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玩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文|雷科技AI硬體組
編輯|三明治
來源|雷科技(ID:leitech)
封面來源|IC photo
最近,董明珠有點忙。
一會是格力空調要跟風美的等老對手接入DeepSeek,一會是“董明珠稱挖人是小偷行為”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不過最引發爭議的還是“格力專賣店”全系改名為“董明珠健康家”,硬生生靠著驚世智慧再次將自己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不過,從董小姐過往的種種舉動來看,此次更名並不令人意外。
作為格力電器的靈魂人物,董小姐的職業生涯與“格力”二字緊密相連,從親自出馬擔任品牌代言人,再到個人IP形象的“帶貨”之路,她早已將自己的個人形象深深烙印在了格力品牌之上。
至於效果嘛…姑且不論這次“董明珠健康家”帶來的軒然大波,類似的場面其實在格力推出手機業務時,我們就已經見證過了。

圖源:微博
江湖上一直流傳著格力手機的傳說,但畢竟銷量不高,見過的人肯定不多,甚至連篇正經評測都沒有,於是乎,為了給大家開開眼界,我在閒魚上斥資200元購入了格力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臺手機——2020年推出的格力大松G5,給大家帶來全網唯一的正經測評內容。
小雷全網搜尋了一番,這篇內容勉強也可以算格力大松G5的首發評測了——這可是5年後的“首發評測”,這部手機的冷清,可見一斑。
格力大松G5,格力手機的絕版之作表現到底如何?看評測吧。

格力手機來勢洶洶
格力的手機之路,要從2015年談起。
那一年,國內手機行業形勢一片大好,和格力同在珠海的魅族憑藉爆款魅藍手機斬獲了2000W年銷量,年增長350%。
與此同時,智慧家居的理念開始爆發。當時業內一致認為,智慧家電的互聯互通是未來行業發展方向, 而像格力這樣的純白電企業一個最大的劣勢就是沒有資訊入口, 不像黑電企業有電視可以作為操控平臺。 最終,在董明珠的拍板下,格力選擇將手機作為智慧家居的突破口。

圖源:格力,格力董小姐手機
2015年3月,格力第一款手機——格力董小姐手機正式釋出。該機配備了5英寸720P顯示屏,內建一枚高通驍龍410處理器,輔以1GB執行記憶體+8GB機身儲存空間;攝像頭組合為前置200萬畫素+後置800萬畫素。
在當時,市面上主流手機普遍聚集在千元左右,其中熱門產品紅米Note配備了MT6592八核處理器,售價799元起;珠海小廠的魅藍Note配備了驍龍615八核處理器,售價799元起。
至於格力董小姐手機,這款配置不如紅米Note高的產品,最終定價1599元。
誒,雖然它配置低,但它價格貴啊!
隨後數款產品也是如此,不論是搭載驍龍820處理器的格力手機2代,還是“換湯不換藥”的格力手機3代、格力色界手機,格力手機似乎始終保持著一種“與世隔絕”的態度,走的是傳統家電廠商定價的路線。

圖源:格力,格力手機2代
結果?結果自然不盡如人意。
根據微博大V@摩卡表示,格力色界手機總共生產了30萬臺,實際只賣出1萬臺,前面數款產品的實際銷量也在1萬左右。
要拯救這黯淡的銷量,剩下的部分就只能透過內部消化了。

設計平庸的格力大松G5
有趣的是,這些“敗績”並沒有澆滅董明珠對於手機的熱情。
她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格力手機的銷量確實不突出,但我最起碼沒有失敗。格力自主研發,需要時間,我們手機做得很開心,自己生產,規模小,能夠銷掉就行,手機還會做下去。”

圖源:新浪微博
不管董明珠的口號喊著有多好,一家企業總歸是要看營業資料的。
正因如此,在格力色界手機推出之後,格力手機業務停滯了整整兩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格力就好像完全忘記了這個業務一樣,就連基礎的系統更新也陷入了停滯。
直到2020年12月,一款名為“格力大松G5”的產品悄然出現在格力商城裡,掀開了格力5G手機的序幕。
沒錯,說的就是現在我手上這臺機子。

圖源:雷科技
當時,其8+256GB頂配版售價2999元,已屬安卓中高階手機的水平。
外觀方面,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格力大松G5的設計不能說沒什麼亮點,只能說毫無特色。
仿亮面玻璃的塑膠後蓋,仿磨砂金屬的塑膠中框,佔機身厚度1/3的塑膠支架,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不講究。
即便放在當時,以配置相似的Redmi K30 5G為例,當時1500元檔中端機基本普及了玻璃後蓋,而大松G5卻選擇採用了模仿玻璃的高光注塑後蓋,塑膠後蓋配合170.3×78.2×9.3mm的“驚人”三圍,進一步放大了握持時的臃腫感。
對了,明明是全塑膠機身,重量卻來到了223g,也是非常嚇人。

