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全世界所有主流媒體的頭版頭條都在講黎巴嫩發生的爆炸案。
因為它不僅關乎中東局勢,更關乎到每一個普通人的安全。




事情還要從9月17日說起。
當天,黎巴嫩境內多地同時發生尋呼機爆炸事件。
這些機器連續發出嗶嗶聲,它們的主人以為來了新資訊,拿起機器靠近自己的眼部,然後這些機器就直接在他們眼前自爆了。
死難者不是被炸斷手掌,就是被炸沒了眼球、腰子,現場相當慘烈。



(圖片均來自社交媒體和半島電視臺)
《紐約時報》的記者說,伊朗駐黎巴嫩大使也被炸瞎了一隻眼睛。

但這個訊息很快被伊朗官方否認。
就在國際社會呼籲各方保持克制的時候,襲擊策劃者卻不想就此收手。
第二天,第二輪爆炸開始了。
這次自爆的不止是尋呼機,還有對講機、筆記型電腦。就連居民家裡的太陽能發電機也炸了,一名小女孩在爆炸中受傷。
爆炸發生在汽車裡、超市裡、咖啡館裡,甚至葬禮上。
可悲的是,那場葬禮原本就是用來悼念前一天被尋呼機炸死的三名成年人和一名兒童。

不幸的是,很多平民在連環爆炸中喪生,包括一名8歲的男孩和11歲的女孩。
萬幸的是,目前沒有出現尋呼機在飛機上爆炸的報道。
否則,就是另一場911了。

現在,黎巴嫩真主黨公開點名以色列,說它就是幕後黑手,誓言報復。
在中東地區擁有眾多深喉的西方大報同樣暗示,這步險棋大機率是摩薩德的手筆:
他們事先攔截了5000臺BP機,在其中植入微量爆炸物,並透過遠端遙控的方式引爆裝置。
由於“安放爆炸物的電路板很難被一般掃描裝置檢測到”,所以這個計謀很容易得逞。
面對外界的議論,以色列很有定力,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一邊稱讚摩薩德最近取得了不少“偉大成就”;
一邊標榜以色列在戰爭中“還有許多尚未使用的能力”;
還一邊許諾很快就會讓那些在黎以邊境衝突中流離失所的以色列人安全地返回家園,愣是不提BP機爆炸的事。
好像什麼都沒說,又好像什麼都說了。
反倒是美國第一時間發了宣告,撇清自己和爆炸案的關係,更不想評估誰是兇手。


看到這件爆炸案,網友們很困惑:
什麼年代了,黎巴嫩怎麼還用尋呼機?
實際上,這要從去年10月的加沙危機說起。
我們去年就寫過,以色列和加沙的哈馬斯打起來之後,黎巴嫩真主黨為了聲援哈馬斯,一直在和以色列進行小規模交火。
可打著打著,真主黨發現,以色列的資訊戰很厲害,經常透過駭客侵入他們的智慧手機,竊取情報、跟蹤定點。
為了防止洩密,真主黨禁止組織成員及其家人使用智慧手機,並且從中國臺灣訂購了好幾批尋呼機,用於情報傳遞和戰時聯絡。
第一批爆炸的尋呼機背後就貼著臺企“金阿波羅”的標誌,第二次爆炸的對講機據說是日本生產的。

雖然涉事企業極力否認自己和爆炸案的關聯,但負面影響已經造成。
電子廠商們被這事搞得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因為這不是金阿波羅一家的事,只要掌握基本原理,所有裝載鋰電池的電子裝置都可能被有心人利用,所有電子廠商都可能被特工滲透。

國際供應鏈再也不安全了。
說不定廠商們以後交付產品,不僅要提交質檢報告,還要給出安全證明,用來保證自己的產品裡沒有危險物品。
這兩天還發生了特別戲劇性的一幕:
金阿波羅反覆強調,他們已經把商標授權給另一家叫BAC的公司。那自爆BP機都是BAC生產的,和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

可總部設在匈牙利的BAC也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公司負責人承認自己和金阿波羅合作,但乾的只是中間商的活,從不製造尋呼機。
匈牙利政府也幫著他們喊冤,聲稱交付給真主黨的傳呼機從未在匈牙利境內生產。
……
每一方都在踢皮球。
不知道這次的事會不會像當年的西門子事件一樣成為懸案,但恐懼的種子已經在每個人心裡埋下。

