患者及家屬最真實的心聲吧。
-END-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