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威夷群島即將進入一年一度的颶風季(6月至11月)。儘管預測顯示今年的颶風季可能相對平靜,且大多數風暴在抵達夏威夷前往往會減弱,但專家們仍強調,即使颶風沒有直接登陸,其帶來的間接影響依然不容忽視。當地居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為可能出現的惡劣天氣做好充分準備。
風暴“餘威”:看不見的威脅同樣致命
夏威夷群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太平洋高低壓系統的發展模式,使得大多數來自東太平洋的風暴在靠近夏威夷時會減弱。然而,“減弱”並不意味著“無害”。事實上,即使是風暴的殘餘勢力,也可能帶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
- 強降雨與洪澇:
即使是遠離風暴中心,其外圍環流或殘餘溼氣也可能帶來連續數日的強降雨,導致低窪地區和城市內澇,甚至引發山洪。 - 狂風:
削弱後的風暴仍可能帶來強勁的陣風,足以吹倒樹木、損壞建築物,並導致電力中斷。 - 風暴潮:
即使風暴中心未登陸,其產生的風暴潮也可能湧向海岸,造成沿海地區嚴重的洪水、侵蝕和結構性破壞。
這些天氣因素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包括大規模停電、內澇、山體滑坡、道路封閉、建築物受損、褐水事件(雨水徑流將泥沙和汙染物衝入海洋,導致海水變色,影響海洋生態和水上活動),以及樹木和電線杆倒塌等。所有這些災害都可能對夏威夷島嶼社群的日常生活和基礎設施造成永續性影響。
未雨綢繆:資訊獲取是防範關鍵
鑑於颶風季潛在的風險,無論風暴系統在東太平洋還是中太平洋發展,保持資訊暢通都是保護自己和家人('ohana)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專家建議居民積極關注官方氣象預警,並推薦下載“島嶼天氣應用”(Island Weather App),該應用可在蘋果和安卓裝置上免費獲取,能即時提供天氣更新和關鍵警報,確保居民第一時間獲取必要資訊。
除了關注天氣預報,居民還應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防範:
- 制定家庭應急計劃:
包括撤離路線、集合地點、緊急聯絡人列表等。 - 準備應急包:
儲備至少 72 小時所需的食物、飲用水、藥品、手電筒、收音機、電池、急救用品等。 - 保護房屋:
檢查屋頂和門窗的密封性,清理排水溝,加固可能被風吹走的物品。 - 關注弱勢群體:
尤其要關注老年人、兒童和殘疾人的需求,確保他們在緊急情況下能得到及時幫助。 - 瞭解社群資源:
熟悉當地的避難所位置和緊急服務電話。
夏威夷群島作為旅遊勝地,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易受熱帶氣旋影響。即便是“擦肩而過”的風暴,也可能帶來超出預期的次生災害。因此,持續提高公眾防災意識,並確保資訊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對於保障當地居民和遊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