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最近,大理蒼山的“滅絕式採菌子”引發各界關注。遊客渴望體驗“像雲南人一樣撿菌子”的快樂,但是由於人流量和採集規模太大、採集方法不當,這樣的風潮正在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
在“滅絕式採菌子”之前,打卡拍照和旅遊攻略帶來的“打野”氾濫,已經在其他地區造成了生態破壞,如北京郊區北靈山“挖韭菜”對高山草甸的損害,和珠海唐家趕海地海草床面積的急遽縮減。
文|瑪雅藍
“滅絕式”採菌子
最近,大理蒼山的“滅絕式採菌子”引發各界關注。遊客渴望體驗“像雲南人一樣撿菌子”的快樂,但是由於人流量和採集規模太大、採集方法不當,這樣的風潮正在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
在“滅絕式採菌子”之前,打卡拍照和旅遊攻略帶來的“打野”氾濫,已經在其他地區造成了生態破壞,如北京郊區北靈山“挖韭菜”對高山草甸的損害,和珠海唐家趕海地海草床面積的急遽縮減。
文|瑪雅藍
七月,雲南多地進入旅行旺季,此時也是菌子大量上市的季節。當地博主、愛好者們都注意到,今年帶隊採菌子的人突然多了起來,隊伍的規模也迅速擴大,甚至有單次100多人進山的活動。這些隊伍中有每人28元、38元的低價團,也有收費高達2800元的高階團,內容包括保量採摘松茸、米其林廚師烹飪。

浩浩蕩蕩的遊客,和備受歡迎的“爆筐”圖(網路截圖)
傳統的採菌子活動只採集可食用的真菌,但是今年,許多活動的目的變成了體驗和拍照。成群結隊的遊客在蒼山上,不加分辨地採集大大小小、不同種類的蘑菇,擺拍“爆筐”照片展示收穫,然後將蘑菇丟棄在路邊。有的領隊帶隊採集後,還讓大家將包括毒蘑菇在內的所有蘑菇挖坑填埋,稱之為“銷燬”。
樹林底部的松針、落葉和苔蘚則被翻得亂七八糟,暴露出深部土壤。隨著主路附近的蘑菇被採集殆盡,遊客不斷走向更深的山林。

“滅絕式採菌子”留下的一片狼藉(山貓)
這樣的景象讓中國菌物學會成員山貓十分痛心。山貓在蒼山有多年的觀察經驗,平時也做菌物科普教育活動。在社交媒體評論區,他一遍遍對領隊和遊客們解釋:不是不讓採,是要可持續地採,現在的採集方式,正在對蒼山生態造成巨大的傷害。
與動物和植物相比,我們對真菌的瞭解還十分有限,這與真菌獨特的習性有關。我們看到的蘑菇,其實是真菌的子實體,它們在地下還有龐大的菌絲體。子實體就像是菌絲體的果實,有經驗的採集者會注意保護“菌窩子”,即菌絲生長的環境,讓它不斷長出一茬又一茬的蘑菇。

腐殖層中纖細的菌絲(菌菌)
自然之友玲瓏計劃“慢採網路”專案的發起人菌菌在昆明和周邊地區開展真菌人類學研究,並倡導可持續的採集方式。他指出,在短時間的體驗中,遊客無法完全掌握採集方法的細節,就會對真菌造成傷害。
比如雲南人使用的“撿菌子神器”,形狀像個小耙子,許多網路圖片會用它挖菌子。但是實際上,這個工具是拿來防蛇和探路的。“當找到野生菌,或者估計它在那裡的時候,可以用工具輕輕掀開松毛地和腐殖質,找到菌子,再把菌窩子蓋回去。”菌絲暴露在陽光和空氣之中,容易脫水死亡,再也長不出菌子。那些撿完菌子後留下大坑的人,會被後面的人罵“翻屍倒葬”。

丟棄的菌子(山貓)
在一些村落集體所有的森林,採菌子活動還受到村規民約的約束。“村子和村子之間商量,我們去採這片山,你們去採那片山,村子內部輪流採,”菌菌說。除此之外,當地人只在菌子季進行採集,其他季節不採集。菌子的大小也有講究:太小的菌子要留下,等它長大成熟、傳播孢子;太老的、長蟲的菌子口味不佳,也讓它留在原地,滋養山林中其他的生物。
除此之外,運氣、經驗、氣候、地形等不確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過度採集,讓森林有了自我修復的時間。在菌菌看來,傳統的撿菌子活動包含了人與山林的緣分。雲南人將菌窩子的地點視為秘密,在漫長等待中迎來菌子季,然後早早上山尋找,用經驗、耐心與運氣換來找到菌子那一刻的欣喜。但是,隨著撿菌子變成一種消費活動,遊客渴望確切、即時的滿足,導遊也會盡可能滿足遊客的要求。這一刻,無論是外地遊客還是本地導遊,再也沒有人可以“像雲南人一樣撿菌子”。

雲南人喜愛的“紅蔥”,這是一種見手青,需充分烹飪、破壞毒素之後才能食用。(山貓)
無論對人類來說有沒有毒、能不能吃,每種蘑菇都是生態系統中的一環,如分解枯枝落葉、為昆蟲和軟體動物提供食物。真菌的菌絲在土壤中游走,形成錯綜複雜的網狀結構,並與植物結成複雜的共生關係:菌絲從植物那裡獲取碳元素,植物則向真菌提供水分和礦物質。龐大的菌根網路能將整座森林中的植物彼此相連,科學家借用網際網路的概念,將真菌與樹木構成的網路稱為木聯網(Wood Wide Web)。

