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通訊員 朱嘉豪 李建平記者7月11日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王雪華、劉進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腔誘導自發雙光子輻射方案,在國際上率先實現與單光子輻射強度相當的自發雙光子輻射,研發出保真度高達99.4%的按需觸發式新型微納量子糾纏光源。這一成果為新一代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的發展,以及功能化光量子資訊處理晶片的構建提供了關鍵支撐。相關成果近日在國際期刊《自然》線上發表。
相較於讓光子隨機“結對子”,中山大學團隊選擇直接培育光子“雙胞胎”,讓它們自誕生時便具備“量子羈絆”,實現量子糾纏。
“我們設計了超高品質的光學微腔,並在微納尺度上精細調控光子的產生過程。”論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劉順發說,這種光學微腔為“雙胞胎”光子的產生搭建了專屬通道,在實驗中將雙光子的輻射效率從小於0.1%提升到了約50%,從而使製備可控觸發的糾纏光子對源成為可能。
更多詳情
編輯:王璠
稽核:宋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