圖源:雷科技
豎排相機模組,突起並不明顯,在那個時間點算是很常見的設計。
怎麼,你問相機邊上那是什麼?
唉,現在的孩子可能不知道,這玩意叫後置指紋識別,在大松G5出來的那個時間點,已經普遍被側邊指紋識別取代了。

圖源:雷科技
不過,除了不夠美觀以外,後置設計的識別率和速度其實都要快一些就是了。
翻到機身正面,大松G5配備了一塊6.81英寸的LCD螢幕。
解析度為2400×1080畫素,重新整理率為60Hz,肉眼觀感還算清晰,但是色彩表現偏淡,系統裡也沒有調節色彩選項,而且二手機普遍存在著背光老化、周邊發紫的問題。
然後這個下巴,放在當時也算是寬的那一類,和Redmi K30 5G簡單對比一下就能看出來了。

圖源:雷科技
開了護眼模式之後,更是黃中帶紅略偏紫,給人一種吃了蘑菇的錯覺。
想要在太陽底下使用,這亮度肯定是不夠的。

圖源:雷科技

配置完全對不起這價格
效能方面,在當年旗艦機飽受某知名三位數旗艦芯折磨的時代,咱們格力大松G5機智地選擇了……
啊,驍龍765G。
這也是老朋友了,1*2.4GHz A76大核+1*2.2GHz A76中核+6*1.8GHz A55小核的CPU架構,放在這個中端機也上全大核處理器的年代,看起來真有點懷舊。
實測安兔兔得分44W分,倒也算是當時的主流水平。

圖源:雷科技
你還別說,不知道是因為格力完全沒有想過做調教的原因,格力大松G5的效能釋放在同配置機子裡算兇猛的,一局《王者榮耀》下來,平均幀數能有59.7幀。

圖源:雷科技
模擬器的話,NS肯定是玩不了,但是用PS2模擬器在一倍渲染的情況下居然能勉強執行戰神,往下的PSP、NDS等一系列懷舊機種也算是手到擒來。

圖源:雷科技
不追求高幀率的話,這玩意應付輕度遊戲負載問題不大。
當然《原神》這種就別指望了,我也簡單下載來測了一下,哪怕是在低畫質30幀的情況下都穩不住,就更別提這個年頭的大型手遊了,放過人家吧。
就是這臺手機,平時用起來還有別的問題。
我買的格力大松G5是頂配版,按理來說,就算沒有虛擬運存,8GB的運存放在今天依然是中端標配,怎麼都算不上落後太多。
但實際用起來的話,開啟兩三個應用可能沒什麼問題,一旦連續開啟的應用數量增加,就會在應用開屏的時候出現較嚴重的卡頓,甚至會間歇性卡死。
解決方法?開啟開發者選項裡的後臺限制,至少不用心驚膽戰過日子了。

手機OS只能算是半成品?
再來看看系統,格力大松G5搭載的系統名為HaloUI,出廠版本號為5.0,安卓底層是Android 10,點開一看,上一次更新已經是2021年了,而HaloUI 5.0甚至連預設的暗黑模式都沒新增進去。

圖源:雷科技
作為一個半成品系統,它的槽點也是特別多。
這第一個問題嘛,開機介面略顯樸素,沒有董小姐的照片,可惜了。
開機之後,整個系統其實比較接近原生,大部分介面設計都能在熟悉的國產UI裡找到參考,過渡動畫會間歇性掉幀,左右滑動的手感特別黏,下拉頂欄的毛玻璃效果還有奇怪的色彩斷層。
讓習慣了線性動畫的人去看,肯定適應不了。
當然,優點也是有的,那就是乾淨。
在魅族放棄三零政策之後,沒想到我居然能在格力大松G5身上看到真正的三零手機,自帶軟體基本沒有開屏和貼片廣告,放一整天都沒有任何廣告推送,還沒有幾個第三方預裝軟體。

圖源:雷科技
別的系統下個軟體要登賬號、忽略風險,甚至裝軟體都要輸密碼,這些限制在格力手機上都不存在。
當然不好用的不存在,好用的也不存在。
比如現在大多數手機使用者離不開的應用商店,格力這個應用商店根本就是廢棄的,裡面的應用版本號至少落後了兩年,諸如雲服務和垃圾清理這類“便民”服務自然也是沒有。

