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可以掃的△
[溫哥華頭條Vancouverheadline 編輯]

太過分了!
【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 三三綜述】加拿大國慶日,TD銀行默不作聲把這項服務費翻了倍……
TD銀行近期宣佈,自2025年7月1日起,其註冊退休儲蓄計劃(RRSP)和免稅儲蓄賬戶(TFSA)的轉出費用將翻倍,從每個賬戶75加元增至150加元。
然而,他們並非孤例。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在2022年也採取了類似舉措,將費用從50加元提高到150加元;Tangerine在2020年也將其費用從45加元提高到125加元。


(圖片來源:MSN)
乍一看,這似乎只是一項小更新,但其影響卻意義重大,而且令人擔憂。
在這個科技大幅削減金融交易成本和時間的時代,加拿大人卻被要求支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高的費用,僅僅是為了轉移資金。這與進步背道而馳。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150加元只是轉移一個賬戶需要的費用,如果說個人需要同時轉移TFSA、RRSP、RESP(教育儲蓄賬戶)等,那費用是疊加的。很可能一個人幾個賬戶轉移下來要花五六百加元。
說實話,小編這幾個賬戶裡一年的利息也就這麼多……相當於一年白乾。(當然了,這也和小編沒啥存款餘額有關係)

為什麼提高RRSP轉出費用毫無意義
服務費和理財諮詢費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以反映商品和服務成本的上漲;然而,轉出費並非服務費。這些是退出費;僅在使用者決定退出金融機構時才會收取。
事實上,現在金融幾乎已經自動化,拋去通脹成本的上漲,退出真的就那麼有技術含量嗎?
在過去五年裡,一些機構的費用卻上漲了兩倍多。事實上,這些不斷上漲的費用似乎並非關乎成本,而是起到了威懾作用。這些費用阻礙了客戶轉向其他成本更低的供應商。
Wealthsimple首席商務官Paul Teshima最近在LinkedIn上發文稱,這些“退出”或“提取”費用每年可能讓加拿大人損失數億加元。這些原本可以用於退休投資複利增長的資金,如今卻流入了銀行的利潤中。
比漲價更糟糕的是服務質量差,延遲問題依然存在。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投訴,包括轉賬耗時25天或更長時間,或因系統陳舊而延誤。而且,轉賬時間越長,個人的資產就越有可能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長期暴露在市場波動中。
這些不斷上漲的費用揭示了傳統銀行令人不安的脫節問題:收取的費用越來越多,提供的服務卻越來越少,同時還使用過時的流程來證明現代處罰的合理性。
明明是金融自由的時代,加拿大人卻逃不開高昂的“分手費”,這也足夠讓人心塞……

加拿大人負債三萬億 未來十年更難?!
與此同時,過去五年,加拿大人的生活成本不斷上漲,加上房貸還款不斷增加,食品等基本生活用品的價格大幅上漲,可供退休的資金也大幅減少。根據加拿大央行的通脹計算器,2020年100加元的物價現在漲到了120加元。
和家庭可支配收入反之增長的,是加拿大人的債務。
多年來,加拿大的債務與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已接近200%,在七國集團(G7)中位居榜首。加拿大的債務為185%,而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資料,七國集團的平均債務為125%。加拿大家庭總負債約3萬億加元,其中近四分之三是抵押貸款。

(圖片來源:Globe and Mail)
通貨膨脹和債務償還額增加導致成本攀升,正在減緩加拿大的儲蓄和投資率,從而減少可用於支付退休金的資金。加拿大統計局於6月12日釋出的2025年第一季度國家資產負債表和金融流量賬戶報告,就是一份頗具啟發性的檔案。
家庭儲蓄和投資率“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因為“家庭支出(+1%)超過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幅(+0.8%)”。加拿大家庭淨資產的增長出現停滯跡象,2025年第一季度增長0.8%,而2024年最後一個季度增長1%。

在加拿大,加拿大人也開始遭遇信貸壁壘。今年第一季度,抵押貸款需求下降,非抵押貸款需求也下降。加拿大統計局對此的解釋是:“由於債務增速持續超過收入增速,家庭借貸放緩。”
加拿大銀行監管機構金融機構監管辦公室負責人彼得·魯特利奇 (Peter Routledge) 暗示,許多加拿大人今年和明年將面臨嚴峻的財務現實,因為高昂的家庭債務成本將進一步侵蝕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勞特利奇先生表示,2025年和2026年將是充滿挑戰的兩年。“截至2024年9月,預計65%(即380萬筆)的抵押貸款將在2026年底前續期。其中,約62%(即240萬筆)的還款額尚未增加。”
這也是為什麼加拿大人面對退休養老越發焦慮,根據安大略省醫療保健養老金計劃最近報道的一項調查,這些數字讓許多人“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焦慮、恐懼和悲傷” 。
52%的人非常擔心個人財務狀況。50%的人感到沮喪,47%的人感到情緒低落,43%的人感到沮喪。沒有一項調查指標表明,與2024年相比,2025年的加拿大人的財務狀況有所改善。
如今,加拿大人的夢想已經變成了不用借錢就能支付下一期房貸。住房危機不僅讓許多加拿大人尋求經濟適用房的希望破滅,還削弱了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
信源:Globe and Mail, MSN


歡迎關注加國報告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注:為了及時收到我們的推送,請至本號首頁點選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三三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臺:溫哥華頭條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
請點“贊”和“在看”,賞小編一朵小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