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作者:李劼 來源:知乎
中國“世界工廠”的根基在於語言(沒錯,就是中文)。
你像那什麼“發電量”啦,“人口紅利”啦……都是表象。
真相就是我說的,語言優勢。
甚至於,很大程度上,就連“人口紅利”都源自語言優勢——
中文有利於將不同領域的詞彙傳播開,有利於以極高的效率和極低的成本,培養和使用多領域跨專業人才(至少是量產基層從業人員)。
這才是真正的“人口紅利”。
首先宣告一點,我自己的本專業是法學,職業是律師,接下來,我要舉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
請大家看一個詞語:表尺。
不考慮任何專業背景,像什麼理科,工科,機械,軍事……一概不考慮,就只從語文的角度來分析:
表——表示,表達,表格。
尺——尺子。
這兩者結合,就純靠猜啊。
總之,應該是一個外表長得像尺子,搞不好上面還有像表格一樣的東西,起到標識,標示,並且確定某種標準的玩意兒。
答案揭曉:別名“標尺”,用於槍炮等武器,瞄準系統的一部分。
長這樣,確實很像一把尺子,一格格的刻度也確實像表格:

你就說猜的準不準吧。
作為對比,我百度了“表尺”的英文單詞——rear sight。
你看,跟“表格”(form),“表達”(deliver,express),“尺子”(ruler),風馬牛不相及。
再舉一個例子,另一個詞語,這個是我本專業的了啊——訴訟代理律師。
還是像剛才那樣,不考慮專業背景,只考慮語文。
訴訟——訴,告訴。訟,爭訟,詞訟,訟棍,合起來就是打官司。
代理——代為處理。
律——法律,律令。
師——老師,技師,專業人士。
那麼,訴訟代理律師就是“代替別人去處理官司事情的專業人士”。
怎麼樣?又猜對了吧?
好的,我又百度了一下,訴訟代理律師的英文是“attorney”。
跟“訴訟,官司”(lawsuit或者簡稱suit),“代理”(agent),“律師”(lawyer)這幾個詞彙那是長得一點都不像。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了,那不是有lawyer(律師)嗎?
我跟你說,“訴訟代理律師”是專業表達,特指出庭參加訴訟的律師,表達的是法庭上的身份和角色。
我們平時說的“律師”是統稱,俗稱,不是專業表達。
不信的話,你看法律文書,上面都是“代理人”,“委託代理人”,“訴訟代理人”這類專業表達,而不是籠統的一律稱為“律師”。
而且,還告訴你一點,上面那個單詞attorney,它的詞源來自拉丁文。
不僅如此,你像什麼生物,醫學,化學等等領域,大把逼格高一點的,你去找拉丁文——
不信的話,最方便驗證的一個地方,醫院,你去看各科室的牌子,看英文標牌,你會覺得大學英語四六級白學了。
那麼,這跟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有什麼關係?
那就是隔行如隔山——語言文字意義上的隔行如隔山。
我可以這麼說,任何一個人,不論你是文科理科,只要你有高中文化程度,只要你上過語文課,哪怕課上是偷偷看小說,你給我三個月,只要三個月,我保證能把你訓練成合格的律師助理——
國家要求的什麼法學專業,司法考試,本科學歷,那是另一碼事。
我這裡只說實際應用水平。
只要你有語文水平,自然有辦法給你調教出專業水平——
這一在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最不起眼的,最習以為常的現象,恰恰是我國最大的優勢。
多的不說,只說我自己以及身邊的例子:
當我滿嘴“利息”,“展期”,“連帶保證”,“融資”,“放款”,“銀行團”的時候,我就是代理“金融借款糾紛”的“金融律師”。
當我滿嘴“變壓器”,“受電弓”,“調諧器”等等亂七八糟玩意兒的時候,我就是為電力集團代理“買賣合同糾紛”的“合同專業律師”。
當我滿嘴“手術”,“脊神經”,“脛骨骨折”的時候,我就是代理“醫療事故糾紛”的“醫療律師”。
你發現沒,從頭至尾,我一直在用中文,我不用考慮什麼拉丁詞源。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我顧問單位的銷售員,在經過我們簡單的交代之後,能獨立代公司處理常規的強制執行事項。
通的,都是通的,至少在大規模海量的基層從業人員方面,通的。
中文在承載和傳播資訊方面的優勢和效率,使得幾乎每一箇中國人都能成為“啥都知道一些”的“通才”——
這其中的大部分甚至都能達到基層從業人員的水準。
我在還沒摸過槍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並理解“表尺”的概念,等到某一天,你塞給我一杆步槍,或者一門迫擊炮,是不是自帶幾點熟練度?
