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特朗普政府於週五晚間宣佈,將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硬碟、平板顯示器和部分晶片等消費電子產品排除在現行高額關稅之外。這一決定被視為對科技行業的重大利好,可能有助於穩定電子產品價格,並減輕大型科技公司的運營壓力。
據本地英文媒Globe News報道: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指出,上述電子產品及用於製造半導體的裝置,將不再適用對中國徵收的145%懲罰性關稅,也不受對其他國家普遍徵收的10%基礎關稅的影響。

這項政策調整預計將直接惠及蘋果、三星、英偉達等大型科技企業。Wedbush證券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這項決定“暫時驅散了籠罩在科技行業上空的一大片烏雲”,尤其對於美國本土科技巨頭而言意義重大。
此次豁免標誌著特朗普政府在其廣泛關稅戰略上的又一次重要轉變。雖然該戰略旨在推動本土製造業,但現實中消費電子產品的全球供應鏈幾乎完全依賴亞洲市場。以iPhone為例,據Wedbush估算,約90%的iPhone都在中國完成生產與組裝。

有操縱股市之嫌?

有網友表示:“估計星期一科技公司股價大漲,內幕交易又可以大賺一筆。”
“我覺得美國國會應該查一下,前幾天美股跌的時候哪些人大手筆買入蘋果等電子產品的股票”

特朗普2日在白宮簽署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對貿易伙伴加徵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伙伴徵收更高關稅,引發美股持續暴跌。9日,他突然宣佈暫停這一政策,美股應聲暴漲。
就在宣佈政策變化前約4小時,特朗普在他創立的“真實社交”平臺上發帖,以大寫英文字母寫道:“這是買入的大好時機!!!DJT。”
據美聯社說法,雖然特朗普有時在帖文中以自己全名的英文縮寫DJT強調帖文是自己親自所寫,但DJT也代表“真實社交”平臺母公司特朗普媒體科技集團的股票。
該股價格9日收盤上漲22.67%,為大盤漲幅的兩倍左右。特朗普在這家公司持股53%,相當於這部分財富當天暴增4.15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中誰在做空市場,然後從美國人民的痛苦中獲利?”南卡羅來納州州議會前議員巴卡里·塞勒斯在社交媒體發問。
“他喜歡這個,操控市場,”曾在白宮擔任倫理道德事務律師的理查德·佩恩特說,“看到這條帖子並且買入的人都發財了。”
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亞當·希夫在社交媒體寫道:“特朗普用變化不定的關稅政策製造市場巨大波動。這些政策持續搖擺不定為內幕交易提供了危險的機會。在特朗普最新的政策轉變前,他的政府裡有誰提前獲知了訊息?是否有人買入或賣出股票、以公共利益為代價牟利?我將給白宮寫信(詢問),公眾有知情權。”

逼製造業迴流美國
道阻且長

與此同時,白宮發言人卡羅琳·萊維特在排除名單公佈後的一份宣告中表示,特朗普已從蘋果和英偉達等公司獲得了數萬億美元的美國投資。

2月底,蘋果宣佈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投資超過5000億美元,其中一部分將用於在德克薩斯州建立新的製造工廠。
3月,英偉達承諾在同一時期內投資“數千億美元”在美國生產半導體和其他電子產品。
白宮發言人在宣告中表示,美國不應依賴外國製造的關鍵科技產品,例如半導體、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
在他的指示下,包括蘋果(Apple)、輝達(NVIDIA)等科技巨頭,正在加速評估將部分製造業務轉移至美國本土的可能性。
專家指出,即使美國希望本土化相關製造,也至少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建立起足夠規模的產能,甚至可能根本無法達成目標。

以蘋果為例,其超過八成的產品在亞洲製造完成,其中包括大量的iPad與Mac電腦。
美國宣佈加徵關稅後的短短幾天內,蘋果公司市值曾一度蒸發6,400億美元。
美國銀行證券分析師Wamsi Mohan預計,如果在美國製造iPhone 16 Pro Max,售價將從目前的1,199美元上漲至約2,300美元,漲幅高達91%。而Wedbush證券分析師Dan Ives則估計,售價可能突破3,500美元。
如此驚人的成本增長,主要源於美國高昂的人工費用。此外,美國也缺乏足夠具備精密製造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

加拿大“國貨”瘋漲價
愛國要收“愛國稅”?

在美加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加拿大國內掀起了一股支援國貨的熱潮,各大超市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透過醒目的"加拿大製造"和”楓葉“標籤幫助消費者識別本土產品。然而,這場愛國消費運動正面臨新的挑戰——最新調查顯示,一些本土品牌近期悄然提價,引發消費者對"愛國溢價"的廣泛討論。


CBC Marketplace欄目近日接到數十名消費者反饋,質疑在同樣的產品上選擇“加拿大製造”是否就得多花錢。
一位Reddit使用者寫道:“我希望進行調查,看看‘購買加拿大國貨’是否只是另一種花哨的營銷手段。”
另一位使用者表示,他們感覺“加拿大商品價格上漲了,有些商品似乎每週都在漲。”
Marketplace發現,自政府發出購買加拿大製造的號召以來,已有數百種商品漲價,其中不乏Tim Hortons、St-Hubert、Swiss Chalet和Chapman’s等國民品牌的產品。

擁有No Frills、Fortinos、Independent、Real Canadian Superstore和Zehrs等多個超市品牌的Loblaw公司從2月初開始在線上和店內展示“楓葉標識”,以表明產品是否在加拿大製造。
Marketplace發現,在2月3日至10日期間,Loblaws店內的多款Tim Hortons產品價格上調:
一款熱巧克力粉從$15.99漲至$17.99
同款熱巧克力粉在Sobeys旗下的送貨平臺Voilà上漲價了兩次,分別在3月底和44月初
兩種不同規格的法式香草卡布奇諾粉分別漲了$0.50和$1.00
焦糖太妃糖味咖啡膠囊於3月31日從$12.99漲至$13.49(Voilà平臺)

圭爾夫大學食品經濟學教授Michael von Massow表示,漲價時間點“非常不巧”。他指出,加拿大元疲軟和氣候變化影響了咖啡產區,才是推高價格的主要原因。
但麥克馬斯特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Colin Mang指出,2月份可可原料價格實際上在下跌,而運輸成本變動不大,工資也沒有上漲。他認為超市的漲價更可能是出於“消費者願意買單”的心理。
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128668/trump-tariffs-smartphones-electronics/
https://unpublished.ca/news-feed-item/2025-04-12/will-the-us-china-tariff-war-drive-up-online-shopping-prices-for-canadians
https://www.reddit.com/r/CanadianIdiots/comments/1jxd3jf/the_price_of_patriotism_have_grocers_boosted_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