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新政府將從下週二開始,在全美範圍內展開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行動,而芝加哥首當其衝,已經被列為第一批重點目標城市之一。

據訊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團隊早在競選期間便對所謂“庇護城市”採取了極為強硬的態度,多次揚言要“讓這些城市付出代價”,而芝加哥正是典型的“庇護城市”之一。
-
庇護城市的標誌芝加哥自有相關條例禁止警方和市政部門在沒有聯邦逮捕令的情況下,與移民執法機構共享移民人員資訊。換言之,芝加哥並不會主動幫助聯邦政府逮捕或移交在該市生活的無證移民。這在特朗普團隊眼中被視為“明目張膽地包庇非法移民”。
-
政治立場對立
特朗普團隊與芝加哥市政府之間積怨已久。民主黨籍的市長布蘭登·約翰遜(Brandon Johnson)在移民議題上與共和黨明顯對立,特朗普幕僚多次公開批評芝加哥犯罪率攀升,將其與移民政策掛鉤。而這一輪突襲,讓芝加哥猶如“靶心”,成為特朗普政府在就職首日拿來立威的典型案例。 -
數量龐大的目標群體
芝加哥向來是移民聚集地之一,涵蓋拉美、非洲、亞洲等多元族裔。特朗普團隊認為,一旦在此展開大規模行動,不僅能“一網打盡”大量無證移民,還能形成全國性威懾效應。

特朗普政府的大規模驅逐:究竟動因何在?
特朗普在競選中一再宣稱,他要進行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非法移民驅逐行動。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在此時加速推進?
-
競選承諾的兌現特朗普陣營一直強調“法治”、“邊境安全”,而將非法移民問題與治安惡化、經濟資源爭奪緊密掛鉤。在就職之初迅速採取強硬行動,不僅是兌現競選承諾,更能鞏固他在保守派選民心中的政治地位。
-
對前任政府政策的“糾偏”特朗普及其團隊多次批評拜登政府在移民問題上的“軟弱”立場。他們認為,拜登政府的移民寬鬆政策造成了南部邊境的湧入危機,給地方和社會福利系統造成巨大壓力。對無證移民群體嚴格執法,既是一種政治反撥,也體現了特朗普團隊全面推翻前任政策的意圖。
-
經濟與勞動力市場的微妙影響
儘管許多經濟學家警告,大規模驅逐將對農業、服務業、建築業等勞動力密集型行業造成巨大沖擊,但特朗普團隊另有說法:他們主打“美國優先”牌,認為減少非法移民可為美國工人騰出工作機會。然而這套論調在實際操作層面存在相當多的爭議和風險。
加速分裂還是矯正秩序?各方態度不一
-
民主黨政客與移民權益組織的抗議
伊利諾伊州州長JB·普利茨克(JB Pritzker)和芝加哥市長布蘭登·約翰遜都已表達強烈反對之意。他們擔心這會進一步撕裂社會,並批評特朗普政府“以執法之名,行政治打壓之實”。諸如聯合非洲組織、CHIRLA等移民維權機構也已開始組織各類工作坊,為可能被突擊搜捕的人群提供法律與心理支援。 -
共和黨保守派的鼓掌歡迎
另一邊,不少保守派政客和民眾認為,特朗普此舉是“重建法治”的關鍵一步。尤其在南部邊境地區,許多擁護“強硬移民政策”的居民對這場全國性行動寄予厚望,認為能有效減少毒品、黑幫暴力與低價非法勞動力的蔓延。 -
經濟界的複雜心態
商界對大規模驅逐更多持警惕態度。一方面,他們希望避免與政府正面衝突;另一方面,許多行業對移民勞動力的依賴度很高。如果執行面過於殘酷,企業經營和生產可能面臨勞力斷檔,一些經濟學家甚至警告此舉或對美國經濟造成“突然剎車”。
“後院起火”?更多城市已被列入名單
據可靠資訊,除芝加哥外,紐約、洛杉磯、丹佛、邁阿密等大城市也將在後續面臨類似執法風暴。特朗普政府或將推動一系列嚴厲舉措,例如賦予各地治安官更大執法權、獎勵配合聯邦政府的縣市、減少甚至切斷對拒不配合的“庇護城市”聯邦撥款,等等。
-
洛杉磯:在移民群體中擁有巨大規模與影響力,市郡層面早已“禁令”與聯邦移民局合作。但這恰恰是特朗普政府重點打擊的目標。
-
丹佛:當地市長曾公開表示要抗議特朗普的移民驅逐政策,卻遭到特朗普團隊的暗示威脅,稱市長若“妨礙或窩藏非法移民”,就要面臨聯邦起訴。
-
邁阿密:同為移民聚集地,由於其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聯絡緊密,也可能面臨大規模行動。
擔憂與展望:驅逐行動的長遠影響
-
人口與勞動力結構自2020年底至今,約有1000多萬人先後來到美國(包括合法與非法移民),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勞動力短缺,加速了經濟恢復。如果特朗普堅持大規模驅逐,這部分勞動力的突然消失,勢必衝擊農業、服務業、建築業等領域,帶來潛在的人手荒與產品價格上漲。
-
社會分裂與仇恨情緒選舉結果顯示,移民問題在選民心中僅次於經濟議題,也成為中美部地區選票的“分水嶺”之一。強硬政策可能固化社會對立,讓支持者與反對者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升級。
-
法治原則與人道訴求的平衡在美國,“非法移民”之所以成為難解難分的問題,是因為移民執法與人權保護之間的平衡極為微妙。強勢的抓捕行動或許能展現“硬實力”,但也可能面臨無數法律糾紛和輿論危機。
-
聯邦與地方衝突升級
特朗普政府若切斷對庇護城市的聯邦資金,將在美國聯邦制結構下造成更深層的衝突。市政與州政府會訴諸司法程式或立法反制,整個過程或曠日持久,令社會與政治體系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芝加哥準備就緒,社群籲“莫慌”
面對此前風聲不斷的突襲行動,芝加哥各地的移民權益組織、社群中心、教會團體等早已備戰。他們為無證移民提供“知情權”培訓,講解在面對執法人員時如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市政府對於聯邦行動也顯得“鞭長莫及”。他們只能宣告不會主動與ICE合作,但聯邦執法的許可權並不需要地方政府點頭。
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急速收緊的移民政策,都會牽扯經濟與社會的方方面面:人力資源短缺、家庭和社群撕裂、兒童教育中斷、移民新舊勢力的角力等等。
美國的移民制度是否該改革?或許答案是肯定的,但如何改革,才能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同時,又兼顧經濟和人道關懷,這將考驗新一屆政府的智慧和決心,是一次對美國價值觀和社會未來的深層拷問。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時代的巨浪即將拍岸,而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基於當前公開資訊綜合整理,僅作為分享與評論之用。由於事態發展可能出現變動,本文不構成任何法律或政策建議。敬請讀者持續關注官方訊息與權威渠道,理性判斷,謹慎應對。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掃碼關注我們,獲取第一手權威資訊,深度解讀熱點話題!
北美華人每天都在看的公眾號,權威新聞資訊,
解讀熱點話題,獨家觀點評論,講述北美華人故事!
– 微信公眾號 :北美觀察家 –
內容編寫 | 北美觀察家責任編輯
出品方 | 聚焦海潤


宣告:【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