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馨小提示】:
大家也可以在小號那找到我,關注起來,以後不失聯~
最近歐美又又又開始聊愛潑斯坦了,新聞報紙頭條全是這個。
倆原因,第一個是眾所周知的川馬分手。
曾經甜甜蜜蜜穿一條褲子的馬斯克和川普徹底翻臉,馬斯克甚至在社交平臺上暗示特朗普名字出現在愛潑斯坦的“客戶名單”中。

一石激起千層浪。
而川普的回應又含糊又曖昧,顧左右而言他,沉默得令人生疑。

而第二個原因,則是這件事的“官方定論”來了。
美國調查機構給出了最終結論:愛潑斯坦的確系“自殺身亡”。
與此同時,又稱“客戶名單”根本不存在,“監控缺失一分鐘”正式認定為“不可恢復”……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你這不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嗎?

愛潑斯坦這個名字,已經幾乎成了美國權貴濫權、司法共謀的代名詞。
如今案件剛一“結案”,恰好又碰上馬斯克宣佈組建“美國黨”、高調準備攪動政治牌桌。
於是他順勢開火,說自己上臺立刻就曝光所有檔案。
事情就這樣,又被拽回了公眾視野。

傑弗裡·愛潑斯坦,曾是華爾街風雲人物,身份是金融家——但沒人說得清他到底靠什麼賺錢。
現在咱們知道的是,他是個靠la人pi脈tiao賺錢的,認識幾乎所有“該認識”的人:英國王室成員、前總統克林頓、比爾·蓋茨、矽谷億萬富翁……都曾被拍到和他同框,或登上過他的私人飛機。
總之,“白男頂層朋友圈”他輕鬆拿捏了。

有了這些精英老白男人脈,他就順勢成為了全球最臭名昭著的未成年性交易組織者之一。
2005年,愛潑斯坦第一次被舉報,雖然證據齊全卻只被判了13個月監禁,而且可以“白天外出工作”。
好傢伙,蹲監獄還能出去透風的?
總之,這樁判決曾被媒體稱為:“美國司法史上最不合理的特權交易之一”。

2015年,隨著女性意識覺醒,越來越多人開始努力蒐集證據進行反抗,終於在2019年把他關進看守所。
他向法庭申請保釋時,被FBI搜出大量未成年裸照和“客戶通訊錄”,而那份“通訊錄”,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客戶名單”。
這時候,隨著風向變化,媒體開始發力了,紛紛爆料說他在蘿莉島舉辦“權貴派對”什麼的……
整個案件似乎終於要突破封鎖,迎來真相……
結果,一個月後,他死了。
2019年8月10日凌晨,愛潑斯坦被發現死在紐約曼哈頓大都會懲教中心的牢房裡。官方說法是:用床單自縊身亡。
這事聽起來非常巧合:
首先,他剛剛從懲教中心的“自殺觀察名單”被移除。這是一個專門針對有自殺傾向囚犯的特殊監管措施。但就在他死亡的前幾天,監獄醫生突然評估“無需特殊觀察”,也沒人解釋為什麼。
然後,負責看守的兩名獄警,也聲稱“打盹了”,8小時沒有巡邏,後來甚至被發現偽造值班記錄。

再然後,牢房外的監控錄影“剛好損壞”。
監察長辦公室在2023年的一份報告中解釋稱,當時監獄的影片錄影系統發生故障,所以只有一個監控拍攝了影片。
而這個監控,恰好丟了一分鐘——剛好是他死亡的關鍵時間段。

更離譜的是,根據《華盛頓郵報》訊息,愛潑斯坦頸部舌骨和其他幾處頸骨骨折,這種損傷在“自殺上吊”中不常見,但在“他殺勒死”案件中相對更常見。
前紐約市首席法醫公開質疑:“我處理過數千起上吊案,這種斷裂方式幾乎只出現在謀殺中。”

而就在幾天之前,美國司法部與FBI聯合釋出報告,正式確認他系“自殺身亡”,並表示“未發現任何與他殺相關的證據”。
報告同時公佈了他死亡當晚的近11小時監控錄影,但媒體注意到,最關鍵的一段時間,依然缺失,鏡頭左下角的數字時鐘從晚上 11 點 58 分 58 秒,直接跳轉到凌晨 12 點 00 分 00 秒。
官方說法是:每晚都會重新開啟監控,影片重置,所以每晚都應該缺失同一分鐘。
emmmm不說別的,這不就是“方便行動”的後門嗎?

