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杜絕“傷害日本人”的惡性事件?

1
週三,一名10歲的學生在深圳一所日本人學校附近被刺傷,週四凌晨搶救無效去世。日本駐華大使館發了一則哀悼的微博,而深圳市公安局也發了通報。

據聯合早報報道:受害的男童是中日混血兒。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孩子的父母分別為日本人和中國人,是日本國籍。
和之前蘇州那起事件一樣,這件事發生後,有不少網路KOL憤怒的聲討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把這次兇殺案歸因於中國的反日情緒。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應該堅定的譴責殺害無辜兒童的無恥行為,無論受害者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美國人,都應該堅定的譴責兇手。我堅定支援根據法律,調查清楚事情真相,將兇手繩之以法,最好判處死刑。
然而,那些憤怒的KOL需要的,不僅僅是將兇手繩之以法,還要在中國土地上,徹底杜絕傷害日本人的犯罪行為。那麼,怎麼杜絕這種行為呢?
2
這次事件雖然發生在學校之外,但也算是針對無辜校園兒童的惡性傷害案件。中國和美國都發生過多次針對校園兒童的惡性傷害案件。半個月前的9月4日,美國剛發生一起校園槍擊,造成4人死亡,9人受傷。今年5月,江西一所小學發生了一起校園殺人案,造成2人死亡,4人受傷。2016年,人民網統計了一下當年的校園砍殺案,當時的數字是全國一年發生了26起重大校園砍殺案。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沒能杜絕校園傷害案。2012年12月14日,同一天,美國和中國都發生了校園傷害案,美國的康涅狄格校園槍擊案死了28人,中國河南的校園砍殺案,23人受傷。美聯社當時發了一篇報道,裡面對校園傷害案有如下描述:
針對兒童和學校的暴力事件有多麼頻繁,令人不安。襲擊者經常尋找弱勢群體,希望在他們放大他們的憤怒。一次大規模殺戮的新聞往往會成為其他潛在大規模殺人犯的靈感和藍圖。
“正是這些心懷不滿的人對世界感到憤怒,他們計劃殺害儘可能多的人,這其中也有一些希望自己為大眾所知的因素,”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法醫心理學家詹姆斯·奧格洛夫說。“這是一種讓自己臭名遠揚的方式。”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副研究員朱卓宏說:“他們選擇攻擊自衛能力較弱、容易受到攻擊的學生。”
兇手選擇用暴力去傷害無辜的兒童,是一種傷害弱者的懦夫行為。另一個原因是,傷害兒童的校園傷害案,能得到更多的媒體報道和關注,滿足兇手“揚(惡)名天下”的慾望。對這種事件過多的媒體報道,很容易引發模仿犯罪。
3
怎麼樣制止針對無辜兒童的校園傷害案?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任何一個社會中,都有大量的有心理問題的人。襲擊者通常處於抑鬱狀態,認為社會充滿惡意或不安全,希望其他人與他們同死。工作不順,家庭關係破裂,被上級/老師羞辱,都可能成為兇手殺人的原因。
美聯社的那篇報道中也提到如果很難識別可能的犯罪者,那麼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務和限制槍支的使用是減少受害者數量的關鍵。
“(中國和美國都)有兩個人闖入學校,但由於他們襲擊的手段不同——一個用槍,一個用刀——傷亡人數差別很大,”香港大學心理學教授陳志堅說。“我們可以控制的是襲擊的手段,而不是人的心理。縱觀歷史,總會有人失去理智。”
解決殺害無辜的校園傷害案,並沒有什麼好辦法。如果能有一個每個人都開心樂觀正能量的和諧社會,自然就不會有這些校園傷害案。但是,一個人人幸福的“地上天堂”根本不可能存在。美國做不到,中國也做不到,日本同樣做不到。任何一個社會,都會有一些失去理智的瘋子。能做的,就是控制這些瘋子獲取武器的方式。美國不控槍,發生校園傷害就是槍擊,多則死幾十個,少則幾個。中國日本控槍,校園傷害主要用刀,每次的傷亡人數就少很多。一個社會總不可能把刀都控制住吧,能做到的也就是控槍。
所以怎麼辦呢?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能杜絕校園傷害。今年2月,中國未成年17歲少年在日本被五人虐待殺害,中國網路輿論場悄無聲息,日本政府和輿論場毫不在意。這種事任何一個社會都無法杜絕的。
2010年,中國發生一起校園傷害案後,CNN的一則陰陽怪氣的報道稱“死刑並不能阻止中國人持刀襲擊”。死刑都不行,還有啥樣的嚴刑峻法能解決問題呢?