小菇(山貓)
密切共生的關係塑造著植物,也塑造著真菌。有研究者發現,共生的菌根真菌的不同,會改變草莓或羅勒的風味。菌菌也告訴我:“在雲南,每座山頭都有自己的真菌知識。”比如當地常見的紅菇屬,大家會根據產地判斷能不能吃,因為即便是相似甚至相同的物種,也可能會因為共生的樹木不同,或所處的土壤環境不同,導致產生毒素的濃度不同。
另一方面,一些不同物種的蘑菇會長出相同的外觀,只有透過分子鑑定才能區分,這樣的生物在分類學中稱為複合群。由於這些複雜的特性,我們對真菌的認識還十分不足。一項研究估計,全世界的真菌數量達到220萬~380萬種,目前已得到鑑定的物種只佔總數的3%~8%。
一些真菌分佈區域狹窄,共生或寄生的物種單一,很容易受到破壞行為的威脅。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後許容聚刷到了一條炫耀挖蟲草的帖子,認出那是高原線蟲草(Ophiocordyceps highlandensis):“這種蟲草只有昆明一片有,而且寄主特別單一,只能寄生金龜子幼蟲。”

被遊客踩壞的菌窩子(菌菌)
對真菌的認識不足,也造成了真菌保護地位的落後。在當前我國法律體系下,受到保護的真菌僅有松茸、蟲草、松露、口蘑(蒙古白麗蘑)四類食用真菌。2024年7月,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出臺《野生菌保護利用管理辦法》,規定禁止採集、出售、收購、運輸長度小於5釐米的松茸、牛肝菌和其他未成熟的野生菌。這是我國首個野生菌保護利用管理辦法,但仍然針對可食用真菌。
隨著容易抵達的區域的蘑菇被採挖殆盡,部分領隊和遊客開闢出更多的道路,進一步對森林深處造成破壞。隨意踩踏、翻動也可能傷害其他林下生物,如近危物種水晶蘭。水晶蘭的花朵蒼白透明,它的植株不含葉綠素,自身無法合成養分,依靠真菌共生。

水晶蘭(Monotropa uniflora)。(菌菌)
隨著“滅絕式採集”引發關注,7月2日,蒼山保護區官方回應澎湃新聞稱會加強值守,遊客違規進入核心區、緩衝區將被罰款。但是實際上,在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原本就屬於違法行為,禁止開展除科學研究之外的活動。只有緩衝區外圍的實驗區,才可以開展科研、教學、旅遊等活動。
但目前在大理蒼山一帶,遊客活動的區域原本就屬於實驗區。傳統的法律法規、管理方式,顯然難以適應採菌子體驗這一新興的旅遊需求。
多位真菌愛好者、研究者提出兩項建議:一是完善行業規範,如限定採集菌子的區域、時間和種類,推動其轉向可持續發展;二是網路平臺應當對“打野”內容加強稽核與限制,以免造成大規模的跟風模仿。
“打野”氾濫近些年已經成為普遍問題,不僅在雲南,也不僅限於蘑菇。近日,中國科學院官方科普平臺“科學大院”報道了北京郊區北靈山“挖韭菜”對高山草甸的破壞,這裡海拔高、氣溫低,生態系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在網路平臺上搜索打野(網路截圖)
在珠海,唐家灣網紅趕海地(雞山橋出水口兩側灘塗)恰好是瀕危物種貝克喜鹽草的分佈區域。當地公益組織“無境深藍”組織志願者在現場進行科普宣講,並在部分重點區域佈設警示線,提示遊客注意海草床區域邊界,同時進行攔截和勸阻。但是,在源源不斷被網路攻略吸引而來的遊客面前,這樣的干預遠遠不夠。2023年監測顯示,當年唐家灣海草床面積較2019年減少超90%。

在網路平臺上搜索“趕海”,能看到大量的收穫展示和攻略。(網路截圖)
大理的菌子季從六月開始。經過一個月的採菌子熱潮之後,已經開始有遊客空手而歸,發帖提醒大家“避雷”,或詢問還有哪裡能採菌子。山貓說,最近領隊帶遊客採菌子,都要往山裡走上一個小時,才能開始找到菌子。長期的影響更加令人擔憂。“今年這個狀態,一兩年恢復不了。”他說。
(感謝CHIYO桌、趕尾人、蘑菇偵探、木棉、王庚申、曳尾菌對本文的幫助。)
參考來源:
[1] [英]謝爾德雷克. 菌絡永珍[M]. 羅丁豪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4.
[2] Hawksworth D L, Lücking R. Fungal diversity revisited: 2.2 to 3.8 million species[J]. Microbiology spectrum, 2017, 5(4): 10.1128/microbiolspec. funk-0052-2016.
[3] 楚雄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推進野生菌產業高質量發展——楚雄州出臺野生菌保護利用管理辦法[GB/OL]. https://www.cxz.gov.cn/info/egovinfo/1001/xxgkxt_content/115323000151673132-/2024-0710001.htm. <2024-07-10/2025-07-05>.
[4] “大理的野生菌馬上要被遊客採絕了”,官方回應. 澎湃新聞. https://mp.weixin.qq.com/s/5dTBSv5IupAy2e8S4AhtsQ. <2025-07-02/2025-07-05>.
[5]王新. 數千人湧入割韭菜,北京的這座山被“薅禿了”. 科學大院. https://mp.weixin.qq.com/s/eakww_9FStwzH9en5Qjyag. <2025-07-02/2025-07-05>.
[6] 火爆全網的唐家灣,真的適合趕海嗎?| 唐家灣海草床. 無境深藍BetterBlue. https://mp.weixin.qq.com/s/m5UIXDNboD1kfFaFNo-tWg. <2025-05-22/2025-07-05>.

排版:小雅 / 稽核:雅婷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