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李善友:我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內容來源:李善友2025年開年演講:「用AI重燃創新的火焰」。
分享嘉賓:李善友,混沌創辦人
高階筆記達人 | 李雲  天朗明月
 | 柒 排版 | 沐言
第 8891篇深度好文:7385字 | 25 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2019 年,美團王興說過這麼一句話:2019可能會是過去10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
當我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句戲言,是為當下的困難解脫之語。
後來,我們才發現這句話的分量如此之重。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時代變化下,如何才能跟上變化、實現破局?
一、當時代拋棄你
都不會說一聲再見
1.上一個十年,是移動網際網路和創業的時代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中國驟然掀起熱潮,一個新詞—“網際網路思維”應運而生,人們突然意識到,一個新時代已然來臨。
無論是美國,還是全球其它地方,都沒有“網際網路思維”這個詞彙,它是獨屬於中國人的創造。
這個詞彙將眾人的注意力、認知、願望、行動以及信心,匯聚到時代發展的主脈絡上,成功喚醒了一代人與時代主流同頻共振的熱情。
大家很想了解網際網路的一些底層規律和思維方式,但那時候的商學院教授不研究網際網路。藉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東風,我成了第一批研究網際網路思維的人。
混沌,就在那樣一個偉大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應運而出,透過講網際網路思維的方式把大家聚集在一起。
2000年,《好戰略和壞戰略》的作者採訪喬布斯,並問喬布斯一個問題,“你在幹嘛?”喬布斯的回答就兩個字—“等待”。
即使如喬布斯一樣的偉大人物,也需要時代的力量。一個時代的力量會把人、錢、物、資源等各個方面匯聚在一起。
只有順勢而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到今天為止,中國創業者最大的一波機遇就是移動網際網路。這10年,中國的創業者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冒了出來。
2.時代變化,如果不變就會被卡住
但這個時代發生變化了,當這個時代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果我們依舊還保持原有方式不變的時候,其實自己會被困住了。
接下來,我想講講混沌被什麼困住了?我們的業務被什麼卡住了?外部的供需有沒有重大的變化?我們有沒有遭遇生死危機?
我們透過三天三夜的探索流發現了問題。
從需求側來看,創業風口消失了,我們必須直面這件事情。
供給側也有一個變化—AI出來了,生成式AI,大模型AI出來了,AI作為一個工具,作為一個技術出來了。
我們發現,混沌被卡在過去的價值網裡:內在的供需發生變化,外部的環境也在發生變化。
後來,我們突然意識到我們在遭遇一場生死危機,這個生死危機的原因有三層:
第一層,我們自己做得不好;
第二層,供需變化了;
第三層,但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時代發生變化了,我們特別痛苦地發現,我們已經不能呼應大命題了。
在上一個偉大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呼應了創業創新的大命題,成為了那個匯聚點。
但今天這個時代正在發生變化,可又搞不清時代的主軸是什麼?那個大命題是什麼?你就突然失焦了。感覺原來的世界在坍塌,新世界在形成之中。
如果依然就著過去的慣性往前走,不去呼應新世界的東西,而混沌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呼應這樣一個時代,把大家匯聚在一起。
於是,我們發現卡住了。
“卡”,看似可上可下,實則不上不下。也就是一件事沒了前途,想放棄又不捨得,想創新又很危險,想保守又只剩一條路死亡。
我想,受煎熬的不只是混沌,大家都有這樣的煎熬,這個時代都有這樣的煎熬。在煎熬中,我們一直等待新的東西出來,但又不知道它是什麼?