可以這麼說,一箇中國人,只要高中畢業,不考慮准入門檻,只說實操水平,“文”能去當律師助理,“理”能去當科研民工刷試管,“工”能去廠裡打螺絲開機床,“醫”能揣一本《赤腳醫生手冊》救急,“兵”能去合成旅。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有信心。
你在別的地方找不到這麼大規模的“通才”儲備庫。
你在別的語系,語種,語言環境下,找不到這麼高效率的“基層從業人員培養體系”。
中國哪怕就是落後了,曲折了,坎坷了,最終也必定能夠東山再起,迎頭趕上,靠的就是這種刻在語言文字裡的效率優勢。
把一個個字母從左到右線性排列是一維文字。
中文是把筆畫在一個方框內平面排列的二維文字。
二維對一維,這是維度的優勢。
高維度也有“走彎路,睡大覺”從而被低維度“打悶棍”的時候,但維度本身的差異是客觀的,是不得不承認的。
龜兔賽跑,你可以指望兔子睡覺而贏一時,但是,從科學的層面,從物種優勢,你不可能跑贏兔子一世。
我的女兒才讀二年級,她跟我討論合成旅,洲際彈道導彈,多功能步兵戰車,惡性腫瘤,胃腸鏡,醫保,有期徒刑,死刑,一級建造師,自行式房車,拖掛房車……你敢信?
你數數這都跨多少個領域了?什麼叫“語言文字無障礙”啊(戰術後仰)?
我可以說,沒人意識到這一點。
在以前,在西方世界主導前幾次工業革命的時候,這個問題還不明顯。
而到了現在,這一點是越來越明顯。
這就是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隨著專業科技,專業詞彙,專業表達,專業壁壘的日益增長,語言文字在消弭這些區分,溝通這些領域方面的差距就越來越明顯。
一維的線性文字會因為“最佳化”不好而越來越卡,二維的平面文字則還有大量的“儲備記憶體”。
唉,每次這種問題,總有低估中文維度的。沒辦法,我只能請大家再玩一次我設計的這個遊戲。
就是把下列中文表達翻譯成任何一種用字母表達的語言(文字),又或者,你拿任何一種用字母表達的語言(文字)編一個跟我說的中文表達相似的:
1.箭。
2.火箭。
3.冰火雙箭。
4.金木水火土五行箭。
5.金木水火土風光暗全能元素箭。
6.天道共鳴全能元素裂天蹈海懲惡揚善大至大勢所向披靡滅魔箭。
7.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治箭。
8.壞疽隱痛咳痰便血發熱血栓梗阻套疊積液脫皮橫紋肌溶解醫學箭。
9.淬火鍛造冷軋電鍍澆鑄熔噴自緊一體成型工程箭。
10.雷鋒班邱少雲排楊根思連臘子口英雄營葉挺獨立團滿廣志藍軍旅軍魂箭。
像上面這些中文表達,但凡學過語文的中學生,中二少年們,再加上別的領域別的學科一些詞彙(其實還是中文),編起來一套一套的。
你要是不服,可以拿到那些用字母表達的語言的國家,也找中學生,甚至於可以找相關專業的大學生(比如法律,醫學,西點軍校,麻省理工)。
你叫他們也試著編,把自己本專業的詞彙編進去。
你只管說你會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俄文,行行行,都OK,我都認。
請看圖:

你出的題,我已經嘗試了,我出的題,你也試一下?
