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了美本之後,我的大學濾鏡破碎了…
作者:Linda;編輯:李梓璇;本文來源:公眾號“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孩子考入世界名校,是不少家庭共同經歷的高光時刻。
陪讀的家長們終於在取得階段性成果後放了心,孩子也即將開啟他們人生中新的篇章。
那麼,這些頂校牛娃們的真實大學生活究竟如何?
正在就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的大一學生Ava卻告訴小編,大學生活和她想的不太一樣,感覺打碎了不少濾鏡。

在申請本科時,Ava很看重UCB的種種優秀氣質,期待在學術上和生活上都有精彩的體驗,在最青春的年紀裡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們。
然而,就像很多名校生一樣,她要在大學期間面對的真實生活,是如講座一般的千人大課、靠持續刷臉才能拿到的學術資源、比入職面試還要難的社團海選等等。
最終,她也不得不面對留學生的3S定律,在不可兼得的睡眠(sleep)、學習(study) 和社交(social)中,艱難地作出抉擇……
千人大課的背後,
是把人變成陀螺的高效邏輯
Ava的家人早有讓她走國際教育路線的打算。
所以,Ava在小學時就參加過海外大學的遊學夏令營,在上海就讀國際高中期間,也在線上修過康奈爾的工商管理課程,對美國大學的評分機制、課堂安排,乃至校園氛圍,都比較瞭解。

在申報美本時,Ava看中了在科研領域和就業前景上都相當出眾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為了穩妥起見,她把經濟系作為第一志願,把競爭難度過高的計算機系放在了第二專業。她想入學以後,總是還有選課和轉到心儀專業的機會。
但UCB畢竟是一所公立大學。
它會優先錄取本州學生,給予非常大力度的學費優惠和更多的獎學金。這些Buff吸引了大量的本地學生湧入。
每一堂課,都有千人以上的容量,課程進度快到飛起。

這麼大的陣仗,給了剛邁入大學校園的Ava一點小小的震撼。
Ava非常想上的資料分析課,有1500多個預選名額。
看起來名額很多,但選課的學生更多。想擠進這樣的千人講座,也非常不容易。
首先,UCB按照“Standing”(年級)分配選課時間,大三、大四的學生往往更早選課。
其次,本專業的學生比外專業的學生更早選課。
再次,同一批選課的同學雖然共有兩天時間,但他們個人能被隨機分配到的選課時段往往只有一個小時左右。
被經濟系錄取的Ava,在大一的通識教育階段當然有選其他非專業課程的權利。
但她不幸被分配在最後一個選課批次的最後一個選課時段,拼盡全力也只拿到了候補名單的第400名。“這也太離譜了。”Ava說。
後來,她瞭解到,像資料分析這樣的熱門課程,有一定的擴容機率,擴容後所有的候補學生都可以去上課。
但如果堅持等待,“賭”輸的後果會很嚴重。
因為在時間緊湊的選課季,也不可以多選一個“備胎”,稍微規劃不好就可能修不滿學分。
像Ava這樣比較求穩的學生往往會放棄候補的科目,瘋狂去刷其他科目的選課資訊,及時把課選好。
儘管,這樣就可能錯過心儀課程的補位機會,甚至選到許多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課程。
在UCB,幾乎每個的學生都經歷過選課時焦慮和緊迫的心情。只有熬過這一關,才有機會好好地“學習”。

而想要上好高效速通的千人大課,還需要大量的預習和複習。
對於在成績上有所追求的Ava來說,課外學習的時間遠比在課內多得多。
而學校為了維持理工、計算機、數學、化學等優勢學科的含金量,會持續不斷地提高卷子的難度。
在這樣的績優主義下,不是誰非要內卷,而是一定要高效地學習,才能跟得上,不被末位百分比的制度淘汰下去。
在旁觀者看來,公立大學很看重職業前景,能順利完成課業任務的同學,比其他的同齡人要高出很多Level,前途一片光明。
但身在其中Ava經常看到,身邊的同學在捲到彼岸以前,就有了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何況,各種各樣的推薦和機會,同樣需要拼盡全力去爭取。