以前,我會給大家講那些所謂“成功”的企業,但今天我只想講混沌,給大家“感同身受”的感覺。
我今天深刻地感受到,這是上帝給我最好的禮物。
如果混沌自己不經歷這個大轉型期的至暗時刻,我對你就不能感同身受;
如果對你不感同身受,我站在臺前,任何話都是指指點點,講不到你心裡邊去。
3.視角越大,劫難越小
當你站在更大的世界看待小的劫難的時候,你突然發現這個劫難本身不是全部,它背後有更大的意義的時候,其實你的心胸就開闊了。
混沌遭遇這樣的劫,或者你遭遇這樣的劫,幫我們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
再換一個隱喻來說,我們遭遇的劫,就好比“堰塞湖”的水因為堵著的一個大石頭下不去,只有把這個石頭挪開,水才能東流進入大海,那個大海才是我們的新世界。
這句話,並不是自我的安慰。穿越了至暗之後,才相信有一個更大的世界在等待我們,而走向更大的世界,中間會有一個卡點,我們要清楚這個卡點。
混沌的理論有兩個:
① 一思維,是用極簡的思維方式追問本質,看自己的戰略;
② 探索流,用團隊共創的方式來討論戰略。
過去,當我們要用一思維去共創戰略時,上下同欲,上下同心,很快就能和團隊達成共識,戰略和執行、組織沒有卡點。
但現在,不僅對戰略目標難以達成共識,即便表面形成共識,也難以落地執行下去,團隊好像出現了自然而然的阻力。所以,我們用探索流這種美妙的方式,讓團隊在討論戰略時產生了全新的智慧湧現。
過去,我們用這兩個理論來消除組織的卡點,重獲組織的心力。探索這些正面的話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同時一起看見我們的生死危機。
在過去的創業過程中,每逢遇到重大麻煩的時候,我選擇自己扛。
前幾天,李想在部落格反思他自己過去做錯了什麼的時候,他說:在上一個企業有一次差點被小股東干掉,這讓他很痛苦。後來,他與那個小股東和解了,那人告訴了原因—有難,不說出來,不一起扛,你不相信我們。
這件事情讓李想茅塞頓開。其實,創始人選擇自己扛在內心深處的原因,原來是對團隊沒夠有信任,也沒有信心。
對創始人來說,特別恐懼的是失敗,怕被打上“loser”的標籤。
我經常說自己是上一個時代創業的失敗者,很多人不理解—賣掉了酷6,賺了很多錢,實現了財富自由,為什麼還覺得失敗呢?
本質上,我是古典創業者,對我來說,“公司做沒了”或者“賣掉了”都是沒了,都是失敗,內心深處失敗、恐懼的陰影是巨大的。
有時候,我覺得創始人特別孤獨,每個人都在懸崖邊,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但又不敢掉下去,因為你知道你一旦掉下去了,你的組織就掉下去了。
所以,我們心中都有一個特別大的恐懼,就是背後沒人的恐懼。我是最後那個人,我是頂住一切的那個人,這個壓力有多大呀?
探索流讓我釋放恐懼,尤其釋放掉對恐懼的恐懼。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有一種特別大的力量叫“向死而生”,有一種“向死而生”的勇氣會生髮出來。
在探索流的流程中,第二天會討論組織的卡點與危機,討論危機的時候會把組織說“死”了,這個時候整體的情緒無比之低落。空氣中都瀰漫著死亡的氣息,你會真實地感覺到死亡是一種能量。
但非常奇怪的是,如果你足夠勇敢,讓死亡的氣息釋放出去,就會有一個真正的“生”的能量出來。那個生的能量無比之巨大,它就是我們勇敢背後的底色。
混沌第一次做探索流,在第一天下午把混沌說死了,我覺得不夠。第二天上午繼續說死了,當所有人登臺說我們死了,自己卻渾然不覺的那個時刻。我清晰地記得大概有一秒鐘的時間是極為寂靜的。
那一兩秒鐘的感覺,我永生都記得,極大的死亡氣息出來了之後,反而有一種“生”的氣息在萌芽。
混沌線上的課程負責人當時就哭了,哭完之後第一句話就說:教授,如果你這麼勇敢的話,我們也跟著你一起變得會勇敢起來。
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人類有四種原型般的力量:
第一種,自我保護的殼,你能在各種心身靈的活動中獲得療愈;
第二種,更深刻的恐懼層,你對失敗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這個恐懼是任何場所是無法療愈的。
第三種,為什麼我相信“人事合一”,要在商業當中入道?因為只有跟我的同事、跟我最信任的一起共同面對,才有可能把這種恐懼釋放。
第四種,當釋放掉對死亡、對失敗的恐懼之後,人最美好的力量就生髮出來了,那種光明的、那種自由的,那種柔軟的力量就生髮出來了。
真正的智慧會生出來,同時它就會有力量去執行起來。
二、透過“一思維”
深挖事物的本源
1.打造“一戰略”方法論
在去年,我們把一戰略變成了方法論,可以稱它為“一戰略”的四部曲。
第一步,找“一”:追問這個業務的本質認知到底是什麼?