你出題,我敢陪你玩,因為我有一個底氣,就是,哪怕我錯了,錯的再離譜再搞笑,也是錯在專業領域內。
你可以說我猜的不對,但你不能說我猜的跟數學和化學無關。
只要還在領域內,哪怕是錯的,哪怕只有10%甚至1%沾邊,也好過0。
我從來沒否認過其他專業的重要性,也從來不認為只靠一門中文就能替代一切學科。
我的觀點打一開始就明確了,是“承載和傳播資訊更有效率”,而不是替代。
就算你出的題我猜錯了,那也是錯在領域內,比那些連猜都沒得猜的更接近知識,更接近科學。
這恰好證明了我說的,起步就自帶幾點熟練度。
但是,我出的題,你玩玩試試?
別說涉及到的專業詞彙,搞不好僅僅只是語言層面上,你都不敢也不知道怎麼開口。
你哪怕編一個“ice and fire double arrow”(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該不該用複數形式),我都算你有勇氣有熱情。
可你不接,而是出題反嗆我。
你對語言文字的膽量和熱情連我二年級的女兒都不如,她都敢猜。
大家看,這就是以中華文明為榮的人(比如我)跟不服中華文明的人(比如他),在境界,膽魄,以及語言文字水平上的差距。
評論區好玩的很,一堆拿漢語考我的。
我懂,你們無非就是窮舉法,一定要找到那些光看文字猜都猜不準甚至猜不出意思的中文。
你們能找到嗎?那當然能找到啊。
但是,回到開頭,仔細想一想,我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我要表達的是“只需要學一門漢語就相當於學會了一切知識,漢語可以取代一切知識”嗎?
顯然不是啊,我的觀點是“漢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更容易承載和傳播資訊,更容易打破專業壁壘”。
那麼,如果有人不服,想反駁我,需要做的不是找到那些猜都猜不了的字和詞(不用找,我承認肯定有)。
你需要做的是反過來,從字母語言裡面找出大量的例子,像我這樣演示給大家看:
你看啊,首先,這幾個字母,通常代表什麼意思,容易讓大家聯想起什麼什麼。
那幾個字母,通常代表什麼意思,然後,把這些合起來,可以猜測大概是什麼意思。
你做得到嗎?能找到這些海量的詞彙和概念嗎?你找不到或者找到的不夠多不夠廣不夠專業,有什麼用呢?
我從來不否認漢語裡面也有猜不透的東西。
但我依然認為,即便有猜不透的,也比字母語言裡面的少,程度更輕,壁壘障礙更容易打破,更有效率,更輕鬆。
比如:
1.函式,代數,幾何,公約數,對數——就算我猜不準又怎樣呢?
就憑裡面的“數”和“幾何”,我起碼知道這是有關數學和計算的概念。
起手就排除了歷史,地理,生物,農林養殖,食品,醫療等等領域,是不是一下子就縮小了範圍?
2.套接字——就算我再不專業,只知道“字”,我也聯想得到跟“符號,表達”有關。
那麼,跟符號和表達有關的領域有哪些?計算機?資訊工程?傳媒?
但無論怎麼樣,我不會猜到生物醫學制藥領域去吧?你看,還是縮小了範圍,節省了精力。
3.魯棒性——就算我實在是不確定“魯”是什麼意思,我就光看“棒性”,“棒”和“性”的結合,我也猜得到是在描述“很棒很棒的特性”。
那麼,什麼時候需要強調“很棒很棒特性”?
