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輝煌?美國傳統百貨“關店潮”來襲,影響多州近百門店

《洛城焦點》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 YAHOO 3月29日報道 隨著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轉變和電商巨頭的迅速崛起,美國傳統百貨業正經歷重大轉型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Macy's、Kohl's等知名百貨公司紛紛採取措施,試圖透過關閉不盈利門店、轉型策略和尋求新的商業模式來重獲新生。
圖片來源:YAHOO 報道
Macy's作為美國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儘管在品牌合作方面仍具優勢,但近年來也面臨諸多困境。為了應對不斷下降的銷售額,Macy's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關閉總計150家不盈利的門店,同時繼續在營銷、人員和商品組合上加大投資,以改善業績。儘管如此,Macy's的股價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33%,投資者對其轉型計劃的耐心正在逐漸消逝。

Kohl's的情況更為嚴峻,其第四季度同店銷售額下降了6.7%,股價在過去一年中下跌超過65%。新任CEO Ashley Buchanan自今年1月上任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激進”措施,包括削減10%的企業員工和關閉部分門店,以求扭轉乾坤。此外,Kohl’s還計劃在珠寶、服飾和家居裝飾等領域進行投資,並加強與Sephora等品牌的合作,以尋求新的增長點。

與Macy's和Kohl's不同,Nordstrom選擇了私有化的道路來推動其轉型。在去年12月,Nordstrom家族與零售和房地產運營商El Puerto de Liverpool合作,以約62.5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將公司私有化。私有化使得Nordstrom能夠更靈活地進行長期戰略調整,不受公眾市場的嚴格監督。在私有化之前,Nordstrom的同店銷售額實現了4.7%的增長,顯示出其轉型策略已初見成效。

JCPenney和Dillard's等其他傳統百貨公司也在努力尋找生存之道。JCPenney儘管尚未公佈第四季度業績,但其第三季度淨銷售額同比下降了8%。儘管面臨挑戰,JCPenney仍在推進其10億美元的再投資計劃,希望透過轉型重獲新生。Dillard's雖然同樣面臨行業共性問題,但其股價卻遠高於同行,這部分得益於其家族控股的結構以及近年來利潤率的改善。

儘管Macy's、Nordstrom、Kohl's等百貨公司在轉型道路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未來幾年內,傳統百貨業仍將面臨諸多挑戰。高通脹、利率上升以及消費者行為的持續變化,都將對這些公司的轉型努力構成嚴峻考驗。在新的零售環境下,如何有效整合線上線下渠道、最佳化商品組合以及提升顧客體驗,將是決定這些傳統百貨公司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