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來最好的大學,無法被超越的三個原因

若論“100多年來成才率最高、世界最著名的中國大學”,既不是20年代的北大,也不是80年代的武大,而是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
193711,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為躲避戰火合併組成西南聯合大學
8年抗戰,師生顛沛流離租借民房上課食堂吃的是糙米飯,校長靠擺攤貼補家用;白天要躲避日軍的轟炸早晚才能在茅草屋裡上課……
然而就是在這種匱乏、戰亂的環境中,這所臨時拼湊的大學,卻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造就了無人比肩的教育奇蹟:2位諾貝爾獎得主,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14位“兩彈一星”功臣,174位院士,還有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

▲上排左起:汪曾祺、楊振寧、鄧稼先;下排左起:何兆武、王希季、許淵衝

西南聯大的奇蹟為何無法複製學者和校友總結,西南聯大三個治學態度,當代大學能得其一,已經算是好大學,能得其三者,則根本沒有。
-1-
對待自由與權力的態度
西南聯大最大的特點就是學術自由。教授上課講什麼、怎麼講,全由自己決定。課程設計開放,思想把關也開放,校方從不干預師生的政治思想。
不管是進步、保守,還是中庸;不管支援哪一個黨派、持哪一種政治觀點,雖各有堅持,但都能互相包容。教授們只是指導學生如何思考,卻從不指導他們該思考什麼。
在西南聯大,學生和老師爆發爭論是家常便飯。老師常開同一門課,憑學識搶奪學生。競爭非常激烈,卻仍然可以合作無間、相得益彰。
西南聯大始終堅持獨立辦學,拒絕做政治的附庸。甚至擋住了蔣介石強制推行的“三民主義”課程。即便在今天的很多校園,這樣的情形也是不可想象的。
諾獎得主、西南聯大校友楊振寧說:“一個好的體制,應該最大限度允許人的自由。沒有求知的自由,沒有思想的自由,沒有個性的發展,就沒有個人的創造力。西南聯大為我們提供了這一切。”
正是這種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辦學風格,吸引眾多名師教授和青年才俊雲集西南聯大,並甘願為之付出卓絕的努力。
▲西南聯大教授會
-2-
對待真理和自然的態度
中國的傳統知識重實用、輕思辨,對自然科學充滿了鄙夷的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教育的落後,導致中國長期積貧積弱。
後幾十年,則是受蘇聯計劃思維的影響,只培養工具型的理科“專家”,將人文學科摧毀殆盡。這種對“科學”的狹隘理解,至今使國人深受其害。
然而西南聯大的培養方式,足以比肩全球最好的綜合性大學。聯大高度重視學生的通識教育,鼓勵學生們都能成為科學、人文兼具的通才,而不是一個知識狹隘專家
比如學校規定,文法學院的學生至少必修一門自然科學,可以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理學、地質學中任選。學校對學生的轉系甚至轉校,都非常寬容。比如李政道是浙大轉來的;語言學家朱德熙,先是在物理系學了一年,為此感嘆“那一年讓我終身受益”。
這種重視真理與自然的培養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每一個學子渴求真理、博古通今的學習願望。
由此觀之,西南聯大的成功,絕不是偶然。

▲西南聯大圖書館

-3-
對待西方文化和外語的態度
為了讓學生縱覽古今人類知識,西南聯大還有一項硬性規定:不論什麼專業,有四門課都是必修的:《中國通史》、《大一國文》、《西洋通史》,還有《大一英文》。
身為中國學生,必修《中國通史》和《大一國文》不難理解,但所有學生都必修《西洋通史》和《大一英文》,就非常值得說道了。
無論我們是否承認,人類學術早已是英語的天下。古今西方文明的所有知識,都已經翻成了英文。頂級期刊的文章,基本都以英文撰寫。
因此,即便是專門研究中國文史的學者,懂一點英語和西方歷史,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西南聯大對西方文化和英語教育的重視,既是一種遠見,也是一種胸懷。在國家存亡、民族危難之際,西南聯大並沒有陷入盲目排外的狹隘心態。
然而,處於和平年代的當下,卻時常有人叫囂““廢除英語教育”。相比之下,高下立見。
西南聯大校友許淵衝,是全亞洲獲得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第一人他曾詳細描述當年上大一英文課的情景,並屢屢提及一本教材:聯大八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人才,沒有一個人不讀《大一英文》,沒有一個人完全不受英文讀本影響、不受潛移默化作用的。
西南聯大英文課的魅力和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西南聯大《大一英》課
西南聯大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但是她的校歌、她的辦學理念、她留下的無限可能性,仍然有待國人繼續傳唱。
今天的中國再度走到了對外開放的十字路口,每一個人的選擇,都在決定著自己和家族的命運。
幸運的是,西南聯大留下的思想遺產我們仍然可以繼承,只是這些思想已經很難再由某一所大學來推廣只能屬於每一個願意學習思考的現代人
為此,店長誠摯推薦一套值得反覆鑑賞的《西南聯大英文課》禮盒。這套中國最好的大學的英文教材,備受老一輩文人的讚譽,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值得所有熱愛普適文明,渴望提升外語書友收藏、學習。
書籍完全復刻西南聯大《大一英文》,並進行了完美升級。禮盒中包含8冊口袋書、600分鐘原文朗讀音訊、50節名校教授精讀講解音訊,還有1枚限量版聯大校徽。長按下圖,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獨家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