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廣告報價衝上熱搜,小米回應;傳賈揚清AI創企賣身英偉達;谷歌回應安卓閉源|極客早知道

安卓停止開源?谷歌:簡化開發不是閉源,將繼續釋出原始碼

3 月 27 日,據安卓領域專家 Mishaal Rahman 在垂類網站 Android Authority 釋出的文章,谷歌證實,下週起谷歌將開始完全在內部分支機構閉門開發安卓作業系統,此舉是為了簡化安卓作業系統的開發。
谷歌方面確認,這一變化並不意味著安卓將走向閉源,公司將致力於釋出新安卓系統的原始碼。變化的其實將是特定安卓元件公開發布原始碼的頻率。
Mishaal Rahman 在文章中指出,這一變化對普通使用者和應用開發者的影響微乎其微。唯一影響的是向 AOSP 貢獻程式碼的第三方開發人員,他們可能更難跟蹤谷歌對安卓所做的更改。對於眾多安卓手機廠商而言,因為早就與谷歌簽署協議,並非使用 AOSP,所以手機廠商影響也有限,各類谷歌服務也將正常提供。(來源:澎湃)

小米王化回應雷軍「廣告報價」被資料平臺曝光:雷總並未有計劃接商單

3 月 27 日訊息,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 @ 王化 在微博發文,對某資料平臺曝光雷總的廣告報價作出回應,該話題一度衝上熱搜。
資料平臺曝光的雷軍廣告報價,1-20s 廣告報價 37 萬,21-60s 廣告報價 38 萬,60s 以上廣告報價 42 萬。王化稱,甚至還有品牌方的朋友來找自己求證。
王化回應稱:「我們對相關平臺單方面行為不予置評!在此強調,雷總作為小米集團創始人,非常願意為體驗過的優質國產品牌真誠打 CALL,但並未有計劃接商單,該平臺也並無許可權代接商單。如果哪天雷總有此計劃,我一定第一個找凡客 @ 陳年。」(來源:新浪財經)

TikTok 宣佈擴大歐洲電商業務,進軍德國、法國和義大利

3 月 28 日,據路透社報道,TikTok 宣佈,TikTok 電商將於下週一面向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的使用者推出其服務,進一步擴大在歐洲的服務覆蓋範圍。目前,TikTok 在美國還存在被關閉的風險。
TikTok 電商自 2021 年起就已在英國上線。2023 年 9 月,該平臺在美國推出,並在去年的假日季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不過,由於美國「不賣就禁」法律要求字節跳動為 TikTok 美國業務尋找買家,TikTok 在美國的前景面臨不確定性。
其實,TikTok 電商一直在努力吸引更多歐洲賣家入駐其平臺,目前該平臺上的許多商家直接從中國銷售產品。
「在法國、德國和義大利,我們已經在與商家合作,讓他們的產品在我們的平臺上線,TikTok 電商將於下週一開始面向這些國家的使用者開放服務,」TikTok 電商英國負責人揚・威爾克 (Jan Wilk)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我對歐洲市場的預期是,推進速度會比英國更快,因為四年前在英國上線時,這種模式還非常新穎,我們需要做大量的宣傳推廣工作,還需要嘗試很多東西才能找到合適的模式。」(來源:鳳凰科技)

大量放棄 X 的廣告商正在重返該平臺

2023 年 11 月,IBM 暫停了在前 X(前 Twitter)上的廣告,因為媒體監督機構的報告稱,IBM 的一則廣告出現在宣傳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帖子旁邊。
蘋果、華特迪士尼、康卡斯特、華納兄弟等公司也暫停了該平臺上的廣告,這導致馬斯克感到沮喪,他向廣告商說「滾開」,並堅稱他不想讓他們回來。馬斯克後來聲稱,他的粗言穢語更像是在強調言論自由。
此後,馬斯克成為特朗普總統的高階顧問,並擔任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
現在,X 有望在 2022 年馬斯克上任後實現廣告增長的第一年。據 eMarketer 稱,X 預計將在美國創造 13.1 億美元的廣告銷售額,同比增長 17.5%。全球的情況也類似,銷售額預計將增長 16.5%,達到 22.6 億美元。
Emarketer 首席分析師 Jasmine Enberg 向彭博社表示,由於大型廣告商紛紛重返廣告市場以討好特朗普政府,部分廣告支出的增長是受到廠商的恐懼心理所驅動。(來源:騰訊新聞)