UCB的教授們通常都時間緊張,忙忙碌碌,想要被他們認識的同學,必須要學會見縫插針。比如:
即便課間的問題並算不上不“真正的問題”,陪老師上下班的學生也不是真的順路,甚至很多人在辦公室裡圍住老師各說各話略顯尷尬。
但快速地刷臉仍然能帶來有益的結果。
Ava和她的老師們聊過三五次後,就能夠給他們留下不錯的印象。在準備轉學申請時,她的數學、計算機和營養學老師都很熱心地幫她寫過推薦信。
其實,像Ava這樣比較努力,也懂得規劃安排的學生,在資源豐富、抓手眾多的UCB,有很多辦法達成學業上的各個目標。
但她需要像個陀螺一樣,在高速旋轉中不斷地趕場。
Ava的大學生活很充實,但她自己卻沒有什麼實感,也許這就是高效運轉背後的代價。
成長中很難“我全都要!”
取捨才是大智慧
UCB包容和自由的氛圍曾是Ava最大的期待之一,但變身陀螺女孩的她並沒有像自己期待的那樣,花大把時間去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她甚至在睡眠(sleep)、學習(study), 和社交(social)中,首先放棄了社交。
這不僅僅因為Ava自己擠不出時間,更因為忙碌的大家難以保持同步的頻率。
UCB的同學們各自生活在不同的“時區”。
有些人早起,有些人晚睡,還有些人每天只保留三到四個小時的睡眠。
這些習慣本身沒有對錯,但錯峰的作息不但讓Ava很難和室友建立深刻的聯絡,也讓她在室友深夜學習的燈光或倒時差的跨洋電話中收穫了越來越淺的睡眠。
最後,Ava獨自在校外租了房子。這樣,喜歡美食的她還可以偶爾自己做做飯,對抗一下學校食堂難吃的美國飯。

個人取捨上的差異,也體現在社團活動中。
伯克利有超過1200個社團組織,其中有一些社團的競爭程度堪比戰場。
為什麼會有數百人去爭搶10個人的位置?
因為在美國,校內的就業等指導部門礙於留學生Sponsorship問題的限制,把更多的幫助給了本土同學。
對於國際生來說,這些來自社團關係的推薦就格外被看重。
熱門的商科社團裡,一共只有40-50人,大四的學生畢業留出空位,才會招相應數量的新生入社。
能過五關斬六將留到最後的人,都強得可怕。
何況,社團本來就和很多知名的金融機構、投行有合作。那些社團裡的人幾乎等於被保送到了金融圈子。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最有用”的熱門社團。
Ava的做事邏輯一直是目標明確、穩健向上,但儘量規避激烈的爭搶。所以,她選擇了一些自己有興趣、但相對小眾的社團。
比如學生會的宣傳部門,和偏向公益性質的營養學社團。
進入這些社團,也是Ava為大一結束前的轉學計劃做出的準備。社團會幫助她寫一些有助於轉校的推薦信。
至於轉學,也是她輾轉思考後的選擇。
作為留學生,她沒看到公立大學的明顯優勢:UCB的學費和美東的私立大學差不多;兩類高校的人均資源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差距。
綜合考量後,她決定轉去整體水平與UCB相當,但學生密度沒有那麼大、競爭壓力也相對較小的私立大學。
在申請大學以前,每個人都有過“我全都要!”的期待,但成人的世界從來都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艱難的抉擇中不斷做取捨,最後篩出更迫切的需求,才是成長路上的常態。
就讀體驗也很重要
在申請美本的過程中,Ava和大多數留學生朋友一樣,更看重學校的排名、聲望、職業前景等等硬體條件。
有了在UCB一年的讀書經歷,她再次做出選擇的時候,覺得在名校光環和就讀體驗之間找到平衡點更重要。
她也非常建議第一次申報美本的學弟學妹們考慮這樣的問題。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在決策的過程中,如果更專注於特定專業,那就要在關注大學綜合排名的基礎上,格外留意這些領域的頂尖院校有哪些。
還要及時關注一些政策方向的調整。
即將做美本申請的同學們,一定要考慮到此類政策帶來的後續影響。

另外,學校的位置,除了影響校園的環境氛圍和對職業發展助力的大小,在安全係數上也不盡相同。
UCB附近大體上安全,但流浪漢和小偷有不少。
如果在這裡上學,就要把自己的滑板車或汽車停在相對穩妥的位置,並在離開時帶走車上的貴重物品。
倘若像Ava一樣,在美國讀書一段時間以後,發現大學生活不是特別符合自己的預期,也無需非常焦慮。因為還有很多靈活調整的機會:
想要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選擇很重要,及時做出調整和創造更好的條件也很重要。
Ava說,在UCB上學的一年裡,經歷了很多壓力和“苦難”。
但伴隨著這些苦,也讓她學到了更紮實的專業知識,鍛鍊了她強大的時間管理、抗壓抗挫能力。
這都是比名校光環更加寶貴、讓她受益終身的財富。

K12 成長與教育社群
追蹤前沿資訊 洞察成長規律
挖掘充滿溫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7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4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