第二步,找定位:追問這個業務的價值空間到底有多大?真正決定企業成長的是機構以外的力量,是它所在的價值網有多大。
第三步,找單點(方法論):找到業務的制勝要素。
第四步,落地幹:找到這個業務的必贏之戰。
日常工作中,絕大多數人是從第四步開始幹,少數人會找方法論、工具;到了CEO級別才會考慮價值空間有多大;但最難的是第一步,追問這件事的本質,這件事背後的世界,這是創始人才有的視角。
2.“一”是本質認知更深刻的建模
找“一”有兩個工具:
第一個工具:“破界創新”;
第二個工具:“XY軸建模型”。
我今天用以最簡單的XY軸建模型來給大家講。
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關鍵詞,關鍵詞就是基因中的模因,有的時候不是你在做,是你的這個模因在運作,你不過是載體,而模因就是你的精神性的基因。
把你精神性的基因組合起來建模,這就是最簡單的找一的方式。
關鍵詞也可以用另一個詞“維度”來解釋:
假如我們要認識宇宙,宇宙就有兩個維度—時間和空間,萬事萬物都執行在時間和空間之上。可以說,時間、空間就是宇宙的維度。萬事萬物都執行在宇宙的“一”上。

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的這個東西,最簡單的追問:“你的時間維是什麼?”“你的空間維是什麼?”“你和你的企業,你的業務執行在什麼維度之上”
任何人,任何事都執行在自己的那個維度上。
再舉一個例子:
為了讓驢拉磨轉得更快一些,就在它前面掛個胡蘿蔔,驢就以為它跑得越快就能吃上胡蘿蔔,結果它跑得越快,胡蘿蔔就越快,它追不上。
驢以為自己在跑,其實它是跑在一個軸上,他圍著那個軸在跑,其實它是一頭“軸驢”。
這些內容非常詳實,包括每一個細項需要幹什麼也寫得非常清楚。
有了這個“軸驢”,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你以為我在說驢嗎?錯!大家都是一頭軸驢。你活在那個軸上,你看不見的那個軸,我稱它為緯度,緯度組合起來就是我們說的那個“一”。
所以,創業當中想認識本質,我們給一個極簡的方式,要找到那個“一”是什麼?
混沌上一個十年最重要的關鍵詞,也是混沌的“一”:移動網際網路和創業。
十幾年前我創業失敗,棄商從教去中歐做了教授,創辦了中歐創業營。但我發現在創業營中從來沒有講過創業,我講的是創新。
對於創業者來講,用創新來實現創業成為一個共識。但在創新中我們也沒有講商業模式創新,我們帶來一個新的維度—認知。
混沌是認知型創新,但認知和創新屬於能力,而創業和移動網際網路是混沌的“一”,是混沌的關鍵詞。
混沌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和同事們都把網際網路這個詞給忘了,乃至於這個時代消失了,我們都沒有注意到。
當網際網路時代消失了的時候,就相當於混沌下邊的基柱沒了,“一戰略”中的“一”沒了。地基沒的時候,載體也站不起來。當然,如果地基不變,載體再變也沒有用。
3.找到你的“一”
在一個新的時代,我花了大量的時間,都在問一個問題:新混沌的“一”是什麼?
