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市地鐵已有 120 年曆史,是全球運營時間最長的公共交通系統之一。地鐵系統包括 472 個車站、36 條線路和 665 英里的軌道,每天平均承載約 52.25 億名乘客,擁有全國最繁忙車站和最多車站的雙重殊榮。

然而,隨著城市佈局的不斷變化以及過時技術的淘汰,有些地鐵站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被退役。這些退役車站如果沒有被拆除或翻新,如今依舊靜靜地藏在城市的混凝土深處,彷彿被凍結在時間中。儘管由於天花板被蜘蛛網覆蓋,鐵軌生鏽磨損,看上去有些破敗,但這些車站曾經是宏偉的交通門戶的痕跡依舊可見。從世紀之交的華麗建築作品,到未完工的車站演變成非法的藝術畫廊,這些廢棄地鐵站無不講述著一段段迷人的歷史。
探索這些廢棄地鐵站,就像走進一座塵封的時光博物館。每一處破舊的磚瓦、每一軌生鏽的鐵道,都彷彿在訴說著過去的輝煌和榮光。無論是業餘探險家還是城市歷史愛好者,這裡無疑是紐約市最迷人的隱秘角落之一。
紐約 6 個仍可參觀的廢棄地鐵站

Old City Hall
當紐約市地鐵系統於 1904 年首次開通時,市政廳站被人們廣泛認為是地鐵站中的佼佼者。這個站點由工程師拉斐爾・瓜斯塔維諾設計,以其瓷磚拱門和華麗的天窗而著稱,成為從市政廳到 145 街的 28 個車站之一。
然而,到了 1945 年,隨著地鐵車廂的更新換代,這些新型車廂再也無法適應舊軌道,市政廳站不得不關閉,並由新的 R 線和 W 線市政廳站所取代。但這座昔日輝煌的車站並沒有完全消失。今天,紐約市交通博物館提供參觀這座歷史悠久的車站的售票服務,讓參觀者能夠親眼目睹這座建築融入歷史的文化遺產。
透過博物館的導覽,人們可以深入瞭解這座地鐵站的設計美學和歷史背景,感受那個時代的工程奇蹟。一睹這座曾經的地鐵瑰寶,彷彿走進一段凝固的時光,欣賞那些曾被認為是地鐵系統之巔的設計與構造。無論是建築愛好者還是歷史迷,市政廳站無疑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歷史經典。
Court Street
相比於其他退役的地鐵車站,法院街車站有著不同的命運 —— 它依然全面運營,部分歸功於其作為紐約市交通博物館的轉變。時至今日,老式火車依然透過法院街車站的隧道和鄰近的霍伊特 – 謝默霍恩街車站的外軌進出博物館。
法院街車站於 1936 年啟用,初衷是執行一項運營計劃:在行政區內執行本地列車,在不同行政區之間執行特快列車。然而,這一計劃最終被證明無效,車站在 1946 年關閉。在 20 世紀 60 年代,這個閒置的車站成為電影拍攝的熱門場景,最著名的是 1974 年上映的驚悚片《奪取佩勒姆一二三》。
直到 1976 年,為了紀念美國建國二百週年,法院街車站重新向公眾開放,以舉辦紐約市交通展覽。展覽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最終演變成一個成熟的博物館,即如今的紐約市交通博物館。
這些變化和轉型,使法院街車站不僅成為一個歷史遺蹟,更是一個活生生的文化地標。參觀者們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到過往的交通工具和地鐵系統的演變,進一步瞭解紐約市的交通曆史和城市發展。這座博物館不僅儲存了歷史,更讓歷史透過新的方式繼續傳承。