4
既然任何一個社會不可能杜絕校園傷害。日本人也是人,中國人也是人。杜絕不了傷害中國人的校園傷害,難道能杜絕傷害在華日本人的校園傷害?
有些KOL說,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完全消除反日情緒,就能杜絕針對日本人的校園傷害。這個觀點很沒道理。首先,在網際網路上完全控制住某種情緒,是不可能的任務。靠刪帖封號是做不到的。有些人一方面罵政府,一方面覺得政府無所不能。當局連控制中國網際網路上的反華恨國情緒都做不到呀。
世界各地的網際網路平臺,都在治理仇恨言論,但沒有一個平臺有辦法徹底杜絕仇恨言論。政府沒這個能力,平臺也沒這個能力。蘇州事件發生後,騰訊、抖音、網易和百度等中國最主要的幾個網路平臺先後在6月29日、30日發出通告,嚴厲批評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言論“煽動中日對立”、“破壞了平和友善的平臺氛圍”,並宣佈將加大力度,進行排查處置,也封了不少煽動民族情緒的號。平臺還能做什麼呢?
想在網際網路平臺徹底杜絕反日言論,那就所有的發帖預設全部需要前置人工稽核,先審再發,敢說日本人不好,就直接封。所有內容全部前置人工稽核,任何一個平臺都做不到。杜絕反日言論,得徹底封了平臺。確實有些人說把抖音封了就不會再有類似事件。然而,在網路輿論場杜絕反日言論,封抖音是不夠的,得把所有的網際網路平臺都封了才行。
1933年4月6日,蔣介石在江西剿共期間,釋出了著名的侈言抗日者立斬無赦的手令 – “如再有偷生怕死、侈言抗日、不知廉恥者,立斬無赦,希各懍遵。” 當年,敢說抗日的人要被立斬無赦,也沒能徹底杜絕當時中國的反日情緒。

要想根除中國的反日情緒,杜絕反日言論,可能也得學習蔣委員長,誰敢發表反日言論,先抓起來,然後立斬無赦。然而,大家覺得這樣合理嗎?
5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杜絕校園傷害案件。同時,任何一個國家也無法杜絕網路上的民族主義情緒。媒體和輿論對傷害日本人的事件越關注越敏感,報道越多,類似的模仿犯罪反而會越多。這些兇手犯罪的動機之一就是出名,如果傷害日本人能更出名,兇手就會更傾向傷害日本人。
問題解決不了,未來大機率還會發生。這次的悲劇和之前蘇州的悲劇一樣,成了各種立場的人借題發揮,表達自身立場,宣洩自身情緒的出口。
其實中國網際網路上的情緒還是比較剋制的,中國網路上我沒看到一個KOL,為這起事件叫好,都在譴責兇手。所謂的極端言論,也只是在評論區中有些極端的人發洩情緒。
美國無法杜絕傷害中國人的惡性案件,日本也無法杜絕傷害中國人的惡性案件,同樣中國也沒有能力杜絕傷害日本人的惡性案件。日本人是人,中國人也是人。如果日本人被傷害可以歸咎於中國網際網路輿論場的反日情緒,那麼,中國人被傷害,能否也歸咎於中國網際網路輿論場上的恨國反華情緒呢?是否也應該杜絕中國輿論場上的恨國言論呢?那些輿論場上製造恐慌,販賣焦慮的言論是否要對惡性事件承擔責任呢?日本人死了,就要打擊仇日言論。那在網路上宣揚針對某一類中國人的仇恨,需要打擊嗎?網路上極端的仇官,仇富,仇男,仇童言論,都不少。昨天死了一個女官員,在真相完全不明的情況下,有些人就開始叫好,說什麼義士俠客……這些人算宣揚仇恨嗎?
別借題發揮了。現在能做的,一個是把兇手繩之以法。另一個就是加強日本人學校的安保,多配保安,日本政府可以多撥些錢加強安保嘛。
至於未來還會不會有類似事件,很可能還會有的。在華日本人有10萬,機率角度1-2年要出一起謀殺案。這次的事件熱度越高,兇手越被關注越出名,反而未來發生類似事件的機率越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