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全球各國對出入境物品的檢驗檢疫規定日益嚴格,旅客在規劃國際旅行時務必留意。近期,一位臺灣交換學生分享了她前往荷蘭的親身經歷,提醒大家,即使是看似無害的化妝品,也可能因含有特定成分而觸犯當地法規。這位學生因攜帶含有蘆薈提取物的面膜入境荷蘭,遭到海關攔查,並被處以150歐元(約合171美元)的罰款。
該名女交換生在社交平臺Threads上分享道,她攜帶的面膜包裝上標明含有“aloe extract(蘆薈萃取)”成分,這引起了荷蘭海關人員的特別注意。經過仔細檢查後,海關開具了罰單,理由是她未經許可攜帶受保護的植物製品入境,並可能涉及刑事責任。她無奈地表示這是她“解鎖荷蘭第一張罰單”,並自嘲下次出國前一定會事先確認清楚禁帶物品,“不敢再帶面膜出國了… 哈哈,臺幣6000,還扛得住”。
這則貼文釋出後,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討論。許多人對高額罰款表示驚訝,並分享了類似的經歷。有網友留言稱“好貴的罰單,不愧是荷蘭”,另一位網友也分享了自己因攜帶含有蘭花提取液的面膜而被罰款100歐元的經歷,並提到一些中藥成分反而沒有問題,但含有特定植物成分的化妝品卻容易觸雷。還有網友提醒大家不要輕易幫人攜帶來源不明的物品。
一些有經驗的旅客也分享了他們的經驗教訓,強調歐洲國家對物品成分審查非常嚴格。有人提到在瑞士曾遇到類似情況,即使是在當地藥妝店購買的咳嗽藥水,出境時也受到了盤查。他們提醒大家,人參等參類製品也可能被禁止攜帶入境歐盟。此外,許多中成藥中也可能含有隱藏的違禁成分,務必提前查詢清楚。普遍的建議是,進入歐盟國家最好不要攜帶任何植物或動物種類的產品,以降低被查驗和處罰的風險,尤其是在攜帶大包小包行李的遊客更容易受到海關的關注。
為了避免在出入境時遇到不必要的麻煩和經濟損失,旅客在出行前務必詳細瞭解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的檢驗檢疫規定,特別是關於動植物及其製品、食品、藥品和化妝品等方面的限制。可以透過官方網站、領事館或相關旅遊機構獲取最新的規定資訊。對於成分複雜的物品,最好提前進行查詢,或者選擇不攜帶,以免因不瞭解規定而遭受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