Dean Street
布魯克林的一座高架車站,自1897年首次開放以來,便經歷了多次波折,彷彿從一開始就註定面臨失敗。《紐約時報》曾形容它的聲譽“嚴峻多於輝煌”。該車站在開通後的兩年裡,由於客流量稀少,便於1899年關閉。然而,這一決定激怒了當地的業主,他們強烈要求重新開放。迫於壓力,車站在1901年再次投入使用,儘管客流仍然持續減少,大部分乘客流向了附近的富蘭克林大道車站。
儘管如此,車站在1924年迎來了短暫的升級,能夠容納六節車廂的列車,並與富蘭克林大道線的其他線路保持接軌。然而,這些改進並未改變它日漸衰落的命運,車站逐漸失修,服務質量下降,客流量更是每況愈下。最終,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周邊設施的完善,這座曾兩次關閉的高架車站在1995年徹底停止運營
Myrtle Avenue
默特爾大道車站曾是布魯克林-曼哈頓公交線上一個普通的當地車站,但其命運隨著1956年的關閉而改變。當時,為了擴充套件線路的容量,車站進行了重建,南行站臺被拆除,北行站臺也被廢棄。儘管車站自那時起不再服務乘客,但自1980年以來,它成為了一項獨特藝術作品的展示場地——比爾·布蘭德 (Bill Brand) 設計的藝術裝置 Masstransiscope。
這件作品由228塊手繪面板組成,覆蓋了約300英尺的車站牆面。當乘客在迪卡爾布車站乘坐開往曼哈頓方向的B或Q線列車時,列車駛過這些面板,產生一種動畫的視覺幻覺。短短20秒間,乘客彷彿觀看了一部動態的動畫電影。這種視覺體驗是基於“變速攝影術”原理設計的,隨著列車的快速行駛,面板上的影像依次顯現,形成動畫效果。
Masstransiscope 於2008年進行了修復,使這一車站得以煥發新的藝術生命力。幕後修復的故事,以及藝術家比爾·布蘭德的創作靈感和過程,都讓這一作品成為了紐約地鐵系統中獨一無二的文化象徵。

Sedgwick Avenue
塞奇威克大道車站建於1918年,作為埃爾第九大道高架鐵路的延伸,這條鐵路是紐約市第一條高架線路,以其位於110街的90度“自殺曲線”而聞名。該車站位於布朗克斯,最初是為了方便乘客在埃爾鐵路和大都會北線前身——紐約中央鐵路之間換乘而建造的。除此之外,塞奇威克大道車站還是連線華盛頓高地舊馬球場和洋基體育場之間的穿梭巴士的重要一站。
然而,隨著紐約巨人隊在1958年搬遷至舊金山,航天巴士停運,車站也逐漸失去其重要性。儘管車站的高架鋼結構已經被拆除,但其平臺和隧道至今仍然保留。如果想參觀這座歷史遺蹟,您可以乘坐4號、B號或D號列車到達161街車站,然後步行穿過塞奇威克大道和迪根主要高速公路上的人行天橋。在那裡,您仍能看到這座被掩藏在高速公路下方的舊車站的遺蹟,彷彿見證著紐約地鐵歷史的變遷。

South 4th Street
位於威廉斯堡南4街下方的一個六軌車站,曾計劃成為IND第二系統的主要換乘樞紐。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車站的建設被迫停止,留下了一個沒有隧道或照明、樓梯間和牆壁也未完工的荒廢空間。
2009年,街頭藝術家PAC和Workhorse組織了一個獨特的藝術專案,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3位藝術家在這個未完工的車站內創作大型壁畫,直接畫在原本光禿禿的牆壁上。這一專案被稱為《Underbelly Project》,成為單一空間內展示如此多作品的最大藝術展覽之一。然而,這些作品的安裝是非法的,想要到達這個隱秘空間並不容易。正如一位勇敢的《紐約時報》記者所描述的,唯一的途徑是“在一個活躍的車站站臺上等待,直到它空無一人,然後從站臺滑入”,接著穿越潮溼骯髒的無人區,才能到達舊車站的入口。
雖然此後MTA已經封鎖了該空間,聲稱是為了保護這些藝術作品,但這並未阻止一些勇敢的城市探險者試圖潛入。如果你不想冒險違法,也可以透過一段影片來窺見這個獨特的地下藝術世界,感受這座隱秘車站煥發出的另類活力。
資訊來源:
Boston.com。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往期推薦

內容原創:大海綿
編輯&排版: 小懶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言轉載獲取許可權

掃碼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波士頓資訊
新浪微博搜尋:波士頓懶人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