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lguy如何成為全球精神領袖?

也許我說出chill guy時,大家還不知道是什麼。
但,只要我拿出這個meme應該不會有人感到陌生👇
不知道也沒關係,因為開啟這篇文章的你已經是一個chillguy。
對於這隻狗,很難有人在第一眼就能get到它身上特別的閃光點。
但它已經從國外火到國內,成了全球網際網路的社交貨幣和流行符號。
全球的網民幾乎都在使用它,各大品牌以及一些官方賬號也紛紛下場玩梗。
Chill Guy甚至還被開發成了虛擬貨幣。
在上週它的市值突破了6.5億美元,熱度一度超過了Chiikawa。
很難不讓人好奇,這隻身穿灰色毛衣、藍色牛仔褲,腳蹬紅色運動鞋,雙手插兜的狗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人對它這麼上頭。
“是什麼讓你買下Twitter、並將它變成了免費的發聲平臺X?因為你是個Chill Guy”

萬物皆可chill guy

也許有人在瀑布流裡見過它,這隻被稱為Chillguy的狗總是帶著一股淡淡的“死感”和不屑。
撇去名人效應,他總是出現在一些空曠的背景裡,旁邊的文字才是重點。
Chill guy在國內最廣泛的受眾群體,還得是大學生👇
實驗復現失敗?但是沒關係,因為你是一個會犯錯誤的chill guy;
準備期末複習卻發現資料已過期?沒關係,因為你是一個臨陣磨槍的chill guy;
剛想起來列印准考證才發現考試是昨天的?真的沒關係,因為你是一個對什麼都不在乎的chill guy;
喜歡的人和別的男生跑了,沒關係,因為你是chillguy。
煩惱說大不大,說小也小,包括但不限於好學校多難考和愛戀的纏繞,堪稱《少年維持著煩惱》的當代版本。
總有人覺得chillguy插在褲兜裡的手其實是在豎起中指,而他呈現的態度也確實如此。
不管當下的你焦慮與否,只要套上這層狗皮彷彿一切都能置身事外。
隨著符號的擴充套件,Chill guy也從學生時代走向社會生活。
在國內版本的打工Chill guy敘事裡你能看見另一種生活的圖景。
他們白天上班打卡、中午拼好飯、晚上下班打卡後和大爺大媽搶半價蔬菜,累了一天回到家側躺在床上刷抖音。
有時候一個月的工資全都拿去買了東西,最後兜裡一分都不勝,再窘迫點還得負債。
在國內的chillguy賽道里,唯一瘋到極致的,是一個被警察帶走的姐們。
哪怕已經是面對這種場景,她還是雲淡風輕的說沒關係,因為自己是chillguy。
但這只是極少數案例。
說實話,打工版本的Chillguy,完全不chill,純苦逼。
這也難怪,在國內打工人的對話方塊裡Chillguy的流通率極低,只有Hello Kitty才能完美詮釋那種在沉默中爆發的癲狂。

這才能詮釋打工人的精神狀態

不同於國內,放眼國外,Chill guy在打工人內部的輻射範圍更廣泛。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主打一個隨地大小Chill,雙手插兜就完事兒了。
不過看得多了,你也很難認為那是一種Chill。
準確地說,更像是完蛋人生完蛋活的瘋感。
當女友對自己大喊大叫時,他們選擇當一個Chill guy。
面對生活的各種賬單和問題,他們選擇當一個Chill guy;
每天去公司只是為了玩桌遊,別問,問就是Chillguy的新主張;
在視訊會議上面對操蛋的甲方也依然說著"感謝大家”,只因為自己是Chill guy;
如果自己因為賭博失去了所有資產,也問題不大,畢竟是Chill guy…
總之,不管生活完蛋到什麼地步,哪怕是股價跳水到賠了自己的房子,但作為一個chillguy也完全可以雙手插兜,笑著面對。
沒有chill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那隻可能是還不夠chill。
在這些chill guy敘事裡,你會發現有時人類的感情竟然如此相通,誰都逃不掉老闆傻逼,工作太累,薪水太少的成長魔咒。
相比穩定,人生主打的就是無常。
但隨著Chill guy這一表情的流行和普及,更讓人破防的事變成了,一部分人開始逐漸到自己可能都夠不上Chill guy的門檻。

