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黃仔 | 撰稿: 悲催的鉈寶寶 | 責編: 阿月
本文轉載自:果殼(ID:Guokr42)
你有沒有注意過,不管男褲女褲,褲子的門襟基本都開在正面的中間?
男褲開中間可以理解,大概由於身體構造原因,尿尿方便吧;但女褲到底為啥也是前開口呢?

▲圖片來源:Giphy
於是我展開了調查,並寫出了這篇波瀾壯闊的女褲發展史。

沒有性別的褲子
最早的褲子,是沒有性別之分的。
先秦時候,大家上身穿「衣」,下身穿「裳」。如果你膽敢撈起別人的裳,會看到「脛衣」,字面意思就是小腿穿的衣服。這個東西是褲子的雛形,沒有褲襠,沒有褲腰,就是兩隻分開的褲管,覆蓋小腿附近,上端用帶子把它固定在腰上,主要起個保暖作用,跟護膝有點像。
男人女人的腿都長得差不多,這個「脛衣」自然也沒有性別之分了。

脛衣復原圖
▲圖片來源:《中華遺產》2017年11月
但是在北方遊牧地區,為了更好地保暖、騎馬,人們穿的就是有褲襠的褲子,也是用繩子系在腰部的。
本來這是人家遊牧民族的服裝,但到了戰國時候,趙武靈王為了打仗方便,提倡「胡服騎射」,中原地區的人們也開始拋棄「脛衣」,穿上有褲襠的褲子。
到這個時候,褲子也是不分男褲女褲的,窮到全家共用一條褲子的情況也是說得通的。

福州南宋的黃昇墓出土女用開襠褲(左)、合襠褲(右)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從無性到男性
對廣大勞動人民來說,褲子能穿就行,不追求男女款式;但對於有身份的人來說,就有更上一層的追求了。
比如西方的貴族,女性穿裙子,褲子則變成了男性專屬,褲子的設計當然也完全貼合男性的身體特徵、生活習慣。
早期的男褲(也就是幾乎所有的褲子),也是透過繫帶或吊褲帶來固定在腰間。後來有了奢華的天鵝絨、斜絲緞面這種有彈性的布料,跟瑜伽褲一樣,不需要帶子固定了,腿伸進去就能穿穩。

▲沒有門襟的貴族男褲丨安託萬-讓·格羅
那現在褲子的開口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20世紀前後,貴族階級沒落,資產階級興起,他們追求簡潔合身的褲子,也為了在外表上跟穿緊身褲的貴族區別,現代西裝褲誕生了。
為了符合人體的腰臀比,西裝褲的臀圍部分佈料多、腰圍部分佈料少,這就導致了布料縫合起來後,腰圍比臀圍小,屁股塞不進去怎麼辦啊?
那就給褲子開個門襟,讓褲腰可以臨時擴大一下,把屁股塞進去後再用拉鍊、紐扣收緊腰部。

這種情況又另當別論
▲圖片來源:Giphy
至於開口位置為什麼在正前方,主要也是考慮到男性尿尿的時候比較方便。

從男性到全民
本來,女人穿裙子,男人穿褲子,可以一直這樣持續下去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打響了——男人去前線打仗,女人走出家門工作維持世界運轉。但穿著裙子騎車、騎馬、操作機器,總歸是不方便也不安全。
工人姐妹們,讓我們脫掉裙子,穿上褲子吧!

一戰中的女性機械師
▲圖片來源:theworldwar.org

一戰中的女性工人
▲圖片來源:library.ccsu.edu

一戰中的女性工人
▲圖片來源:National Records of Scotland, GD1/1011/61
新時代女褲的設計,基本參照了現有褲子,也就是男褲的設計:版型上適當收緊褲襠、褲腰、褲腿,更方便進行體力勞動。
但改良版女褲又面臨了那個問題:褲子腰圍比臀圍小很多,屁股塞不進去,怎麼辦?跟男褲一樣,在前門襟上開個口唄。

現代女式原型褲結構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

女褲的門襟,應該在哪裡?
現代褲子最開始是為男性設計的,門襟開在正前方屬實是「沒想太多」,但這個設計,可能會讓部分人「想太多」。
在女褲剛加入門襟設計時,和男褲一樣的前門襟被認為「過於陽剛」。因此,在上世紀的一段時間裡,流行過一陣子女褲側開口的設計,你的女性長輩,可能就穿過側開口的女褲。
這種女褲的「臨時開口」一般在褲子的右側,有的採用兩顆紐扣的閉合方式,有的採用拉鍊加一顆紐扣的閉合方式。

▲一款側開口的女褲
好處是很明顯的:不論站著還是坐著,褲子的小腹部分都很平整貼合。
那為什麼當下的女褲,門襟開口又回到了正中間呢?
歷史資料沒有告訴我們,但穿過側開門襟女褲的人有話要說:
褲子開口在側面,單手操作難度高,雙手操作又傷腰,內急的時候欲哭無淚。
坐下的時候,側面的扣子很容易崩開。開口側的褲兜,根本不能裝東西,否則上廁所蹲下的話很容易掉出來。
最終,女性用腳投票,在「好看」與「方便」中選擇了後者。現在,日常穿著的休閒女褲,基本都是前開口的,只有一些強調設計感、熨帖感的女褲和半身裙,保留了側開口的設計。

現代女褲門襟的多種設計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5]
至於說前門襟設計「過於陽剛」觀點……僅就字面意思而言,「陽剛」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像是個壞事啊?

作者:悲催的鉈寶寶
編輯:李小葵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原標題:女性又不站著尿尿,為什麼褲子的開口都在正前方?


參考文獻
[1] 蘆茵. 中西方褲子文化比較[D]. 清華大學, 2004.
[2] 閃雅潔,賀陽. 兩隻褲管——脛衣考辨[J]. 藝術設計研究, 2023(01):48-54.
[3] 華梅. 中國服裝史[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7.
[4] 李楠. 現代女裝之源: 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12.
[5] 宋金英. 裙/褲裝結構設計與紙樣[M], 上海: 東華大學出版社, 2022.
[6]bellatory.com/fashion-industry/A-History-of-Trousers-and-Pants-in-Western-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