vivo 宣佈成立「vivo 機器人 Lab」,正式進軍機器人行業

vivo 宣佈成立"vivo 機器人 Lab"進軍機器人行業,計劃 3-5 年打造原型機,未來將推出面向家庭和個人的消費級機器人產品;
vivo 將依託在 AI 大模型與移動影像領域的技術積累,專注研發機器人的"大腦"和"眼睛",讓機器人能"看得懂場景,聽得懂需求,給得了回應";
作為手機廠商,vivo 在移動影像技術、空間感知、裝置互聯和產業鏈整合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能為機器人提供高效視覺感知系統和智慧互動能力。(來源:機器之心)

曝賈揚清AI創企賣身英偉達,員工僅 20 人,身價數億美元

英偉達計劃以數億美元收購 AI 大牛賈揚清創辦的 Lepton AI,該公司主營英偉達 GPU 伺服器租賃業務,員工僅約 20 人;
Lepton AI 成立於 2023 年,由"Caffe 之父"賈揚清離開阿里雲後創立,已獲 1100 萬美元天使輪融資,向創企提供 GPU 和 AI 應用構建管理軟體;
分析認為此次收購是英偉達進軍雲服務和企業軟體市場戰略的一部分,旨在應對 AWS 和谷歌等雲服務商開發低價替代晶片的競爭。(來源:智東西)

OpenAI 宣佈升級 GPT-4o 並面向所有付費使用者開放,免費使用者仍需等待數週

3 月 28 日訊息,OpenAI 今日釋出公告,宣佈為 ChatGPT 中的 GPT-4o 帶來了一些功能上的更新,並確認升級版 GPT-4o 已面向所有付費使用者開放,而免費使用者還要再等幾周。
GPT-4o 本次更新聚焦四大核心部分:
  • 多指令解析最佳化:顯著提升對包含多重需求的複雜指令理解能力
  • 技術問題處理增強:強化複雜技術及程式設計問題的解析與解決方案生成
  • 邏輯推理與創造力提升:增強創新性思維與跨領域知識融合能力
  • 互動介面精簡:減少表情符號使用頻率,最佳化專業場景對話體驗(來源:網易)

人形機器人生產節奏漸趨明確,多家公司佈局絲槓產品

行星滾柱絲槓被視為人形機器人的「關節」與「肌腱」,用於實現旋轉與直線運動的轉換。其應用於人形機器人關節驅動和運動控制,如手臂、腿部以及靈巧手等,是實現精準移動和穩定支撐的重要部件。
從產業鏈人士處獲悉,按照當前的價格標準,在一臺人形機器人中,絲槓的價值量佔比約為 20%。目前雙林股份、五洲新春等多家上市公司已縱向切入行星滾柱絲槓業務,但該賽道尚屬藍海階段,頭部供應商尚未形成。
與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一樣,供應鏈還處於小規模試錯、「投石問路」階段。但是,隨著人形機器人的生產節奏漸趨明確,在尺寸與效能之間實現更好平衡、成本更低的絲槓產品,有望獲得更大競爭優勢。(來源:上證報)