不是人人都是chill guy

在這些Chillguy的敘事裡,雖然大家煩惱的問題各有不同,但Chillguy是有內部是共識的。
一個真正的chillguy每天要做的只有四件事:
保持高冷
保持健康
保持健身
保持帥氣
再簡略一點可以只是:吃飯、睡覺、上課(上班)和健身。
如果有第五件事,那幾乎每個chill guy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騷擾小美。
而Chillguy出現的場景裡,它要麼是漂浮在太空宇宙,要麼在海灘度假,最次也要身處於戶外的廣闊天地裡。
有時身處於遊艇的甲板上,有時又在在紐約的高階公寓裡。
和bro同框也有蘭博基尼相伴,或者是在一起潛水。
而在各種關於Chillguy的二創裡,也能從側面展現出它的品味。
它有獨屬於自己的音樂偏好,它的BGM是lo-fi音樂。低保真的質感彷彿在指向一種失落的過去,再不濟也是給自己的精神來一場按摩。
Chillguy也總是會被P在各類流行音樂的專輯封面上。
有時是Kanye的,有時是Tyler的,要麼就是drunk的,或者是SZA的…
透過音樂,你彷彿能看見一個下班後Chillguy的精神樣貌。
他窩在自家沙發裡,對明天沒有期待,也不關心鄰居。
給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一定是半瓶以下的,就像自己一瓶子不滿半瓶子逛悠的人生。

對於這樣的Chill guy來說人生不精緻事不可能的。
毫不意外的Chill guy還有自己自己的穿搭攻略,以它為標籤的穿搭指南層出不窮。
Chill guy可以是穿著始祖鳥或凱樂石的戶外人;
可以是帶著頭巾的說唱小子;
哪怕只是簡單的衛衣也要擺出自己的態度。

和流行文化深度巢狀的Chill guy簡直是中產小子附身。
甚至有人,認為如果Chill guy有真人版本,那隻能在Kenya和馬斯克之間二選一。
說白了,不管是才華還是金錢高低有一項,不然Chill guy和乞丐的區別確實很難界定。
當你直視Chill guy久了,多少感覺到一種重影,一時間難以分辨Chill狗頭和美團袋鼠的區別。
這才是最令人破防的部分,當你以為自己是Chill guy時,實際只是拼好guy。
最怕莫過於,當你以為自己是個雙手插兜雲淡風輕的小帥時,實則是個走投無路的Homeless。
悟透這點的部分Chill guy使用者算是殘酷的現實生活中再次感受到什麼是雪上加霜。
他們不用別人告訴自己,一切的雲淡風輕都是偽裝,和真正的Chillguy不同,他們只是看著Chill實則是失去了所有力氣和手段。
至此,他們在網際網路自嘲的更狠了:
Bro以為自己是Chill guy,實際是出生布萊恩。
我無所畏懼,因為我沒得可選。
無論如何定義chill guy,它的發展趨勢都已經逐漸背離了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本心。
這個由藝術家菲利普·班克斯(Phillip Banks),2023年在Twitter上釋出的角色,雖然是從始至終的Chill。
在最開始並沒有什麼水花,直到它在2024年8月以TikTok使用者“blitzerzz”的一段剪輯影片為契機爆紅。
當Chill guy成了虛擬貨幣的那一刻,就像是一個質變的節點。
它成了一種身份的符號而非是態度本身。
至於Chill guy存在的意義是什麼,一個Reddit使用者的帖子就能很好的詮釋這一切。
對這個被Chillguy拯救的哥們來說,遇到Chill guy的瞬間純屬意外,彼時的他正處於人生的低谷。
工作不順,感情遇阻,財務焦慮,倒黴到喝涼水都塞牙,一整個emo了。
直到有一天,他在無聊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了這個簡陋的,甚至有點蠢的chillguy。
“我先是對這條穿著牛仔褲的狗翻了白眼嗎,但接著…… 某種東西在我腦海裡綻開,
彷彿有人告訴我,你也可以僅僅是活著,而不需要對一切感到崩潰,實際上,這是可以做到的。”
他在那一刻感受到一種頓悟的能量,這也許是一種chill power,抽象在於他也真的在那刻被一個網路熱梗治癒了。
從那之後他就成了一個Chill guy的佈道者。
這就是Chill guy的真身,它只是一種態度,對你低吟“ 哥們是個Chill guy,Keep calm, and carry on. ”
如果這篇文章沒火也沒關係,這是我第一次寫,而我也是一個Chill guy。
設計/視覺 Lvv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