FBI局長卡什·帕特爾在國會聽證會斬釘截鐵地表示,愛潑斯坦是自殺。
“幾乎一眼就能看出來是自殺。”
這份看似想“一錘定音”的官方結論,非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讓質疑聲更大了。
愛潑斯坦的哥哥馬克在接受採訪時嘲諷道:
“每次他們想掩蓋‘愛潑斯坦可能是被殺的’這個事實,結果只會越描越黑。”

馬克嘲諷說,這人見過幾個自殺現場啊?他是法醫嗎?真正做屍檢的法醫都說看起來太像他殺了,獨立法醫也說看上去像勒死的,他憑啥這麼說?
“問題是:這局長在屍檢室嗎?不在。
他在發現屍體的時候在監獄嗎?也不在……要是真在,那問題就更大了。
所以當他跳出來下結論的時候,我真的笑出聲了,太蠢了。”
除了宣佈“愛潑斯坦系自殺”之外,美國政府還宣稱,不會重新公開任何此前封存的材料。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報告同時明確表示:“傳說中的‘客戶名單’根本不存在。”
這一下,輿論徹底炸了。
如果名單根本不存在,那過去幾年的調查、封存、輿論風暴到底算什麼?
畢竟這起案件真正刺痛公眾神經的,是愛潑斯坦身邊那個非富即貴的“朋友圈”——名單上的人,到底有多少人面獸心的戀童癖?

更諷刺的是,就在今年2月,美國司法部長詹姆斯·邦迪還信誓旦旦地說:
“司法部可能會公佈愛潑斯坦的‘客戶名單’。名單就在我桌子上。”
現在,他的態度180°大轉變,說自己當時說的名單實際上是愛潑斯坦案的相關資料,不是客戶名單。
但是,誰相信沒有這麼個名單?

案件受害者曾多次親口提到“名單”確實存在。
第一個實名舉報愛潑斯坦的女性瑪麗亞·法默,曾指出名單曾存在於一份“黑皮本”中,裡面記著數百名政商名流的聯絡方式;
而關鍵證人維吉尼亞·朱弗雷更是在多次採訪中直言:
“我希望你們能看到那份完整的客戶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維吉尼亞在幾個月前自殺身亡。

與此同時,馬斯克則在另一條戰線上不斷加碼火力。
在他與川普正式決裂後,公開聲稱:“特朗普的名字就在愛潑斯坦檔案裡。”甚至貼出川普與愛潑斯坦親密互動的過往影片,暗示兩人關係非同一般。
最近他又指向特朗普陣營另一核心人物:史蒂夫·班農,寫道:“班農在愛潑斯坦檔案裡。”
7月8日,馬斯克再次發文質問:
“如果特朗普連愛潑斯坦的檔案都不肯公開,人們怎麼可能相信他呢?”
他還發了諷刺圖:
“我們會公開愛潑斯坦名單
我們只是需要更多時間
愛潑斯坦名單就在我桌子上
根本沒有愛潑斯坦名單”

而另一邊的特朗普則始終保持迴避態度。
面對記者追問,他反問道:
“你還在談愛潑斯坦?這個人已經被談論很多年了。
現在我們得處理得州的洪災,還有一大堆事,結果你們還在談這個怪胎?真是難以置信。”
這番“轉移焦點式”的回應,看著都覺得很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怎麼說呢?一切都看起來太巧合了。
愛潑斯坦死得太巧合,監控壞得恰到好處,證人一個個消失,名單永遠都在“差一點就公佈”的邊緣。
也許,真的要問一句,到底是誰不想讓愛潑斯坦案的真相重見天日呢?

聽說
把【報姐】設定為 ☆星標☆
更容易搶到C位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