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地時間19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俄羅斯方面持續39天未對全面無條件停火30天的提議給予回應,如果俄羅斯此刻突然表態願加入全面無條件停火框架,烏克蘭將採取對等回應——俄方如何行動,烏方即如何應對。若真正實現全面停火,烏克蘭提議將停火期限延長至4月20日復活節之後。這將檢驗俄羅斯的真實意圖,因為30小時不足以建立真正的信任措施,而30天或能為和平創造契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澤連斯基強調,根據烏軍總司令最新戰報,目前前線部分割槽域俄軍突擊行動仍在繼續,其炮火亦未停歇。烏軍時刻嚴陣以待,實施對等反制,每一發俄軍炮彈都將招致充分回擊。
此外,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19日晚釋出訊息稱,烏克蘭需要俄羅斯進行無條件的全面停火,烏克蘭將以靜默回應靜默,以停火回應停火。葉爾馬克認為,若現在真能實現停火,應將停火延續至4月20日之後,俄羅斯應當永久停火以結束衝突。
此前報道,當地時間19日下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聽取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有關特別軍事行動的彙報時表示,在東正教復活節於4月20日到來之際,從19日18時至21日0時,俄軍將停止所有戰鬥行動。俄方希望烏克蘭方面能效仿俄方做法。
普京表示,俄方的停火行為將能夠檢驗烏克蘭方面對於停火的誠意、是否有遵守停火的能力,以及參加和平談判和消除烏克蘭危機最初根源的意願和能力。

澤連斯基稱烏克蘭全境響起防空警報
據央視新聞報道,澤連斯基19日在官方社交平臺回應俄宣佈停火稱,在俄宣佈停火時,烏克蘭全境已經發出了防空警報。據悉,基輔市防空系統正在運作,有無人機來襲。此前基輔等烏多個地區釋出了防空警報。
據央視新聞報道,烏克蘭戰地記者安德烈·察普利延科19日釋出訊息稱,烏克蘭軍方證實在哈爾科夫方向多個區域,俄軍自18時起已停止開火。

據央視新聞援引“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則報道稱,烏克蘭武裝部隊並未遵守復活節停火協議。
當天晚些時候,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反虛假資訊中心主任安德烈·科瓦連科在其官方社交平臺發文稱,儘管俄羅斯宣佈停火,但俄軍仍繼續向多個方向開火。俄羅斯的大多數襲擊都發生在東部。

俄烏互換246名在押人員
據CMG國際時訊報道,俄烏雙方證實,4月19日當天,俄烏還各向對方移交了246名被俘人員,俄方同時還向烏方移交了31名受傷戰俘,作為交換,15名俄軍被俘傷員被烏方釋放。



調停俄烏衝突
美國還有哪些牌?

據央視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8日表示,如果俄烏當中有一方讓停火談判變得困難,美國將“放棄”繼續進行斡旋,但他“希望”美國不必這樣做。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同一天早些時候說,如果短期內看不到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一致的訊號,美方不會繼續撮合。特朗普表示,魯比奧是正確的,但他對達成協議的前景表現出更為樂觀的態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針對魯比奧的警告,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魯比奧聲稱談判沒有取得足夠進展,但俄方認為談判取得了一定進展,相關對話非常複雜。他說,俄羅斯方面尋求解決俄烏衝突,同時要確保俄方自身利益,俄方對和談持開放態度。
另外據財聯社,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對美方言論表示認可,他寫道:“美國官員表示,如果烏克蘭問題沒有進展,美國將撒手不管。這是明智之舉。歐盟也應該這樣做。那樣一來,俄羅斯就能更快解決問題。”
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說,魯比奧的言論反映出,美國斡旋俄烏衝突的努力陷入停滯。路透社也援引3名歐洲外交訊息人士的話報道稱,魯比奧的表態表明白宮對斡旋日益感到挫敗。
從美國政府對俄烏談判中的態度中不難看出,目前美國發現,似乎從斡旋俄烏談判中難以獲得其期待的效果,但已是騎虎難下,越陷越深。對於與烏克蘭的礦產協議談判也是如此。

4月17日,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經濟部長斯維裡堅科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烏克蘭和美國已簽署與礦產資源協議相關的備忘錄。美國總統特朗普同一天也表示,與烏克蘭的礦產協議將於4月24日簽署,但自今年美烏開展礦產協議談判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雙方就協議內容存在嚴重分歧。
據烏克蘭媒體此前報道,雙方關鍵分歧在於,美國堅持在礦產協議框架內成立的聯合投資基金的未來收益應優先用於償還美國援助而非用於對烏投資,而且美國在未“收回”全部資金前不願做出新的投資承諾。
烏克蘭媒體報道稱,經過烏美兩國技術團隊磋商,美國政府“軟化”了要求烏方償還美國援助的立場,將烏方償還援助的金額從之前的3000億美元降低至1000億美元。
針對俄羅斯,特朗普再次抬出施壓大棒。3月30日,特朗普說他對俄羅斯總統普京“非常生氣”,如果因俄羅斯的原因導致俄烏不能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可能對俄羅斯石油買家徵收“二級關稅”。同一天,特朗普又說,如果澤連斯基試圖拒絕美烏礦產協議“將有大麻煩”。
美國對俄烏雙方不斷施壓,但收效甚微。“我會在一天內結束俄烏衝突!”這是特朗普1月份上臺前誇下的海口。時間已經臨近4月下旬,俄烏停火未有進展,被當成生意做的美烏礦產協議波折不斷。曾被美國強勢地排除在談判桌外的歐洲,又成為可以接受的甩手選項。但在美國副總統萬斯的言辭羞辱和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打壓之下,此時的跨大西洋關係已今非昔比。在極限施壓的招數失效之後,現在的美國還有哪些牌可打呢?
編輯|陳柯名 蓋源源
校對|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CMG國際時訊、財聯社等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