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解螺旋 設為星標 ⭐,才能準時收到推送哦~

2025年6月27日,國內科研人員在使用PubMed檢索文獻時發現,其最新更新日期停留在該日。隨後在PubMed官網驗證確認,資料庫更新確已暫停。

今天,小編在搜尋文獻的時候,發現PubMed官網已(偷偷)恢復更新。

Pubmed實際停更了不到一週時間。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之一,PubMed停更一日,都會對全球生物醫學科研工作的資訊獲取、研究追蹤和學術交流造成影響。
事實上,停更已經不是第一次了!PubMed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的國家醫學圖書館(NLM)維護。根據過往經驗,其停更多與經費問題密切相關。例如,2013年、2018年它均因政府資金問題導致更新暫停。2024年11月也曾出現短暫停更。

而當前,NIH正面臨嚴峻的財政壓力。2025年初以來,有報道稱NIH被要求終止大量研究經費資助並暫停科研支援合同,同時大幅削減了機構“間接經費”比例,導致人員縮減。此次暫停更新,極可能與NIH持續的預算緊縮直接相關。此外,國際政治環境變化,如美國對特定國家資料訪問的限制政策,也可能構成潛在背景因素。
其實,PubMed屢次暫停更新,如今的科研工作者也無需過度擔憂,今天,小編分享5大科研神器,不僅平替PubMed主要功能,在某些地方,甚至要更加強大。

Web of Science (WOS)

訪問方式:
機構訂閱:透過所屬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圖書館網路訪問(通常需IP許可權或VPN)。
個人獲取:若無機構許可權,可嘗試透過正規渠道購買短期訪問許可權。
核心功能:
強大的跨學科引文資料庫,覆蓋生命科學、醫學等領域核心期刊。
提供被引參考文獻檢索、引文報告、影響因子等資訊。
支援多維度篩選與分析檢索結果。
操作技巧:
1. 登入後,選擇“所有資料庫”或特定子庫(如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2. 使用“基本檢索”,在搜尋框輸入關鍵詞(如exosome),可選擇欄位限制(如主題、標題等)。

3. 在結果頁面,利用側邊欄進行精煉(Refine):
按“出版年”篩選最新文獻。
按“被引頻次”排序發現高影響力論文。
篩選“開放獲取”文獻或特定“文獻型別”(如Article, Review)。
限定“研究方向”、“機構”等。

4. 大部分記錄可檢視摘要,部分提供全文連結(取決於機構訂閱或開放獲取狀態)。


Google Scholar (谷歌學術)

訪問方式:
直接訪問:可透過scholar.google.com訪問(部分地區可能需要網路工具)。
映象訪問:使用穩定的谷歌學術映象站點(如https://xues.glgoo.com/, https://g.soguge.me/scholar 等,需注意映象站穩定性可能變化)。
核心功能:
覆蓋面極廣的免費學術搜尋引擎。
可查詢期刊文章、學位論文、預印本、技術報告等。
提供簡單的引文追蹤功能(“被引用次數”)和相關文章推薦。
操作技巧:
1. 在搜尋框直接輸入關鍵詞或文章標題進行檢索。利用左側或上方選項按“時間”排序(如“最新”或自定義時間範圍),快速定位近期發表文獻。

2. 使用“高階搜尋”(點選搜尋欄旁的選單圖示或直接訪問特定URL):
精確匹配片語:使用引號 "關鍵詞短語"。
限定出現在標題:使用 intitle:關鍵詞。
限定作者、出版物、日期範圍等。
限定檔案格式:例如 filetype:pdf。
部分結果旁提供PDF全文連結(可能是開放獲取版本、作者主頁或機構庫)。