任天堂釋出「Nintendo Today」官方資訊 App

3 月 27 日訊息,在備受矚目的任天堂直面會(Nintendo Direct)的尾聲,任天堂公司意外公佈了一款全新的官方移動應用程式——「Nintendo Today」,旨在為全球玩家提供一個集中獲取任天堂各類最新資訊的官方渠道。該應用將同步登陸 iOS 和 Android 移動平臺。
任天堂官方對「Nintendo Today」的描述是:「這款智慧裝置應用程式就像一個每日日曆,它將為你帶來喜愛(來自特定系列)的任天堂遊戲及角色的豐富內容,包括最新訊息、相關影片以及趣味漫畫等。」
此次釋出正值任天堂業務蓬勃發展、多線並進的關鍵時期。除了計劃於今年釋出備受期待的新一代遊戲主機外,公司近年來已成功將觸角延伸至主題公園、動畫電影等領域,並陸續推出瞭如「Alarmo」鬧鐘應用、「Nintendo Music」流媒體音樂服務(同樣是移動應用)等創新產品,甚至還開設了官方博物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推出一款能夠整合所有官方資訊的應用程式,無疑能幫助使用者更便捷地追蹤任天堂的多元動態,顯得十分合乎時宜。(來源:IT 之家)

「iPhone Fold」或將採用創新的抗變形非晶態金屬玻璃鉸鏈

上週有報道稱蘋果的書本式可摺疊 iPhone(我們暫時稱之為「iPhone Fold」)將使用液態金屬鉸鏈來提高耐用性並幫助最大限度地減少螢幕摺痕。
據微博賬號剎那數碼報道,蘋果已為 iPhone Fold 的鉸鏈機構選擇了金屬玻璃(非晶態金屬)。行業分析師郭明錤此前曾提到蘋果使用「液態金屬」,這是同一產品的常用營銷術語。
與具有規則、重複晶體原子結構的傳統金屬不同,金屬玻璃具有無序原子排列,更耐彎曲、變形和凹陷的特性。透過快速冷卻技術實現,其獨特結構比鈦合金硬度高 2.5 倍。它還具有光滑、光澤的表面,使其在外觀上與不鏽鋼相似。
此前有報道稱,蘋果的可摺疊 iPhone 展開後主顯示屏尺寸為 7.8 英寸,外蓋顯示屏尺寸為 5.5 英寸。該裝置預計將採用類似於三星 Galaxy Z Fold 的書本式設計,而不是翻蓋式設計。
據彭博社的馬克·古爾曼 (Mark Gurman) 稱,蘋果首款可摺疊裝置售價約為 2000 美元,預計將於明年推出。(來源:新浪)

OpenAI 的作圖功能暴露了 AI 帶來的版權問題

ChatGPT 的新 AI 影像生成器上線僅一天時間,社交媒體上就已經充斥著吉卜力工作室風格的 AI 生成影像。吉卜力工作室是日本一家備受追捧的動畫工作室,曾製作過《龍貓》和《千與千尋》等賣座電影。
OpenAI 的最新更新緊隨 Google 在其 Gemini Flash 模型中釋出類似的 AI 影像功能之後,該功能在 3 月初也引發了熱議,當時人們使用它來去除影像中的水印。
OpenAI 和 Google 的最新工具使重新建立受版權保護作品的風格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只需輸入文字提示即可。這些新的 AI 影像功能似乎重新引發了對多起針對生成式 AI 模型開發者的訴訟的核心擔憂。如果這些公司正在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進行訓練,那麼他們是否違反了版權法?
律師事務所 Neal & McDevitt 的智慧財產權律師 Evan Brown 表示,GPT-4o 的原生影像生成器等產品目前處於法律灰色地帶。Brown 表示,風格並沒有明確受到版權保護,這意味著 OpenAI 僅僅透過生成看起來像吉卜力工作室電影的影像似乎並不違法。
然而,布朗表示,OpenAI 有可能透過用吉卜力電影的數百萬幀來訓練其模型,從而實現這種相似性。即使情況確實如此,一些法院仍在裁定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訓練 AI 模型是否屬於合理使用保護範圍。
《紐約時報》和幾家出版商正在積極起訴 OpenAI,聲稱該公司在沒有適當署名或付費的情況下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訓練其 AI 模型。其他領先的 AI 公司也面臨類似的訴訟,包括 Meta 和 AI 影像生成初創公司 Midjourney。(來源:遊民星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熱點影片
雷軍回應辦雷軍班:第一次我婉拒了,第二次只能勉為其難答應。
點贊關注極客公園影片號
觀看更多精彩影片

更多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