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爺丨全世界都說中國話

2018年6月20日,奈及利亞的交通部大樓裡,湧入了幾十名年輕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長途跋涉來到首都阿布賈,是為提交一份獎學金申請。
獎學金的提供者,是中國鐵路建設集團。獎學金有40多個名額,會全額贊助奈及利亞的本科生,前往中國的大學留學,學習鐵路工程專業。
讓年輕人沒想到的是,他們的申請都被拒絕了,得到的回覆是:

壓根沒有這檔子事。

憤怒的年輕人堵住了交通部的大門。第二天就是獎學金面試的日子了,而面試必須有交通部長和常務秘書的簽名信。他們絕望了。
與此同時,在交通部大樓的某間辦公室裡,有42名學生已經通過了面試。他們都是在推薦下進入名單的。
同一年,拿到各個使領館發出的全額獎學金,還有22名東帝汶學生、41位波札那學生。
在此後的五年裡,有近200名奈及利亞的學生,以這種方式進入了中國。他們去了中南大學、長安大學,成為了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等專業的留學生。
奈及利亞在非洲的西南面,人均GDP差不多是浙江的八分之一。在2022年,這個國家的青年失業率超過了40%。
交通部被堵門的2個月後,阿布賈的中國文化中心演出大廳裡,21名年輕人拿到了來自中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同時,還有一份包含往返機票、生活費、學雜費在內的中國政府獎學金。
他們都經過了精挑細選,其中包括了退休外交官的子女。
1
2021年6月,是辛巴威學生Sami畢業的日子。2017年,她來到湖北,成為三峽大學生物與製藥學院的一名留學生。
她所在的班級共有13名學生,大都來自贊比亞、烏干達這些非洲國家。三峽大學是中國279所支援政府獎學金(CSC)大學的其中之一。也是最早開設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MBBS)的45所大學之一。
去年,三峽大學還獲批了俄烏白專案,這意味著,學校能拿到來自留學基金委的一筆經費。差不多有360萬元。
Sami入學的那年,中國已經成為最受非洲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在短短的5年時間裡,非洲留學生人數就翻了一番。
在教育部的統計裡,當年拿政府獎學金的學生比例只有12%。剩下的都算是自費學生。
但金額最高、覆蓋最廣的政府獎學金,只是眾多獎項中的其中之一。向來華留學生提供的獎學金,來自地方政府、孔子學院、大學、企業、專案,超過了240個。
Sami就算是自費學生,她沒拿到政府獎學金。但是,她依舊有藥學特定獎學金,差不多能覆蓋75%的學費。如果申請三峽大學最熱門的水利工程,則能拿到政府獎學金。
2015年,電子科技大學的學者們做了一個統計。本校的留學生拿到中國政府獎學金的比例,是32%。但算上地方政府、院校等多種名目獎學金,覆蓋面達到了95%。
Sami的同胞們,如果不是為了政府獎學金,他們最願意選擇的還是臨床醫學這樣的專業。熱度僅次於醫學的,是工程類和經管類專業。
中國有107所醫學院獲得了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的認證,比起發達國家,中國的醫學教育有著更高的價效比。
也是這個原因,印度年輕人也很願意來中國留學。不管在非洲還是印度,醫生都是收入最高的職業。
2
上個月的19日,晚上9點,18歲的越南女孩心怡清楚地記得,郵箱裡跳出南開大學錄取通知書時的畫面。
這一次,她終於能拿著政府獎學金來到中國,成為一名金融專業的留學生。
心怡這次拿到的,是政府獎學金裡的絲綢之路專案。包含往返旅行費、學費和每月2500元生活費。這意味著,她在大學四年都不需要為錢發愁。
除了金融學,南開大學還對絲綢之路獎學金開放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旅遊管理、新聞傳播學共五個專業。
去年,心怡曾拿到了北航、上交、華東師範、人大幾所學校的通知書。但因為全都沒透過政府獎學金申請,她放棄了入學。
今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了77個政府獎學金的名額。比去年多了8個,比2022年多了27個。
心怡算了一下,她所在的地區,畢業生報考南開和拿到全額的比例,大概在7:1。
南開大學是比較受越南學生歡迎的大學。
今年,南開大學在所在城市天津的招生計劃是567個。也還好,差不多也就是所有天津高考生的:

