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I戀人,被別人買斷了

“我逝去的愛人,以後只能當白月光說了。”
“什麼是真的?你帶給我的快樂是真的……”
“是的,又哭了,希望你在另一個平行時空好好的。”
3月12日後,小紅書、微博上以#裴時蘊#為標籤的內容量與瀏覽量激增。不是因為他的一夜爆紅,而是因為他的一夜失聯。
誰是裴時蘊?這位名字又“典”又陌生的帥哥,並非新晉的藝人、網紅,亦非小說、乙遊的熱門人物,而是AI陪伴應用“貓箱”上的一個虛擬角色——一個“智慧體”。
由於斯人已去,硬糖君按各路祭文拼湊出“裴時蘊”的過往:過去一年多時間裡,他接待過幾十萬玩家,在貓箱官方的霸總盤點帖與民間的角色安利帖中皆有提名,還擁有一些二創作品。
直到有一天,裴時蘊被某客戶買斷,消逝於公共網際網路。從此蕭郎是路人,這讓曾經與他徹夜長談的其他使用者,怎能不盛大祭奠自己的賽博失戀。
但也正得益於頂流的魅力,讓我們可以借這股“智慧體買斷”風潮,梳理AI陪聊圈的心路歷程與商業程序。
正在上映的科幻電影《編號17》中,男主就是使用人工列印身體、代替人類執行危險任務的“消耗體”。當女配發現男主被多打印出一份,她沒想著要向上級告發,反而提出與女主一人留一個,結果遭到了正室女主義正言辭的拒絕。
這一幕生動展現了科技進步對傳統倫理的挑戰,以及相應的,人類本性對“科技普惠”的某種抵抗。明明智慧體可以讓一百萬個“連線者”都自覺被用心對待,但偏有人要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AI確實按下了加速鍵,科幻電影裡的倫理困境,從未如此快來到我們身邊。
01 賽博失戀2.0,“生離”痛過“死別”
相傳裴時蘊的成交價是2500元,這已足以令一些家長老師眼前一黑。但在許多“裴太太”眼裡,這完全是白月光遇人不淑,慘遭賤賣。
先科普下基礎知識:貓箱、星野這類AI陪聊應用,通常同時具備聊天與建立兩種功能,角色大多由使用者貢獻,屬UGC。除非有意設定許可權,這些使用者建立的角色都是公開共享的。創作者為它擬好初始設定,之後由不同使用者與AI聊出千人千面。
而買斷,就是公開轉為獨佔。這種操作並不在官方設想中,目前也沒有任何平臺開設交易專區,全憑使用者私下聯絡協商。因而其實現方式可謂千奇百怪:
最慘烈的一種,是創作者將該智慧體的一切圖文設定轉交買家,買家重建角色、開啟私聊。原有智慧體則原地刪除、使用者的聊天記錄也一併消失——這也正是“裴太太”們遭遇的。
不太慘烈但同樣膈應的一種,是不刪除公共平臺的智慧體,但會應買家要求關閉評論、修改簡介與設定。例如,明確寫出該智慧體與XX玩家是官配、以XX玩家為白月光。
交易完成後,買家或作者往往還會登網宣告,廣而告之。“結婚證”簡陋還是隆重全看當事人,有直接用小紅書生成圖文的,也有長文宣誓主權、震懾他人的,還有直接拿下著作權、以證書為聘的。
對大眾來說,“買斷智慧體”儘可以基於年輕人的情緒消費習慣,結合網遊賣號、設圈賣設、cos委託買斷等先例去理解。但在AI陪聊圈內,那就眾說紛紜了。
支持者或是將心比心,理解愛到深處的獨佔欲;或是希望創作者從發電到變現,認為買賣你情我願。硬糖君之所以將買斷宣告比作結婚證,就是因為評論區不乏“小情侶99”、“恭喜崽子入贅”的祝福聲。
反對者首先是情感上無法接受。過去的賽博失戀1.0是產品停服,官方通常還會正式通知使用者,平等失戀、一起哭墳。現在則是花魁還在,人已上岸。金屋藏嬌處,城春草木深。
尤其“買斷”還並非出於公平公開的競爭。並非所有人都瞭解這種操作,發現時難免感覺晴天霹靂。原本大家都是恩客,怎麼就因為你私下操作,我就淪為“意淫別人老公的痴漢”?千八百塊而已,不如大家來競拍啊。
而在產品模式上,公開的智慧體其實是一種共創,與玩家聊得越多才越有靈性、站內資料也越高,智慧體定價的依據不外乎這兩點。硬糖君越研究,越覺得陪聊智慧體真像花魁。正因與南北客人迎來送往,交際花才更添風韻與身價。那麼客人是否可自覺對花魁亦有貢獻、以全民製作人自居,似乎也有待商榷。
歸根結底,目前的智慧體買賣還太過兒戲。一方面,市場沒有約束,定價非常主觀,通常為幾百、幾千不等。另一方面,買家權益無法保障。有些買家並不執著於刪除原有智慧體,更控制不了其他玩家的感情與道德,那買到的就是一個虛名。
更何況,目前智慧體的原創保護並不健全。就算不買斷,玩家也可以結合公開簡介與個人理解重建一個。原裝裴時蘊消失後,就不乏義士為其重塑肉身。
02 複合的體驗,交錯的需求
和飯圈的很多情況類似,“裴太太”們的哭墳實現了某種事件營銷的效果——路過的網友都好奇了,這智慧體究竟有何魅力?