圖源:雷科技

影像完全缺乏演算法加持
影像方面,格力的相機並沒有官方給出的具體引數,從相關資料猜測,應該是64MP IMX686主攝+8MP超廣角+2MP微距+2MP景深的四攝組合,算是當年中端機主流方案。
俗話說得好,現在手機影像三分靠拍,七分靠算,格力自然是完全沒有算的部分。
在日照充足的情況下,格力大松G5在距離適中的日間成像效果還行,雖然會有染色的情況,但是隨手記錄一下日常倒是問題不大,夜景自不必說,沒有光學防抖拍出來的效果那叫一個“糊”。


圖源:雷科技,日間樣張


圖源:雷科技,夜間樣張
如果說主攝還算勉勉強強能用吧,這一堆湊數副攝那就是一拉到底。
超廣角樣張的中心畫質糊成一團,邊緣也存在明顯的畫面衰減。

圖源:雷科技,超廣角樣張
微距很難對焦,實際效果也就圖一樂。

圖源:雷科技,微距樣張
周邊配置也是不行,沒有NFC、沒有雙揚聲器,就連馬達都是轉子的,偏偏格力這個系統還預設開啟的振動反饋,如果不關的話,只要用一小會保證能把你的手震到麻,屬於是黑色心情了。
續航方面,得益於驍龍765G的省電特性,5000mAh的電池確實能給格力大松G5帶來不錯的續航能力。
就是這18W有線快充,充電速度是真的慢,整整一個小時都充不滿。

總結:這手機能賣爆才是奇蹟?
該怎麼說呢,我寫過不少懷舊評測,也反覆強調過,懷舊手機的體驗必須結合當時的市場環境來看待。
在實際上手體驗完後,現在我已經可以大膽下結論了。
即便放在當時,格力大松G5也不是一款亮眼的產品。
Redmi K30 5G,2019年12月釋出,8+256GB頂配版售價2899元,三個月後價格降至1999元;真我X50,2020年1月釋出,12+256GB頂配版售價2999元;而大松G5,2020年12月釋出,8+256GB頂配版售價2999元。

圖源:雷科技
來得最晚,賣得最貴,加上我在評測裡說的,機身質感不行、厚度重量超標、影像沒有演算法、系統功能短缺,這些錯誤但凡有一個,都很難想象有人會選擇它,而格力手機居然全都犯了。
放在今天的話,格力大松G5算是一款能用的百元機嗎?
因為某些大人的原因,目前二手市場裡充斥著大量全新未拆封的格力大松G5,根據儲存配置的不同,價格普遍分佈在380-500元左右的樣子,作為對比,去年處於風口浪尖的Redmi 14C國補起售價424元,榮耀Play9C國補起售價552元。

圖源:京東
驍龍765G的效能,並不比天璣6100+出色,考慮到榮耀Play9C還有高重新整理率螢幕、MagicOS系統、正經保修體系等優勢,就連訊號都要更好,已經很難推薦大家出於購買“5G熱點備用機”的想法去購買這款產品了。
董明珠知道自家手機做得差嗎?她其實也知道,甚至還在直播裡面承認過,表示有人願意支援就已經不錯了。
那有的人可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麼格力會執著於手機業務呢?
其實在大鬆手機的商品詳情介面上,我們就能看出格力為何一直在堅持發展自己的手機業務。
在商品詳情上,格力著重介紹了大鬆手機擁有智慧互聯、自定義控制智慧家居裝置等功能。格力之所以持續推出大鬆手機,就是為了加快格力佈局IoT的速度,希望能早日實現智慧家居互聯這個目標。

圖源:雷科技
然而,說是說,做是做,在格力手機端出來的產品中,我們始終看不到應有的誠意。
憑藉自身對供應鏈、對整個行業的瞭解,格力本應該透過紮實的產品,一步一步地將自己的手機業務推進市場,甚至可以憑藉低價將智慧家居系統推廣出去,這樣也可以讓格力電器現有的窘境得到緩解。
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從誕生到消亡,格力手機在市面上始終是“不為人理解”的存在,謎一般的產品定位、讓人目瞪口呆的價格,不上心的硬體配置,半強迫的傾銷手法,讓業內人士無不瞠目結舌。
可以說,這玩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場“鬧劇”。
如今,手機行業已經進入了內卷加劇、轉型升級的存量競爭深水期,頭部手機廠商為爭奪市場份額再度掀起“價格戰”,即便是千元級別的中端產品也擁有了挑戰旗艦機型的資本,中小手機品牌的生存空間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小。
然而,即便在如此困難的時候,諸如紅魔、魅族、酷派等小廠依然在盡力生存著。酷派試圖在主流廠商拋下的百元機市場站穩腳跟,紅魔紮根於主流大廠所不屑的專業遊戲領域,而魅族更是在吉利的支援下參與了MWC25,全新旗艦魅族22系列正蓄勢待發。
至於格力手機?
最後能給大家留下的,或許還是那張帶有董明珠照片的開機介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