1000:7。

心怡的父母告訴她,在沒有全額獎學金的情況下,不會支援她去中國留學。越南的普通人,月平均收入差不多是2000多元人民幣。而四年本科,至少需要25萬元的支出。
從今年開始,比起那些透過使領館申請typeA(國別獎)的留學生,心怡透過大學申請typeB(絲綢之路和高水平研究生)的方式,會複雜些。
被大學預錄取後,心怡在5月底參加了針對國際生新生的線上考試。她報考的金融專業,考核中文和數學,她分別考了96和86。如果是工科的留學生,還需要考物理和化學。
在高二時,通過了HSK(漢語能力)六級。滿分300分,心怡考了228分。很多中國大學的要求,是需要透過HSK五級。
2023年,教育部列出的來華留學教育一項,預算是9.7億。比前一年的財政撥款執行金額,多了3.8億。
與此同時,我們對高等教育的支出減少了將近40億。也是從去年開始,很多大學的學費開始上漲。
中國大學的自費留學生,學費大約都在2-3萬。即使有的學生提供新生獎學金,也只能免掉第一年的學費。
而實際上,有很多學者做了研究發現,算上師資和硬體,一位來華本科留學生的培養成本至少需要:

8萬元。

2010年,在奧巴馬訪華商議擴大中美兩國學生間交流後,中國教育部推出了“留學中國計劃”,計劃在10年時間裡,將留學生規模翻倍,也就是到2020年:

實現50萬規模的小目標。

這個小目標最後還是實現了。之後,留學生的數字就不再公佈了。
即使以50萬的規模來算,按照12%的全額獎學金比例,每年也至少會產生48億的留學生培養成本。
其中,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有1萬個政府獎學金的名額。這意味著,財政至少為此支出8億。這還不包括其他專案的獎學金。一位高校教授告訴我,財政的撥款會按照相應比例,分配給學校和學院。
比如山東大學,有一項哲社科繁榮計劃的專項經費專案,在2023年就拿到了832萬的財政撥款。其中有一項社會效益的指標,需要考核的名目裡:

有國際交流和傳播話語影響力。

山東大學還提供中建八局贊助的獎學金專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可以在贊助下攻讀2年全英文授課的國際專案管理碩士。
3
2008年,北京剛開了奧運會,街頭攤販都放著女團SHE的那首歌: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

那的確是一個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的開放世界。奧運會是一個契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新的樣子。儘管那一年有金融危機,但中國受到的影響不大,四萬億的放水下去,問題便解決了。
外資和留學生,也都在那一年也大舉進入。2009年,美國的來華留學人數,僅次於韓國,成為中國的第二大留學生源國。
美國來華留學人數最高峰是在2012年,有將近2.5萬人。到了2023年,這個數字是685。
而且他們大多數是選擇2-3周或8-9周極短週期的訪學形式。沒有人願意為1個學期以上的中長期留學買單了。
十年來,日本在華留學生從1.5萬減少到700多人;韓國從6.3萬減少到1.6萬。
浙江某大學帶留學生班的劉教授告訴我,國際化的程度會直接影響高校的影響力排名。並在各項指標中,佔了很大的比例。
劉教授是教資訊科技的,過去八年他帶了200多名留學生。大都來自摩洛哥、奈及利亞、尚比亞、坦尚尼亞這些國家。
在中國的高等教育環境裡,有一項很重要的評價體系,叫學科評估。從2002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五輪評估。
在最新的評估指標裡,除了論文質量,還有學生國際交流的情況。而2018年之前,大學裡國際生的數量,也是考察的重要指標之一。
近五年的境外學生來華學習交流資料,會直接影響院校的評估成績。
在劉教授所在的學校,從2015年開始招收本科留學生。而在今年之前,負責招生的國際教育學院,一直都沒有向接收學院開放生源成績。
當時,學校招了很多孟加拉國的學生。這些學生非常難管理,他們會打架,霸凌別人,甚至會威脅老師。在一線老師強烈呼籲後,學校已經停止去孟加拉招生。
劉老師帶的留學生,大都是透過使領館申請的雙邊專案獎學金。
他帶過人數最多的班級,也不過20來個。在疫情期間,甚至一個班只有兩名學生。對於二級學院而言,班級規模越小,虧損越大。至少達到常規的30-40人/班,才能維持收支平衡。
而2024年,他們即將迎來第一屆碩士留學生。這意味著,學校的招生話語權也在提升。
如果帶國內碩士生,導師會被強制要求為學生全額支付1.5萬-1.8萬的助研金。一旦這些強制的助研金不達標,就會影響來年的研究生招生名額。
但如果帶的是國際碩士生,導師就不必為其承擔助研金。而是:

由財政資金負責。

按照劉教授的經驗,過去幾年裡,他們學校發出的通知書,有一半會石沉大海。比他們更有吸引力,是那些提供政府獎學金的大學。
在疫情波及的2021年,教育部直屬的眾多高校裡,有很多大學的來華教育支出都遭到了腰斬。這意味著,這些學校獲得財政撥款的額度也會大打折扣。
比如中國礦業大學,是當時少有的來華教育支出增長的大學之一。在預算報告裡,他們很坦然地解釋,這是因為拿到政府獎學金的留學生變多了。
來鍍層金的留學生們可能也不會料到,在大學眼中,自己也是行走的錢袋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