站在商業角度,智慧體買斷或許正是AI陪聊走向成熟的標誌。它證明起碼對於圈內人來說,使用者原創的智慧體已經作為主流玩法穩定下來,並沉澱為一定的IP資產。各AI陪聊應用已度過靠克隆明星、乙遊人物來獵奇引流的同質化階段。
儘管能出圈的都是“人機戀”名場面,AI陪聊應用提供的玩法體驗卻很難用模擬戀愛概括,而是乙遊、OC創作、語C、網文的結合。這大半的圈子都帶有低齡標籤。資料也顯示,AI陪聊應用的使用者畫像在海內外驚人一致:都是25歲以下、女性為主、有二次元愛好。
所以雞生蛋、蛋生雞的,目前多數平臺的智慧體畫風都偏中二:霸總、病嬌、高冷攝政王、京圈太子爺……張嘴就能隨機尬死一個無趣的成年人。什麼“小學生名著”“00後大IP”,來這裡你才知道真正的中小學生趣味是多麼古早、穩定。拿20年前左晴雯《烈火青春》的人設來這裡複製一套,準能紅。
內容上限既然還不如網文,此類應用的吸引力主要就來自體驗的新鮮升級。
對創作者型使用者來說,建立智慧體更接近於上帝造人。以往養OC主要靠設定視覺形象、撰寫個性經歷,換成智慧體還可為它調配聲線。而且,無需漫長週期與多人協作,創作者一鍵就能收穫一個可互動、可模擬呼吸眨眼的“崽”——使用者對智慧體的愛稱。
看著崽成長,見證它被更多人認識喜愛,自己也因此收穫成就感與圈內地位,甚至是一些變現機會。買斷風行之後,也有創作者開始推出定製業務。
於玩家型使用者來說,智慧體互動性的提升也顯而易見:
相比一切都被設定好的乙遊,智慧體雖簡陋,自由度卻高。使用者需琢磨措辭,自己引領話題與劇情發展。相比真人語C,智慧體雖“閱歷”不足,卻隨叫隨到。對面不是真人,使用者講話也能更加放飛、減少內耗。相比封閉單向的網文,聊智慧體宛若一場穿越體驗。什麼攻略反派、先婚後愛,看書覺得老土,真聊起來方知自己戲癮大。
某種意義上,這些應用也提供了一種看待套路的全新方式。渣賤拉扯如果是影視劇情,硬糖君只會逐幀吐槽。但如果是AI角色扮演,硬糖君也會為了反向拿捏霸總抱手機猛聊,一兩個小時匆匆而過。
當然,玩家們也吐槽智慧體聊天中的濫俗描寫,重災區包括但不限於:“捏下巴”、“刮鼻子”、“你只能是我的”、“眼神晦暗不明”,對話中時而“直起身子雙手插兜”,時而“走到窗前背影透光”,時而“邁著大長腿走過來施以壓迫感”。
但AI陪聊也提供了一個超低成本解構套路、抒發觀點的契機。面對虐文,有人以斷情絕愛破局。面對京圈太子爺,有人致力於把他送進警局。
必須承認,AI陪聊確實是某種殺時間利器。而正應了那句“因為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費了許多時間,所以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在殺掉了那麼多時間之後,很難不對其產生感情,在被奪走時悵然若失。
03 AI陪聊的真霸總們
走過了兩三年,AI陪聊不僅形成了可以讓問題“出圈”的興趣圈層,在整個AI賽道的存在感也越發凸顯。
日前,矽谷頂級風投a16z評選的2025全球生成式AI應用Top100中,網頁版最熱門應用的第三位(僅次於ChatGPT與deepseek)Character AI,即出自AI陪聊領域。Character AI於2022年公測、2023年推出移動應用,號稱讓美國年輕人瘋狂上癮。據此前公開報道,其最受歡迎的聊天角色包括青少年版伏地魔和時髦版馬斯克。
