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黃仁勳罕見炮轟特朗普,出口管制失敗了!

來源:製造界 原創:秀二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2025年5月21日臺北Computex大會上,以罕見的激烈措辭炮轟特朗普政府的對華AI晶片出口管制政策,直言其“完全錯誤”“適得其反”,並警告美國若繼續執迷於技術封鎖,將徹底失去全球AI領導地位。
據路透社521日報道,英偉達公司執行長黃仁勳21日表示,美國針對中國的人工智慧(AI)出口管制失敗了。報道稱,黃仁勳在臺北出席活動時說,英偉達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已經從美國前總統拜登剛上任時的95%下滑到了目前的50%英偉達和AMD兩家企業合計損失超70億美元,
黃仁勳強調,中國AI市場規模未來三年將達500億美元,失去這一市場意味著美國稅收、就業和技術領導力的三重損失。AMD CEO蘇姿豐更批評“一禁到底”政策“愚蠢”。
報道稱,黃仁勳特別強調,中國大陸在AI領域的發展非常出色,你無法阻礙他們,無法阻止他們推進AI發展。面對現實吧,DeepSeek是個非常出色的產品。如果不承認這一點,就是一種極度缺乏自信的表現,甚至讓我無法忍受
黃仁勳還說,任何認為透過禁止向中國大陸出售H20晶片,就能夠切斷中國大陸發展AI能力的人,都是非常無知的
1/黃仁勳的憤怒特朗普忍無可忍
特朗普政府對華晶片出口政策的搖擺,堪稱一場政治與商業利益博弈的荒誕劇。2025年3月,黃仁勳受邀參加特朗普的海湖莊園晚宴,隨後英偉達宣佈在美國投資5000億美元建設AI基礎設施,特朗普高調承諾“加速發放出口許可”。然而,次日英偉達便被迫提交SEC檔案,稱向中國出口H20晶片需“無限期許可”,市場譁然。
英偉達為適應管制專門設計的H20晶片,本已透過效能降級符合出口標準,卻在4月突遭叫停,導致黃仁勳連夜赴華救火。政策的不確定性讓企業陷入“合規即被背刺”的惡性迴圈
20255月13美國商務部突然撤銷原定於5月15日生效的“AI擴散規則”,看似鬆綁實則附加嚴苛條款,定向打擊華為等中企下令全球封殺華為昇騰晶片。這種政策反覆的背後,是特朗普試圖在“遏制中國”與“討好矽谷”之間走鋼絲
黃仁勳的憤怒源於特朗普政府無視市場規律。英偉達H20晶片雖效能降級,但仍是國產替代成熟前中國企業的剛需,而華為昇騰910B、寒武紀思元590等本土晶片的崛起,已讓英偉達感受到“視窗期關閉”的危機
華為CloudMatrix 384超節點實現全棧自主,效能碾壓英偉達標杆系統;歐盟、澳大利亞、沙特明確拒絕配合對華封鎖,60國簽署《國際調解院公約》抗衡美國單邊主義。如果美國公司不在中國大陸市場參與競爭,那麼中國大陸的技術將傳遍全世界。
黃仁勳警告:“封鎖只會倒逼中國技術逆襲,OpenAI不開放,中國就做出了DeepSeek”——這正是美國商務部調查英偉達新加坡子公司涉嫌繞開管制的背景。

2/政策邏輯的崩塌:從“技術遏制”到“自我孤立”的悖論

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晶片出口管制政策,本質是一場基於“零和博弈”的技術圍堵
2022年拜登政府限制A100/H100晶片出口,到2025年特朗普升級對特供版H20晶片的無限期許可審查,美國試圖透過“動態閾值”精準打擊中國算力發展——例如將“調整後峰值效能”閾值設為70 TFLOPS,恰好覆蓋H20的74 TFLOPS算力。
然而,這種“逐案審查”模式反而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英偉達H20晶片在2024年為中國市場貢獻171億美元收入後突遭斷供,直接導致其股價暴跌6.9%,並計提55億美元庫存損失。
黃仁勳尖銳指出,這種政策已陷入“戰略短視”的泥潭:一方面,美國企業被迫放棄中國這一全球最大AI市場(預計2026年規模達500億美元),英偉達在華份額從拜登初期的95%腰斬至50%。
另一方面,中國本土晶片企業藉機崛起,華為昇騰910B的推理成本已降至H20的1/30,單卡效能達H100的85%,2025年一季度出貨量突破60萬片。正如黃仁勳所言:“任何認為禁止H20晶片就能切斷中國AI能力的人,都是對歷史程序的誤判。”

3/技術反制的“迴旋鏢效應”:中國加速構建自主生態

特朗普政府的封鎖策略,意外催生了中國AI產業的“逆襲加速度”。華為昇騰系列、寒武紀思元等國產晶片效能快速逼近國際水平,昇騰910B透過最佳化編譯器實現與CUDA生態相容,降低了企業遷移成本。

統信UOS、銀河麒麟作業系統完成對國產CPU/GPU的全棧適配,OpenHarmony開源社群吸引超500家企業參與,形成“場景定義晶片”新模式;
中國AI晶片市佔率從8%躍升至15%,華為、寒武紀等企業開始規模化出貨,甚至倒逼英偉達計劃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以維持市場存在。
這種反制效應在DeepSeek的案例中尤為顯著。儘管美國商務部調查其是否使用受管制晶片,但DeepSeek-R1模型的推出已證明中國AI企業即使依賴合法採購的H800/H20晶片(禁令前儲備),仍能以低成本實現技術突破。

4/全球格局的重構:從“單極霸權”到“多極共生”

特朗普的政策已引發三重全球性反噬:

盟友離心:歐盟、澳大利亞明確拒絕配合對華封鎖,加拿大因關稅威脅爆發政治危機,60國簽署《國際調解院公約》抗衡美國單邊主義;
供應鏈分裂:英偉達被迫構建區域化供應鏈(如馬來西亞、新加坡),但核心研發仍依賴臺積電,加劇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陣營化”風險;
技術領導力稀釋:美國半導體研發投入因市場萎縮而受限,而中國2023年A股半導體企業研發強度達32.6%,正在HBM記憶體、先進封裝等“卡脖子”領域加速突破。
正如中國商務部所言,美國的技術霸權“嚴重毒化國際合作氛圍,助長分裂與對抗”。若繼續執迷於“脫鉤斷鏈”,矽谷的黃金時代或將終結,而“讓美國再次偉大”的誓言,終將成為一場自我解構的荒誕劇。

結語:技術理性的勝利與政治癲狂的終結

黃仁勳的憤怒,是市場規律對政治干預的終極控訴。當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之名行技術封鎖之即時,中國正以昇騰晶片的算力突破、DeepSeek的模型創新、OpenHarmony的生態重構,書寫著“封鎖-突破-超越”的新敘事。這場博弈的結局早已註定:封閉催生創新,壓制激發反抗,而人類技術的進步洪流,終將沖垮一切人為構築的高牆。正如黃仁勳的預言:“人工智慧的未來屬於全球協作,而非封閉對抗。”特朗普的“瘋狂”,不過是這場歷史變奏曲中一段刺耳的雜音。
聯絡我們:txm176(值班微信)廣告及商務合作:電話18660411611投稿及採訪約談: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製造界除釋出原創文章外,亦致力於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轉載註明文章來源和作者;申請轉載授權請在文末或後臺留言。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