用建房子做比喻,我是想把地基挖得深一點,樓才能蓋得高一點,否則樓就會有倒塌的風險。唯一的方法是把地基往下挖得更深一些來,樓自然而然就會穩固。
我在追問新時代的地基是什麼?新的關鍵詞組合是什麼?
第一次探索流,我們探索出彌足珍貴的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我們已有的“課”和“認知”
第二個關鍵詞“群”,混沌早期叫“顛覆式創新研習社”,推出探索流,是為了追尋叢集智慧。
但是非常奇怪,我本想成就的是一個顛覆式創新研習社,是“群”,眼中看到的卻是“人”,人和人組成的“群”,我們給這個人群提供的產品是“課”。
那什麼是我的“一”?“群”是我的“一”,人是我的“一”。我提供“課”給人,不停地迭代“課”,甚至用生命去做課。
但在我拼命向上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我的眼中只有“課”,而沒有了“人”。
我忘了“課”是為“人”服務的,混沌原本應該是一個讓人和人互動的一個“群”。然後用我的“課”把氣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互動,共同成長。
手段本是為目的服務的,但走著走著,手段變成了目的。

我大部分精力都在“課”上,於是有了一種結構性的傲慢。我們深刻的丟掉了自己靈魂基因裡的關鍵詞—“人”,我要看見“人”。
三、AI將改變整個時代
1.春節期間發生的2個事情
春節期間,有兩件事情尤為引人注目。
第一件事:《哪吒2》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創新力量。
導演餃子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電影中,第一戰陳塘關一戰就全力以赴,不留餘地。第二戰呢?超越第一戰。第三戰呢?超越第二戰。這就是創新精神,匠人精神。
為什麼這個精神重要?因為好幾年的時間我們已經躺平了,把創新這個詞都忘了,甚至覺得創新無用,努力無用。而突然有一個人用極大的力量衝破了這個閾值。
當我們購票觀看這部電影時,是否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參與感?我們是否曾為他打榜,助力他的排名上升?這種共鳴,正是對創新的共鳴。
在DeepSeek之前,面對中美技術對比,我們心中是否曾有過傷心與無力感?是的,技術的“卡脖子”問題讓我們倍感壓力。
第二件事:梁文鋒的DeepSeek以十分之一的成本,採用完全的推理模式,打破了這一困境,躍居世界首位。

春節期間,這兩件事重新振奮了中國創業者的心。
在此之前,許多人或許已選擇沉默與退縮,但春節之後,大家似乎又煥發了新的生機。這種力量,彷彿潛伏在我們內心深處,被這兩件事所激發。
我在此想說,王興魔咒終於被打破了。2025年,將不再是過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而是比之前的每一年都要好。
2.AI是工業革命級的文明躍遷
AI並非一項簡單的新技術,而是一個新的維度和新時代下的新架構。
我的學生張津劍是一位投資人,他在前幾年全身心投入到AI領域。他認為AI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而我們之前的電腦網際網路只是AI到來的前奏曲而已。
AI是一次具有工業革命量級的科技創新,甚至比我們共同經歷過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更加深刻。
如果移動網際網路為我們的創業帶來10年的良好發展週期,那麼我可以大膽預測AI會給我們帶來至少20年的上升期。
AI時代到來時,如果中國創業者能實現轉型,那麼中國國運也會藉此機會重新聚集。我們曾經看到過很多趨勢,例如元宇宙和區塊鏈,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發現它們只是一時的風口和詞彙。
當AI剛剛出現時,我們曾擔心高估它的作用,然而現在已經低估它的影響力。從短期來看,我們可能會高估AI,從長期來看,我們會嚴重低估它的影響力。
3.創新是AI時代下的關鍵核心
如今,時代已從移動網際網路轉變為AI時代。我們當前的創業速度已經發生變化。
由於AI的出現,創新速度提升了百倍,這意味著那些想要留在競爭舞臺上的人有了新的機會和希望,AI可以幫助我們留在這個舞臺上,並且能夠藉助AI把我們的事業做好。
對於大公司而言,使用AI可以實現降本增效;對於小公司則更需要藉助AI提升自身效能,即使是一家公司,也需要利用AI,例如僱傭數字員工。
在這個時代,創新成為關鍵。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主要關注應用創新,而今天則是科技創新。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要提出硬科技的概念,我認為這非常有道理。
在過去的時代,我們注重商業模式創新,因此創業更多地體現在模式上的創新。
然而今天對於那些想要留在競爭舞臺上或者處於邊緣的人來說,關鍵是如何利用AI這張牌,因此創新成為了核心關鍵詞。
具體怎麼做呢?
