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譜!法國國民早餐在英國賣出金子價,它憑啥?!

身在倫敦的家人們,當你路過咖啡店,想點一杯拿鐵順便來一個羊角麵包墊墊肚子時,有沒有被菜單價格嚇出一個“法式哎喲”?
是的,你沒看錯,一個普通羊角包(不帶芝士、不帶火腿、不帶情懷)在倫敦某些“高街烘焙店”裡,能賣到£5、甚至£8,甚至£12!
喂!這不是吃早餐,這是在吃奢侈品
就問,法國國民麵包怎麼在英國就被吃成了貴婦專屬呢?!
別急,一口“酥香脆”的羊角包背後,有一整套“烘焙階層”故事。
雖然我們一提到羊角包,腦中自動浮現巴黎街頭、紅色遮陽棚下的法式早餐場景,但羊角包的發源地,其實是奧地利。
故事要追溯到17世紀,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圍攻維也納,結果被奧地利人巧妙擊退。據說為了慶祝勝利,麵包師傅靈感一來,做出了一種“模仿新月形”的麵包,象徵打敗敵人。
據說,這個“麵包版歷史小劇場”後來隨著奧地利公主瑪麗·安託瓦內特嫁入法國,傳到了巴黎。
法國人一吃,驚為天人,立刻接過“版權”並升級包裝。
就這樣,croissant被法國人一手養大,從“反侵略麵包”華麗變身為“法式浪漫早餐代表”。
想做一個合格的羊角麵包,我們需要麵粉、黃油、糖、酵母和鹽,配合極其耐心的手藝,以及,不怕黃油爆表的內心。
而最關鍵的步驟叫“層層摺疊裹黃油”,就是把麵糰跟黃油反覆摺疊、擀開、再摺疊,大概三折三擀三次,最後形成幾十層酥皮。
這才有了我們一口咬下去“哇哦酥到掉渣”的口感。
聽起來確實辛苦,但實際上,一個羊角麵包真正的材料成本大約只要幾分。法國家庭甚至常常自己在家做,或者去街角小麵包房買一個熱騰騰的現做款——平均價格1歐左右。
沒錯,那邊是“老百姓早餐”,這邊是“精品消費陷阱”。
那為什麼在英國,它貴得像吃金子?
答案很簡單:品牌、裝修、營銷、還有人們願意為“精緻”買單的心態。
舉幾個例子對比一下,當你在Pret買一個羊角包,外帶價格大約是£2.70,堂食則要£2.95;在星巴克,價格也差不多,外帶 £2.85,堂食 £3.00
但如果你進了一家“看起來很法式”的連鎖,比如Gail's,價格立馬飆升。

普通羊角包可能不到£4,但如果點個杏仁羊角包,堂食要價就到£4.60,外帶也要£3.90

更高階的比如強調“正宗法式”的烘焙品牌Oree,一個巧克力羊角包就能賣到 £4.95👇

還有非常有名法國甜點男神Cedric Grolet,他那款在社交媒體上刷屏的原味羊角包,在他倫敦的店裡,售價高達£8
有博主去打卡後坦言:“好吃是好吃,但除非裡面藏了珠寶,我真的無法說它值。”
最後壓軸的,是倫敦奢侈地標Harrods百貨的版本——加入金箔點綴的“貴婦級”羊角包,標價£12。是的,十二英鎊,吃一個麵包。
來,總結一下,在倫敦,如果你坐在一家看起來“氛圍感滿滿”的麵包店點一杯燕麥拿鐵+一個杏仁羊角包,你很可能沒等肚子飽,錢包已經瘦了,嗯,£10已經飛走了。
不過話說回來,千萬別以為法國人天天花€5+吃羊角包。
在巴黎的日常生活中,一杯濃縮咖啡大約€1~€2,一個羊角包也就€1~€1.5,早餐搭配下來 €3~€4 搞定,優雅、不破產、可日復一日
雖然法國人也可能會為“金箔”買單,但他們更在意的是麵包夠不夠酥,咖啡夠不夠濃,陽光夠不夠好坐一上午發呆!
所以巴黎街頭最常見的畫面是老人家穿著毛呢外套、叼著羊角包、看著報紙,心無旁騖地喝一杯黑咖啡。
那麼,那些賣成貴婦的羊角麵包到底是誰在買呢?
它們的消費者,買的其實不僅是麵包,而是一種被“巴黎感”環繞的精緻生活吧

所以,人們還是偶爾會被誘惑走進些咖啡店,即使知道那隻羊角包不值那個價也願意為它:
掛個濾鏡,拍個照片,再發個朋友圈配文:“今天也要像法國女人一樣精緻。”
說到底,這是一場關於消費心理、情緒滿足與身份認同的隱形較量,也是羊角麵包會變成“貴婦麵包”的原因吧。
-END-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femail/food/article-14534607/breakfast-pastry-pence-France-uk-high-rise-posh-bakeries.html

文|閃電

「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