那肯定是在有對比,有對抗,有承受忍受的情景下才需要嘛。
大致猜一個“有很強的耐受性”就差不多了。
4.頭寸——你就算不告訴我這個詞是金融領域的,我純靠猜啊。
第一,是“頭寸”而不是“寸頭”,那就說明跟美容美髮這個領域無關。
第二,“頭”通常表示靠前,靠上,比較重要之類的意思(比如,頭部,首腦,前頭)。
“寸”而不是“尺,丈,整”,那就意味著是比較少的一部分。概括一下,就是“在前面的比較少的一部分”。
至於到底是在什麼前面,一部分什麼,是你給我還是我給你,不好意思,猜不出。
但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啊,就兩個字啊,大哥,能猜成這樣而不是猜成“豬頭肉”,能摸到專業的邊,總好過在專業壁壘之間轉圈圈吧?
5.鈾——我就算實在沒轍了,光看這個“金”字旁,起碼確定這玩意兒不能吃。
不能吃的東西一般集中在哪些領域?又有哪些領域的詞彙和概念用這種金啊石啊的偏旁特別多?
差不多就化學,冶金,鍛造之類的吧?能錯多遠呢?我總不至於猜到“賣油郎獨佔花魁”那裡去吧?
6.借用併發揚評論區裡一個例子,坤跳野毛雞(瞎編的)——你就算前面一串看不懂,一大把年紀就知道找雞,就憑“雞”字,好歹能大膽猜一把,這玩意兒是下蛋的。
擱專業領域裡面,你都能猜到下蛋這個層次了,登堂入室了啊有沒有?
7.苯——老實說,我不知道這啥玩意。
但是,看在它有個草字頭的份上,我只能猜是跟草有關。
要麼是草本植物裡面提取出來的(草本精華)?要麼是草本植物散發的(香味)?
發現沒,就光這麼一猜,已經涉及到提取,揮發這樣的化學概念了。
8.硝——石字旁的呢,那就是跟石頭有關嘍。
跟石頭有關,要想搞到手,應該免不了挖呀,選呀,砸呀,篩呀,切割呀,研磨呀……
你看,製備過程都快猜出來了。
9.星期八——漢語瞎編的,因為英語是“構詞法”,而漢語是“組詞法”。
由於字母語言沒有“字”這個層級,單詞都是字母構成的,漢語卻可以用字來組詞。
所以,漢語可以用“星期加數字”這種結構來組詞,造詞,但不論怎麼組怎麼造,只是在原有漢字基礎上的組合,不會增加新的漢字,不增加負擔(你就算編成“星期坤”那也是原有漢字的組合,不用造新字)。
英語裡面沒有“星期加數字”這種結構,就編不出來。
當然嘍,有一個辦法,就是造一個新詞,新詞造多了,負擔就重了,記憶體要溢位了。
難到這些還不足以證明我說的“更有效率,更方便,更低成本,更容易打破壁壘”?
不管是你們考我,還是我自己舉例,我已經努力證明了自己的觀點。
那你們呢?你們也證明啊?我前面出的那些題,你們倒是接啊?
你們拼命想舉出極端例子證明我“無能”有什麼用呢?況且,用極端例子真的能證明是“無能”嗎?
你要是不服,想證明更厲害,那你的功夫應該放在“更能,超能”上面。
喏,我給你們機會了啊,我出了題啊,你們接招啊。
甚至於還有些人,像被踩了尾巴一樣,瘋狂的想要我承認自己“不能”,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這些人非要摁著別人的頭承認“不能”,而不是證明自己“也能,更能”?
咋的?莫非不是“像被踩了尾巴”,而是“真被踩了尾巴”?
話說,我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連續爆出播音的質量問題,有沒有可能,他們一線工人越來越多“現代文盲”?
別爭那些虛的,搞點實際的,要麼翻譯,要麼創造,好好體驗一下“字母—單詞—句子—文章”跟“筆畫—字—詞—句—文章”之間的區別,好好體驗一下維度區別。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表達:
中文就是我們的語言和文化優勢。
能發明中文(漢語)就是人種優勢。
我們身處一個重視教育教化的文明,這就是體制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