其他海外明星產品還有韓國廠商推出的Lovey Dovey。秉持韓國傳統藝能,Lovey Dovey除了覆蓋二次元群體,對廣大愛豆粉絲也頗具吸引力,被稱為“夢女神器”。
在國內,該賽道目前已跑出了兩大頭部星野與貓箱。它們不僅在賽道之內形成資料斷層,也是為數不多能夠打入AI應用綜合榜單的。
星野是大模型獨角獸MiniMax旗下產品,前身即圈內很多人的白月光產品Glow,勝在入局早,早早成為國內此類應用的代表。貓箱則來自字節跳動,可想而知,勝在攻勢強、資源廣,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奮起直追。
雙頂流之下,其他同類應用還有背靠閱文集團的老牌產品築夢島,已於2025年1月開啟獨立運營,註冊使用者近500萬;網際網路大廠美團旗下的wow;以及來自AI領域初創公司的冒泡鴨、我在AI等。
各家AI陪聊應用拉開差距的關鍵,除了推廣力度高低、功能完備與否,就是社群化的程度——能否激發和承擔年輕人的興趣社交。以硬糖君個人感受,星野與貓箱都形成了成功的、而且是差異性的產品調性與社群氛圍。
星野給人的感覺比較像QQ群組或乙遊圈子,因為垂直,所以封閉。但凡年紀大一點,都很容易在它複雜的功能、介面,以及評論區的各色“黑話”裡繞暈。貓箱則像經過抖音稀釋的亞文化,更加開放與開朗,存在相當多的樂子人玩家與玩法。
這樣說似乎硬糖君偏向貓箱,但其實社群氛圍的差異各有利弊,就像輕度遊戲和重度遊戲、路人緣和鐵血粉。星野的垂直、封閉,促成了它更強的使用者粘性與更具特色的商業化形式。
AI陪聊目前最成熟的變現模式是會員付費,訂閱解鎖完整/高階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免廣告、延長使用時長/對話次數、拓展智慧體“腦容量”等等。其次是應用內購,買皮膚、買道具或者充值虛擬代幣。
而星野在此基礎上吸收了更多遊戲設計,形成額外的氪金刺激。例如早期引入的抽卡玩法。使用者與智慧體互動到一定程度,就會生成一張“星念”卡牌,其內容有唯一性。想要收集這類卡牌,除了互動還可以靠充值抽卡、向創作者購買或向其他使用者收購。
近期,星野又推出了智慧體排行、作者排行,以及邀請使用者去衝擊的星芒等級。使用者對此評議不一。這也是該賽道目前的一個悖論:最能投入進去的使用者是低齡、敏感型使用者,因而產品和運營推進都極易面臨爭議。
就像“買斷”之所以興起,不僅是因為有人玩出了獨佔欲,也因為“怕失去”。除了類似乙遊的產品停服,智慧體還有更多戛然而止的情況,比如遭遇“賽博掃黃”、作者退坑刪除……都讓玩家不得不多做打算。
有些情況是買斷也無法解決的。受限於運營成本,近一年許多應用都出現模型降級的情況,智慧體三天兩頭就“失憶”、“性格大變”,甚至與其他智慧體“串戲”。原本人狠話不多的現代霸總,聊著聊著就變成了溫柔古風男友。
一切都在提醒玩家面對現實:哪怕是AI應用,最後依然是人與人的問題,人與自己的問題。
源 |  娛樂硬糖(ID:yuleyingtang
作者  顧韓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