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痛批!華而不實的PPT,自欺欺人

近日,媒體報道了2025年浙江省部署開展“螢幕中的形式主義”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全省公務政務活動中的PPT、影片“減量、減費、減負”。
報道中提到,以前每到年底,浙江不少機關單位工作彙報都需配PPT。不僅公務員要將大量時間都花在給PPT改格式上;內卷之下,PPT也越做越“高大上”。有時候因為時間和技術水平不夠,工作人員只能把PPT外包,費用從每頁200到400多元不等,遇到特殊情況還要額外付加急費。一次3分鐘的彙報,做一次PPT往往要花費幾千元。
專項整治後,很多工作口頭彙報就可以,公務員能騰出更多精力、財力放在實際工作上。
華而不實的PPT自欺欺人
PPT的過頻、過度使用的問題,也令教師、科研工作者身心俱疲。
全國政協委員劉寧2021年兩會期間提到,她在調研中發現,不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老師,都普遍反映PPT造成大量人力資源的浪費。建議各級各類學校都應重新審視學生記筆記、教師寫板書的重要意義,不能過分依賴PPT淡化PPT在教師職稱評定、教學比賽、公開課中的權重,不要助長PPT帶來的形式主義風氣
2024年7月在中國科學報社、科學出版社舉辦的《風範:他們用一生寫就的科學家精神》新書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曾痛批PPT浮誇風,“那些華而不實的PPT自欺欺人、掩蓋問題,要不得!”
對此,《中國科學報》撰文指出,PPT氾濫的背後充斥著過度看重形式而忽視內容本身的形式主義,假手於人、照本宣科的官僚主義,華而不實、弄虛作假的浮誇之風……這些都是科學進步乃至社會發展的大害。
文章建議,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應該堅持對於非必要的PPT一律不做,將人們從無效做PPT、看PPT中解脫出來;一方面對於必要的PPT彙報,也需擠幹水分、注重內容、杜絕誇大,讓彙報經得起同行推敲,經得起時間檢驗。
高校新要求:彙報無需PPT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一場整治PPT的行動也在多所大學校園中悄然展開。
今年4月,湖北工程學院組織了一場“極簡答辯”會。50名黨組織書記共用一張PPT,以“3分鐘講述”的形式開展黨建專案立項答辯。
所有人的彙報無需使用PPT會議要求彙報人以口頭彙報的形式“說清創新、驗證成果、提煉經驗”。沒有冗長的彙報文稿,沒有“一人一PPT”的常規操作,答辯會議限制倒逼彙報人把“注水彙報”擰成“乾貨硬貨”。
過去50人彙報需要列印100頁材料,現在全程電子化;以往每人15分鐘“照本宣科”,現在總時長壓縮80%。讓基層黨組織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把精力投到改革攻堅一線。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自今年4月起,在校黨委統一部署、校領導牽頭引領下,精心組建十個專項調研組,開展多維度、深層次調查研究。
調研以精簡高效為原則紮實推進,嚴格控制參會人員,堅決杜絕形式主義。
比如在“1+2+3+4”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調研中,校領導帶隊深入8個二級學院,採用“現場辦公”模式,明確要求各二級學院無需編制專項彙報材料及PPT,轉而以“口頭彙報+實地考察+現場研討”為主要形式,直接深入一線,與各學院院長、教研室主任和專業帶頭人進行深入交流,快速釐清專業群與產業鏈匹配度不足、對行業新技術、新業態跟蹤滯後等核心問題,推動“真調研、真分析、真改革”。
念PPT的大學老師,被投訴!