① 第一步,找維度
這裡所說的維度是指時間和空間這樣的大維度,而非基礎的能力或者技術。那麼你的維度是什麼?這是你需要認真思考的。
② 第二步,找定位
找定位有兩個重要工具,一個是S曲線,另一個是價值網。
大家應該都很熟悉S曲線。在破局點之前是0到1的初創期,在短折點之前是1到10的成長期,而到極限點之前則是成熟期。在這裡,最關鍵的是0到1這個階段。
大多數人通常會低估0到1的初創期,認為這個階段公司人少,也賺不到錢。
因為那時企業昂揚向上,如同青年時期,所以成長期最重要。成熟期也被認為很關鍵,在這個階段企業能賺很多錢,獲得很多名聲,財務狀況良好。
對於一個人或者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初創期。
從狹義上講,真正的創新發生在0到1階段,原因是企業真正的基因在這個時期形成。企業經歷了成長期和成熟期之後,很多時候只是一種慣性的延續。
企業的維度和價值網都是在初創期確定下來的。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不能盲目行動,而是需要深入思考,這正是認知型創新的重要意義。
過去美國人經常批評我們或者不理解為何0到1的創意大多在美國,而中國人在1到10甚至100的階段表現得很強,比如我們擅長規模化。
我相信中國接下來將迎來原創時期,真正的創新將在0到1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的基因、核心要素等都將得以確立。
克里斯坦森曾說過一句話:當新技術剛出現時,成熟企業總是將新技術用於服務老顧客和老市場。

大家還記得這句話嗎?這些企業只將新技術視為一種技術,而沒有將其視為一個新的維度和價值網。直到最後,我們才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
③ 第三步,找單點
如果用模型表示,那麼在“一”思維的模型下,需求側要找到支撐需求的要素,供給側要找到能力的制勝要素,最後將它們整合起來,確定我們要擊穿的產品單點。
當產品的單點被擊穿後,產品自然就能夠發展起來。
在企業中,有三個重要環節,即技術化、產品化和商業化。我們有時從技術化開始,而在這個體系中,我們希望以產品化為軸心,將技術和商業化結合起來考慮。
這要求大家在尋找時必須明確AI業務場景是什麼,必須實現AI的哪些能力,以及AI在產品化中的具體載體是什麼。
結語
過去幾年,大家經歷了很多困難,或許有過放棄的念頭,想躺平卻又心有不甘,但又找不到方向和方法。
今天,我們凝聚一個共識:用AI給大家新的希望和機會,至少幫助大家留在競爭的牌桌上。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混沌學園是一所面向未來的創新學園,多年來深度打磨創新學科,邀請全球名師,透過“一”思維等獨特的思維模型+刻意練習學習方法,為管理者、職場人提供各類認知升級、能力的提升培訓。
混沌線上產品已經成為多家央企、國企、外企和民企的共同選擇,為各類企業團隊提供體多元化、系統化解決方案與培訓服務,不僅致力於應用創新思維,為企業提供所需的創新好課、線上練習、企業內訓,還依託其豐富的海內外師資庫,持續生產各種主題、專業領域的優質、前沿課程,助力每一個職場人領先半步認知世界。截至目前,已為超2000家企業使用者提供學習服務,覆蓋21萬企業員工,其線上線下培訓廣受好評。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