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金錯刀頻道
茅臺販子,最近最悲催的職業。
自打進入5月中下旬以來,以飛天茅臺為首的茅臺酒,市場交易價一路走低。

春節期間還能賣2700~3000左右的“普飛”,最近甚至跌到過2200元的低點。
這麼一來,眾多黃牛在上半年囤的茅臺,全部都砸在了手裡。
網上流傳著不少黃牛段子:
2300出售的酒,進價高達2650,淨賺-250。

甚至有的黃牛已經提桶跑路,在出售一批酒後拒絕發貨,解散群聊消失不見。

要知道,炒茅臺在過去可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相比於其餘名酒,茅臺的“開瓶率”只有37%,大部分人買茅臺都是囤著等待變現。
有證券公司表示,“炒茅臺”每年的收益率在10%~12%之間,完爆大多數理財產品。
自打2016年以來,茅臺的交易價格一直在一路飛漲,除了2020年,還沒怎麼跌過。

結果今年在沒有什麼“不可抗力”的情況下,茅臺單價突然暴跌,很多人都覺得,白酒市場是不是即將迎來一波動盪。
但茅臺這次暴跌,真的是壞事嗎?

強如醬香科技,也快被黃牛逼瘋了
比起消費者,更煩黃牛的肯定是茅臺集團。
常規的飛天茅臺,官方指導售價為1499元,但是普通消費者能買到的飛天茅臺,幾經經銷商倒手,價格甚至能翻一倍。

黃牛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各種渠道購買“低價茅臺”然後等待“行情好”的時候再賺取一波差價。
為了擼便宜茅臺,黃牛黨可以花800多塊錢搶“購酒資格”的飛機票根;主動上門叨擾搶到茅臺的普通消費者,簡直無孔不入。
但不少黃牛黨也在從一些不規範的經銷商處進貨,經銷商透過黃牛哄抬酒價,也能從中撈一筆。

茅臺集團看在眼裡,煩在心裡,但黃牛都是散兵遊勇,茅臺只能管一管那些和黃牛勾結的經銷商。
曾任董事長李保芳就曾痛批過不規矩的經銷商們:
極少數經銷商推波助瀾,陽奉陰違,以為到了“利潤收割期”,主張放開市場調控,賺取的利潤達到了幾百還不滿足,像“販毒”一樣瘋狂。
光嘴上說說還不夠,茅臺之前透過“嚴加管控”經銷商來控制黃牛。
比如茅臺頒佈了嚴格的“拆箱令”,要求經銷商不得按箱批發出售茅臺,只能拆箱一瓶瓶賣。

為了監控經銷商,茅臺還聘請了第三方監察機構,對各地的茅臺經銷商進行走訪抽查。
一些大的經銷商也響應茅臺的政策,開通線上搖號預約模式,對黃牛嚴防死守。
除了對經銷商嚴加管控,茅臺還發動了稽核優勢,在線上平臺嚴查關鍵詞。
一時間,黃牛群體中風聲鶴唳,一旦被平臺抓取“二手茅臺交易”等關鍵詞,就有可能面臨被封號的風險。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黃牛們給茅臺起了“53°香水”“53°礦泉水”等諢名,規避審查。

但經銷商那邊的路子是越來越難走了,如今的黃牛們,都流行在電商大促期間“擼茅”。
每逢618、雙11等大促,黃牛都會集中出現,藉著各種電商平臺給的官方補貼大量囤貨,雖然沒有直銷茅臺那麼便宜,但是同樣也能透過低買高賣賺差價。
這波黃牛黨們大覆滅,並不是茅臺集團的政策起了作用,而是被電商們坑慘了。
今年618多了一條規則:從5月20日開始,顧客付款後商家可以在20日內發貨。

這樣一來,黃牛們在5月底下單的茅臺,可能到618結束才能收到貨。
但是端午一過,飛天茅臺的市場價就出現了大跳水,大批黃牛還沒拿到手的“期貨茅臺”,開始大幅度貶值。
很多黃牛氣急敗壞,紛紛跑去找電商經銷商開原價發票,還說“電商平臺砸我們的飯碗,我們就砸電商平臺的鍋!”
這起黃牛和電商平臺因為茅臺撕起來的事件,在網上被戲稱為“黃茅起義”。

茅臺降價,其實是茅臺本身作為產品的市場規律,但是這波降價能清退不少黃牛黨,屬於茅臺的“意外收穫”。
但茅臺很快就發現,這波“意外”並高興不起來。

茅臺跌倒,慌的不止黃牛
茅臺收拾黃牛,主要是為了搶回茅臺酒的定價權。
以飛天茅臺為例,飛天茅臺此前的出廠價為969元,但市場常見的價格則為2700元左右,其中的大筆利潤被黃牛撈走,茅臺肯定不爽。

然而,除了收拾猖獗的黃牛,茅臺想徹底奪回定價權,還得和經銷商之間做好博弈。
經銷商體系,一直是茅臺賴以為生的銷售系統。在2018年,經銷商們為茅臺提供了94.5%的收入。
經銷商發達優點顯而易見:可以第一時間觸及目標客戶,並且還能保證茅臺酒的價值保持在高位。