PubMed.ai

訪問方式:
直接訪問官網:https://www.pubmed.ai/home
核心功能
智慧檢索最佳化:自動將使用者輸入的關鍵詞(中英文皆可)轉化為專業 MeSH 術語(醫學主題詞)。即時抓取 PubMed 的 3800 萬+文獻庫,每日更新最新研究(包括當天上線文獻)。
AI 智慧摘要:一鍵生成文獻核心要點:自動提煉研究背景、方法、結論,並用顏色/加粗標註重點。支援批次處理文獻(如一次分析 10-20 篇),5 分鐘內輸出結構化摘要。
深度對話(Deep Chat):基於文獻內容提問(如“實驗設計的侷限性?”、“結論衝突原因?”),AI 結合原文生成詳細分析。支援上傳 PDF 劃詞提問,或輸入文獻標題進行交叉對比。
文獻管理與引用:按年份、型別(如綜述/臨床研究)、爭議性等條件過濾文獻列表。一鍵複製APA、MLA、Harvard、GB/T7714 四種引用格式,自動校對卷號/頁碼。
多端適配與同步:支援網頁端(https://www.pubmed.ai/home)、微信小程式(搜尋“pubmed醫學文獻”)及手機 App。手機端適配流暢,支援語音/文字提問、碎片化閱讀。
操作技巧
1. 高效檢索文獻
技巧:直接輸入研究方向(如“抑鬱症炎症機制”),無需手動拆分關鍵詞,AI 自動最佳化檢索策略。

2. 快速閱讀與整理
技巧:直接點選key Insights下方的數字後標,即為關鍵見解文獻的摘要。研究背景、樣本量、結論資料一目瞭然,幫你快速判斷是否值得精讀!

3. 深入分析文獻
遇到(這篇文獻和我的研究關聯性強嗎?)的靈魂拷問,深度對話功能還能幫你分析文獻的創新點和侷限性,一起篩文獻。


文獻鳥 (Stork)

訪問方式:
官網註冊:https://www.storkapp.me/
APP下載:在蘋果App Store、谷歌Play商店、華為、小米、百度等應用商店搜尋“Stork文獻鳥”下載。
核心功能:
文獻追蹤與主動推送工具。
根據使用者設定的關鍵詞,定期(每日/每週)自動檢索最新文獻並透過郵件推送。
可追蹤特定作者、機構、期刊的新發表文獻。
操作技巧:
1. 使用郵箱註冊賬號。
2. 在APP或網頁端的“Keywords”頁面新增關注點:
研究主題關鍵詞(如exosome, cancer immunotherapy)。
目標期刊名稱(如Nature, Cell)。
領域內知名作者姓名或機構名稱。
設定推送頻率(每日或每週)。

3.儲存設定後,系統將按計劃自動傳送包含最新文獻標題、作者、期刊、摘要連結(指向期刊官網或其他資料庫)的郵件到註冊郵箱。也可在APP內“Papers”欄即時檢視最新推送。

期刊官網


訪問方式:
直接訪問目標期刊的官方網站(如www.nature.com, www.cell.com, 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 等)。
核心功能:
獲取該期刊最新線上發表(Online First/Epub Ahead of Print)的文章。
瀏覽最新一期目錄和過刊。
通常提供最及時的全文訪問(取決於訂閱許可權)。
操作技巧:
1. 確定本領域的核心頂級期刊和重要專業期刊(如CNS、專業頂刊)。
2. 定期訪問這些期刊的官網首頁,檢視“Latest Articles”、“Current Issue”或“Just Published”等欄目。
3. 關注期刊的目錄(Table of Contents, TOC)郵件提醒服務(通常官網可訂閱)。
重要優勢:
期刊官網通常是文章線上發表最早、更新最快的平臺,文章上線後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會被各大資料庫收錄。養成定期瀏覽目標期刊官網的習慣,有助於第一時間掌握領域最前沿動態,激發研究靈感。
最後,保持關注,靈活應對。
PubMed的暫停更新,雖帶來不便,但絕非科研工作的中斷。靈活運用上述五大替代工具——Web of Science的權威分析、Google Scholar的廣泛覆蓋、PubMed.ai的AI賦能、文獻鳥Stork的主動推送以及核心期刊官網的前沿速遞——完全能夠保障文獻獲取的連續性和研究工作的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