當然,整治PPT並不意味著“一刀切”,而是需要識別出哪些是“數字表演”,哪些才是真實需求。
比如,當下PPT課件已成為高校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PPT,教師可以大幅節省課堂板書時間,且透過聲光電等技術手法,將深奧枯燥的專業知識更生動、深刻地呈現給學生,同時還可以依據教學需求靈活拓展教材外的相關知識。
但是隨著大學課堂PPT教學的常態化,“PPT依賴症”現象愈發普遍
2023年9月,媒體報道北京一高校學生宋同學發影片稱,自己選修課的一名老師上課只是機械地讀PPT或者讓學生輪流朗讀。45分鐘的一節課,該老師能翻讀幾十頁PPT,卻從未深入講解其中的內容,只是簡單地說一下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宋同學表示,希望老師不要水課。針對該事件,該校教務處回應稱會反饋監督。
更早些年,四川一高校還發生過教師因“上課基本就是照PPT念,基本不跟學生交流”“同學們很多聽不懂”等問題,被學生投訴到學院領導那裡。據悉經過學院調查,該名老師被調離了教學崗位。
2023年,麥可思研究曾根據從60餘所本科院校處得到的反饋,統計出了各校督導評價工作中出現頻率最高的20個關鍵詞,PPT”“課件”分別位列第7、第11位,體現出當下高校督導評價中對相關方面的重視
如何打造高品質教學PPT
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而PPT課件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不應成為累贅。
尤其隨著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在大學課堂的廣泛應用,教學中對教師數字素養的要求逐漸提升,這也對PPT的製作與運用更需貼合教學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
那麼如何製作一個高品質的教學PPT呢?
去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邀請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陳江教授帶來主題為“教學PPT的品質與效率”的專題講座,幫助學院教師進一步提升數字化教學能力,豐富教學手段、提升製作教學PPT效率與質量、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
陳江教授從效率”“線索”“權重”“輔圖”“流暢五個方面進行深入講解。
✎“效率”指PPT製作可運用新興網站技術實現思維導圖文字版轉圖片,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線索”指PPT中可以一圖看全域性,從而提供教學整體化的思路;
✎“權重”則是利用網際網路相簿,將課件層次化,使學生理解複雜內容;
✎“輔圖”展示了透過專業軟體或AI進行輔佐製作,可以讓PPT達到更生動的效果;
✎“流暢”表示根據學生的理解力,製作有實質性的動畫,將重點做突顯、化繁為簡,在PPT中運用“動畫”讓學生看得見、不難受,更可以抗枯燥防走神。
以上教學PPT製作思路,相信也能給更多教師帶來啟發。
“PPT就像印刷機,也會印刷各種垃圾”
PowerPoint(PPT)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作為投影儀的數字化繼承者,它的出現讓任何能使用電腦的人,只需輕點滑鼠並重新排列資訊,就能建立簡報。
如今,PPT已經成為職場的重要技能之一。從學術報告到課堂教學,從商業演講到產品推介,無處不在。它讓演講者可以在短時間內高效、直觀地表達思想和觀點。
與此同時,有關PPT演示讓人“停止思考”“缺少討論”“變得愚蠢”的批評聲音一直都在。
但是,PPT的發明者丹尼斯·奧斯汀(Dennis Austin)從不介意有關這個軟體的抱怨,但認為他們不公平地把矛頭指向了軟體,而不是使用該軟體進行偷懶、糟糕演示的人。就像他曾說過的:“PPT就像印刷機,也會印刷各種垃圾。”
工具本無對錯,關鍵在使用工具的人。
如何用一頁幻燈片,撬動一堂課的深度?答案在每個課堂的設計中。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暢. 浙江開始整治PPT[EB/OL]. [2025-07-22]. 上觀新聞.
[2]李思輝. 對“老院士都忍不了的PPT浮誇風”何須再忍?[N]. 中國科學報, 2024-07-15(1).
[3]湯斐. 50名黨支部書記共用一張PPT 答辯會“極簡風”曬出硬核成果[EB/OL]. [2025-04-13 ]. 新華網客戶端.
[4]推動工作提質增效 學校深入開展專題調研[EB/OL]. [2025-05-16].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網站.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