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089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01
在昨天直播的時候,有小夥伴問圓方這樣一個問題:
我和高手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裡?為什麼一個事情別人做的又輕鬆又好?而我自己做起來又艱難,效果還差?
相信這個問題肯定不光困擾他,也一定困擾著我們很多其他夥伴。所以圓方在直播裡舉了一個例子,做了一個回答。
圓方先問了一個問題,這裡也問問大家:
現在突然有一個場合需要你做一個自我介紹,你能否用兩分鐘的時間,做一個300字的完美自我介紹呢?
不知道小夥伴們的答案是什麼?在圓方直播的時候做的調查,大概80%的人從來沒有準備過一個,哪怕只有兩分鐘的自我介紹。
02
先聽聽圓方在直播間說的答案。
圓方很早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是日本最大獵頭公司Recruit的職業顧問們都會持續打磨自我介紹模板——因為這項被多數人視為"即興發揮"的環節,在他們手中已被拆解成27個標準化模組。
雖然圓方沒有找到這27個標準模組是什麼?但是圓方的確花了十分鐘認真的把自己的自我介紹打磨成了打磨的一種。而這10分鐘,圓方認為是此生到現在,投資回報率最高的10分鐘。
很多時候,我們很多人總在抱怨機遇不公,卻對唾手可得的戰略高地視若無睹。
資料顯示普通職場人每年進行46次正式自我介紹,按四十年職業生涯計算,這項看似微不足道的技能竟要重複1840次。可悲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一刷抖音就是幾十分鐘過去了。但是我們也不願認真花十分鐘最佳化這段價值百萬的黃金兩分鐘“自我介紹”。
圓方經常在酒局上看到這樣的場面。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吭吭哧哧半天就說了一句:“我是張三,我做技術的”。而那些準備充分的人正用結構化話術收割人脈:前30秒植入記憶錨點,中間90秒構建價值座標,最後30秒埋下合作鉤子。
這種差距如同晶片製造——英特爾用奈米級流程控制實現效能飛躍,而手工作坊還在用放大鏡校準電晶體。
03
事實上,不光是自我介紹。任何你感覺像高手的人,都一定懂得如何去“系統化”的力量,因為真正的高手早已看透重複的價值。
新東方名師在備課手冊裡規定,每句課堂用語必須預留三個笑點位置;薇婭團隊將直播話術分解成321個情緒顆粒。
他們都深諳一個規律:凡需重複三次以上的事務,必須“系統化”。
“系統化”是什麼意思?
System
另一種解釋就是:
Save Your Self Time Energy & Money!
(節省你的時間,能量和金錢)
人類文明的本質就是標準化程序。
古埃及人用標準模數建造金字塔,麥當勞靠操作手冊征服全球味蕾,SpaceX憑藉3萬項流程檔案回收火箭。在這個微粒化競爭的時代,連呼吸節奏都能被拆解最佳化的戰場,你怎能容許自我介紹這樣的“核心”,都不去認真準備呢?
04
所以,你跟高手的真正差距在哪裡?
不在那些高大上的體系知識,也不在你每天加班比他多4個小時。是就在這一點一滴的細微習慣當中。
如果一個好的自我介紹,哪怕每次只幫你增加1%的機會。那麼在1000次之後,你也比過去擁有了超過2萬倍的機會。
(1.01^{1000}=20959.1556)
那麼,人和人的機會不同到底在哪裡呢?
當電梯門即將關閉的瞬間,你永遠不知道里面坐著誰。但可以確定的是,那個在手機備忘錄裡存著9版自我介紹、為不同場景預設36種開場白的人,此刻正在用看似偶然的邂逅,開啟你想象不到的人生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