但大量貨源掌握在經銷商手中,茅臺每次調價,都得顧及經銷商的利益,這讓茅臺非常被動。
於是,在經銷商利潤和定價權之間“打太極”,是每一任茅臺董事長的必修課。
前幾年,茅臺集團用了兩招搶重塑茅臺酒的定價權。
第一招,就是不斷加碼“親兒子”直銷渠道。
2019年以來,茅臺不僅和華潤萬家、物美等一眾連鎖超市合作,開通了線下商超直銷渠道;還在京東、蘇寧等平臺開設官方店鋪。

2021年上任的董事長丁雄軍,更是一手推出了APP i茅臺,上線7個月就帶來了118.8億元的收入,佔直銷收入的五分之一。
透過開發直營渠道,茅臺的直銷比例已經從2018年的不足6%,提升到如今的40%。
一手建立直銷渠道,另一手則是對經銷商們更加嚴格地管理。
2018年起,茅臺就著手降低對經銷商的配額,時任董事長李保芳規定,每年對經銷商的配額不得高於1.7萬噸。

此外,一大批不合規的小經銷商也逐漸被茅臺清退,2018年當年就清退了400家,第二年又直接清退了2000多家。
但是經銷商體系收緊,為了保證經銷商渠道的利潤,茅臺選擇了漲價。
去年年底,茅臺把飛天茅臺的出廠價從969元上漲到1169,經銷商成本上升200元。
面對漲價,經銷商其實並沒有太大感受,畢竟茅臺的溢價在這擺著,進貨價的提升,反而能幫經銷商們解決一部分稅務壓力。

然而,承擔這部分成本上升壓力的,就是“炒茅”為生的黃牛行業。
這次茅臺價格的大跳水,其實也是茅臺漲價帶來的諸多連鎖反應之一。
對於消費者來說,能買到相對平價的茅臺,並不是什麼壞事。
有很多消費者已經開始期待茅臺價格能進一步跌破2000元,甚至有朝一日全國都能統一1499元的售價。

但如果茅臺真全線跌到如此地步,經銷商們的利益將會嚴重受損。
於是,對於茅臺剛剛上任的董事長張德芹來說,反過來穩住經銷商的“軍心”成了他的頭等大事。
前段時間,張德芹在出席浙閩蘇三省經銷商座談會時,就說過:“經銷商是茅臺的家人,茅臺將持續尊敬和愛護經銷商。”

茅臺對著經銷商打出去的太極,總得自己想辦法圓回來。

暴跌後,茅臺還能繼續“硬氣”嗎?
茅臺一邊回收定價權,一邊還好處理酒價下跌帶來的連鎖反應。
從5月13日起,茅臺集團的市值已經下跌11%,蒸發2700多億元,相當於跌沒了3家青島啤酒的市值。

酒價下跌影響市值,證明了茅臺除了要整頓市場,還有更多問題需要處理。
茅臺要處理的第一個問題,是供需關係變化。
網上有一個說法,茅臺酒價下跌是因為現代人都沉迷摜蛋,無暇在商務宴席上推杯換盞。
“摜蛋說”其實不無道理,現在人慢慢開始不太愛喝茅臺,或者喝不起茅臺了。

有酒評人認為:由於茅臺價格和房地產等產業深度繫結,當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間,茅臺等名貴酒的需求量自然會下滑。
市面上的茅臺很快呈現出供大於求的狀態,於是價格下跌也是情理之中。
而茅臺一直在增產,也是對酒價的一大打擊。
一直以來,茅臺都是“越老越值錢”,這也是不少人囤酒的動力。
近年來,茅臺一直在提升產量,比如2023年茅臺總共產酒10.01萬噸,比去年增長了8.89%。

市面上流通的茅臺越來越多,賣出去的越來越少,“年份酒”的價值也隨之下降。
當“年份酒”不再值錢時,囤茅臺也失去了一定價值。
在不少經銷商眼裡,茅臺近幾年一直“年輕化”,也給茅臺的逼格拖了後腿。
比如和瑞幸、德芙的聯名,雖然打出了“年輕人的第一杯茅臺”之稱,但是最終還是沒能點燃年輕人購買茅臺的慾望。

而丁雄軍一手操辦,涉獵元宇宙和虛擬貨幣的“巽風世界”購酒平臺,也從一開始的百萬人追捧到無人問津。
這次酒價下跌,也是茅臺以上問題的集中體現。
當然,茅臺集團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手裡還是有很多牌可以打的。
比如最近,茅臺就透過穩定主要經銷商、減少出貨量等方式,暫緩了酒價的下跌。
有不少規模較大的經銷商表示,雖然前段時間比較困難,但是目前他們手中的現金儲備還是可以支援他們把酒囤住,等待中秋等旺季的來臨。

不少企業家大佬也給茅臺站臺,比如段永平就發聲認為“拿著茅臺至少比黃金划算”。
隨著電商大促結束,這波“閃崩”可能很快結束,茅臺暫時穩住了局面,但並不能高枕無憂。
看來,“硬通貨”茅臺,沒那麼容易跌下神壇。
但是身居神壇太久的茅臺,也得慢慢習慣“下凡”的滋味。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主理人 |祥燎 主編 |張一弛
如今的企業,應該更加信奉這條理念:
現金為王!
讓盈利成為習慣,企業才能長久跑下去!
2024年,什麼時候行動都不晚,
《現金之王》還有更多獨家方法論等你揭秘。
原價5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39元!
兩頓早餐錢,學學強大的精神核心!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關鍵詞
飛天茅臺
茅臺酒
市場
茅臺集團
電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