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俄國人描述的特朗普,發給大家參考借鑑。
特朗普這次重返白宮,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
那就是,與特朗普一同回到橢圓形辦公室的,還有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的肖像。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的時候把他掛在了橢圓形辦公室的牆上,後來拜登當選後把傑克遜換成了富蘭克林的肖像。現在特朗普又把他換了上去。
特朗普將自己與傑克遜相比,稱他是“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認為,像傑克遜那樣與腐朽的精英作鬥爭、清除腐敗和官僚主義的做法,與他自己的治國理念十分契合。
傑克遜的傳奇與特朗普的共鳴
傑克遜的政治風格在當時被看作是反精英的民粹主義代表,這一點與特朗普有許多相似之處。傑克遜在1828年的選舉中擊敗了政治精英,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民粹主義總統。與特朗普相似,傑克遜也曾承諾要“清掃華盛頓的沼澤”,並且他也曾面臨政治對手的猛烈攻擊。
然而,傑克遜的故事並不僅僅侷限於與特朗普的對比。傑克遜的過去充滿了戲劇性:他曾經卷入爭議性婚姻,甚至在軍隊中參加過13場決鬥,他的身體也因這些決鬥留下了多處傷痕。傑克遜還是美國曆史上首位遭遇刺殺但奇蹟般生還的總統。
傑克遜的總統生涯充滿了矛盾。儘管他提倡自由和民主,主張更多普通人參與政治,但他又是堅定的奴隸主,並且推動了印第安人強制遷移政策。他與金融精英和美國銀行的對抗,也讓他成為了“反金融腐敗”的象徵。
傑克遜的成長背景充滿挑戰。出生於一個貧困的愛爾蘭移民家庭,父親在他出生前去世,母親也在他15歲時去世。儘管如此,傑克遜一直憑藉堅韌的毅力打拼,從當兵到成為一名成功的律師,再到最終當選為總統。

他的軍事生涯讓他成為美國的民族英雄,尤其是在1815年的新奧爾良戰役中,傑克遜成功指揮美國軍隊打敗了英軍,成為了民眾心中的“英雄”。他“老胡桃木”的外號,象徵著他堅韌不拔的個性。
1828年,傑克遜作為民眾的代表,成功當選為總統。與特朗普一樣,他的競選正是透過與當時的政治精英對抗,成功獲得了廣泛選民的支援。傑克遜的當選標誌著一個新的政治時代的到來,開啟了“普通人”在美國政治中的主導地位。
200年前的選舉革命
傑克遜當選後的第一次就職典禮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場面,成群的支持者湧入白宮,甚至一度發生騷亂。這種狂熱的支援象徵著傑克遜時代的民主變革——這一變革徹底改變了選民構成。在傑克遜當選之前,只有富人和有教育背景的人才有資格投票,而傑克遜的政策使得所有成年白人男性,無論其社會地位如何,都能參與選舉。
這一變化不僅僅體現在選民的構成上,連政治人物的素質和行為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傑克遜的時代,政治人物不再像之前的精英那樣受過良好教育,許多新當選的議員都是鄉村出身、沒有顯赫背景的普通人。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在《美國的民主》一書中描述了這一現象,稱當時的美國政治已出現明顯的“平民化”傾向。
反對精英、印第安人遷移與中央銀行戰爭:傑克遜的民主與特朗普的借鑑
“傑克遜式民主”是歷史學家用來描述安德魯·傑克遜在兩任總統任期內建立的政治體制的術語。這個時期發生了許多歷史性事件,許多做法在美國曆史上也是第一次出現。

像特朗普一樣,安德魯·傑克遜與美國媒體的關係很複雜,在1824年的漫畫中,傑克遜將軍反擊了媒體的攻擊
傑克遜首次引入了“個人顧問”和“廚房內閣”概念,形成了一個非正式的決策團體,這一做法在許多情況下甚至取代了正式的聯邦政府職能。
正如特朗普今天關注非法移民問題一樣,傑克遜當時也將“印第安問題”當作一項重大任務。1830年,傑克遜簽署了《印第安人遷移法案》,將東南部的印第安部落強行遷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未開發土地。這一政策導致了查羅基族等印第安人的“大道悲劇”(“眼淚之路”),他們被迫跋涉1300公里,約18,000名印第安人被遷移,其中至少4,000人在途中死於疾病和疲勞。

油畫《眼淚之路》(1942年),作者是美國畫家羅伯特·林德紐斯。
特朗普提出過類似的觀點,曾考慮將加沙地帶的居民遷往其他地方。這種提議是否源於傑克遜的歷史經驗,是否意味著特朗普未來會提出其他類似的計劃,比如將烏克蘭人遷往格陵蘭島,將格陵蘭人遷往巴拿馬,這些都讓人產生疑問。
傑克遜的另一項創新是“戰利品制度”(Spoils System),即選舉勝利後,政治勝者將自己的支持者安置到政府的各個職位上,原則是根據忠誠度來分配職務。特朗普在任期內也廣泛使用了這一做法,尤其是在進行政府機構的“清洗”時,許多職位被他的親信填補。
在傑克遜的前18個月內,他解僱了大約每11名公務員中的1名,並以此來削弱他認為腐化的官僚體系。
傑克遜還與美國的第二銀行展開了一場決定性的戰爭。當時,第二銀行實際上充當著美國的中央銀行,負責管理國家的金融事務。傑克遜反對第二銀行,原因在於他個人對銀行業務和紙幣的懷疑。他年輕時曾因債務問題差點被送進監獄,這讓他對銀行的運作充滿了不信任。

安德魯·傑克遜摧毀了國家銀行。銀行被描繪成魔鬼的角色.1833年版畫。
傑克遜曾說:“銀行想要幹掉我,但我會先幹掉它!”他指示財政部長將政府的存款從第二銀行撤出,轉存到他支援的銀行。最終,這一行動導致了183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
傳說中,傑克遜曾對中央銀行的高層說:“你們是蛇窩和小偷,我決定趕走你們,發誓我一定做到!”這句話如果放到特朗普的社交媒體上,完全可以成為他的名言之一。
不過,與傑克遜不同,特朗普雖然言辭犀利,但他更多是透過社交媒體進行“鬥爭”,而不像傑克遜那樣親自參戰。比如,在越南戰爭期間,特朗普透過四次作為學生的延期和一次因為腳後跟問題的延期,避免了服兵役。
傑克遜的遺產:從英雄到爭議人物
與大多數美國曆史上只在課本或貨幣上出現的總統不同,傑克遜的影響至今仍在美國社會中激起討論。
近年來,考古學家在他位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埃爾米塔日”莊園附近發現了奴隸墓地,揭示了他依賴奴隸勞動力的歷史。
在奧巴馬和拜登政府期間,曾有人提議將傑克遜從20美元紙幣上移除,換上廢奴主義者哈里埃特·塔布曼的肖像。而在“雕像戰爭”期間,抗議者也曾試圖推倒他在白宮附近拉法葉廣場上的騎馬雕像。
進入2020年代,傑克遜的形象逐漸從戰爭英雄和改革者轉變為奴隸主和印第安人迫害者的象徵。傑克遜的歷史不斷被重新審視,尤其是他的暴力政策和對少數族群的壓迫。
直到特朗普上任後,傑克遜的肖像再次出現在橢圓形辦公室,彷彿是特朗普的“另一個自我”——這像是美國版的《道林·格雷的畫像》,象徵著過去與未來的所有錯誤與負擔。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