各種猜忌、各種段子充斥著網際網路的角角落落。
斯諾登還舉了個讓人瑟瑟發抖的例子:
“你購買的iPhone手機,弄不好也會被塞入爆炸物。”


為啥這事情能在各大主流媒體頭條呆這麼久呢?
已經第三天了,還在頭條上。
恐怖分子的人肉炸彈、以色列轟炸加沙。很多死亡人數更多的慘案,從來都沒能得到這麼多關注。
因為這事影響確實很壞。這案件,挑戰的幾乎是現代國際社會關係賴以存續的基本。
我們現在的任何一件產品,可能都是幾十個國家互相合作的成果,也是新時代最大的標誌。所以我們才說地球村,才認為一個和平共存的世界是可能的。
本質其實是信任。
但如果因為你和一個國家敵對,所以你買來的所有東西都有被裝炸藥的風險,那就不得不重新審視這種國際合作了。
這損害的是全球產業鏈的互相信任。要知道人類文明99%的時間都是在鬥爭中度過的,全世界人類不分種族、文明開始合作,也就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
這種信任非常脆弱,可能一碰就碎了。
尤其是航空業,更是被這種大規模爆炸嚇尿了。這是在人身邊爆炸,給人炸出一個窟窿。那如果是在天上爆炸呢?
所以黎巴嫩雖然遠,這事也讓國內不少網友焦慮了。
和斯諾登一樣,很多朋友擔心蘋果手機有朝一日也會復刻尋呼機慘案。

以前你會覺得說這話的人腦洞忒大。
可現在好像很難反駁他們。

再想深一點,大家似乎更明白,為啥美西方總是意淫中國產品會影響他們的國家安全。
比如美國議員說如果街上都是中國的電車,它們隨時可能成為定時炸彈。
答案很簡單:“他們真的這樣計劃過。”

當然,考慮到黎巴嫩問題的特殊性和複雜性,我不建議大家做這樣的類比。
中國和黎巴嫩終歸還是不一樣的。
雖說我們的周邊形勢也不太穩定,但也就個別攪屎棍國家在邊境上挑事。
以他們的情報協調和動員組織能力,大機率實現不了“iPhone投爆”的損招,充其量就是在“一帶一路”上放些暗箭。
而且,中國的國家能力、國際地位也和黎巴嫩不一樣。
我們有許多手段防範化解風險,也有不言自明的能量震懾宵小之輩。
如果有人執意用蘋果手機暗算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和核武器的大國,他們應該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再者,蘋果是在國內組裝生產的,世界最大的iPhone工廠是鄭州富士康,我們不用過於擔心。
一位以色列官員匿名告訴美聯社,他們從週三開始向黎巴嫩邊境增派軍隊。
從加沙地帶撤回的戰略資源也被投向北部邊境黎巴嫩那一片。
按照以色列官方的說法:“戰爭即將進入新階段。”
看起來,黎以大戰一觸即發,沒人知道下一秒還會發生什麼。

我們常說:“世界歷史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人類文明也是如此。
國際法明明禁止使用誘殺裝置,更嚴禁將民用裝置武器化。
可數次巴以衝突的經驗告訴我們,戰爭一旦打響,就沒有底線可言。
水源投毒、炸燬紅字會捐助給難民的物資、BP機誘殺……只要能帶來殺傷力,什麼陰謀詭計都可以用。
殺紅了眼的交戰方可以把所有常規日用品都變成殺人工具。
也可以把老弱婦孺說成是“特勤人員”,殺之而後快。
……
沒有共識,只有野蠻的殺戮。凡此種種,很難說不是人類文明的倒退。
雖說中東戰爭不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但黎巴嫩的慘劇提示著,所有人都會面臨進口電子裝置帶來的安全風險。
某一天,極端勢力或許會潛入供應鏈的某個環節,利用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向我們發起攻擊。
用BBC的話來說:“現在,沒有電子產品是安全的了。”

這是對經濟全球化最無恥的利用,也是對國際公約最野蠻的褻瀆。
區別是,富強發達的國家有的選,可以選擇用更安全的產品。
而更多落後弱小的國家,選都沒得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代戰爭確實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到了一個我們都不想看到的階段。
–END-


關鍵詞
黎巴嫩
以色列
尋呼機
BP機
金阿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