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的“瘋狂”堪稱國際聞名:前有為孩子活生生拱高公立名校學區房價格,讓學區成為“奢侈品”;後有為孩子入讀海外名校一擲千金,豪擲成百上千萬隻為教育,在歐美高等教育圈“一戰成名”。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在這一點上,全世界父母都不能例外。在教育上大方出手、不惜花費的,遠不止中國父母。在美國的中高產家庭中,為了把孩子送進高等教育的頂尖名校,有一句話正悄然從紐約飄到肯塔基州,遍佈美國全境——“不惜一切代價。”
From 留學全知道
微訊號:EduKnow
花75萬美元(約人民幣519萬)請一位顧問,從孩子7年級開始規劃路徑,只為一個名校夢,這值得嗎?
Hope Choi的答案是,“值得。”Choi就是一位這樣的美國家長,他的兒子申請了22所學校,最終得到了耶魯大學的垂青。
這值得嗎?在不同的美國家庭口中,你可能會聽到截然相反的答案。

01.
藤校越漲價
家長們越興奮?!
在藤校錄取率持續走低的同時,藤校的學費卻都在持續走高。
八所藤校目前的每學年平均學雜費用已經全部買入9萬美金門檻。
耶魯大學的學雜食宿費用在2011年突破了5萬美元,在2015年突破6萬美元,在2019年突破7萬美元。上學年,這一數字正式突破8萬美元。
這樣的學費增速顯然超過了美國人的收入增速。

但令人咋舌的高額學費卻絲毫沒有稀釋人們對藤校的巨大熱情,名校吸引力甚至可以說越來越大。
這種高度挑剔的“排他性”反而讓父母和學生都更想為之奮力爭取——TOP級大學錄取率跌到5% 以下,這意味著被頂級名校中錄取的感覺就像中彩票。
美國的中產和精英們反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想要一個名聲在外、但價格昂貴的學位,併為了增加錄取機率不惜一切代價。
“對名牌大學的崇拜,正如對愛馬仕的追求一般。”大學諮詢公司IvyWise的顧問Eric Sherman打了一個這樣的比方。

“當商品質量提高到一個臨界點後,高於這個點的價格都是品牌溢價。”Sherman同時還是加州一所高中的升學諮詢主任,“對於這些父母來說,名校是個重要的元素。想象一下他們出入於高階酒會,可能會想要談論的是,‘我開瑪莎拉蒂的車,女兒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
對於這些家庭來說,名校錄取率越低、學費越高,越能成為家長們身份地位的象徵,吸引著精英家庭對大學錄取的投入越來越多。

02.
標化沒了,父母急了
砸錢給顧問“買安心”
在學費之外,家長們還傾向於把大筆錢花在升學顧問上。這一點則主要是由於近年來美國大學的招生政策調整。
疫情爆發以來,由於考試不便利,許多大學暫時將標化考試調整為可選項。幾年下來,眾多學校把這個政策固定下來,標化永久可選。
由於這個政策,更多學生會“夠一夠”那些以前高攀不上的學校,申請人數變多,也是名校錄取率下降的一大原因。
來自FairTest 的資料表明,包括哈佛大學、紐約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在內的1800多所美國大學現在都支援標化可選,以更多考察學生其他方面的實力。
標化可選,看似為學生們省了不少事,實則卻讓大學錄取變得更加難以捉摸。成績好壞起碼是實打實的,軟實力又該如何去判定?
一方面,對於真正優秀的那批孩子來說,似乎影響並不大。
升學諮詢公司Ivy Coach 的執行合夥人Brian Taylor告訴彭博社:“這些大學在利用這些政策吸引更多學生來申請;但舉個極端的例子——吸引更多成績為C檔的學生申請哈佛,並不會讓申請哈佛的競爭變大。”
另一方面,最熱衷於名校的美國精英家庭,從孩子低齡時便不計成本地開始砸錢在升學顧問身上。

在擇校因素方面,“可負擔的費用”因素僅佔8%
來源:普林斯頓評論
根據留學全知道在申請季統計到的中國學生資料,大部分留學機構推薦的開始規劃時間在九年級左右。
美國家庭的“起跑線”甚至會劃得更早,很多孩子從12歲開始就為了申請大學開始展開一系列學習和生活方面的規劃。
文章開頭提到的Hope Choi一家便是典型例子。根據彭博社報道,Choi的兒子拿到了耶魯、哥大和芝大的offer,到彭博社發文前,他仍在等待夢校斯坦福的訊息。
和許多其他紐約上東區的家庭一樣,從幼兒園開始,Choi就花了數十萬美元讓孩子讀私立學校。
從九年級開始,Choi就送兒子在美國一家升學諮詢機構Command Education學習。
這家諮詢機構對7年級開始規劃的學生收取75萬美元的費用,對9年級開始規劃的學生收取50萬美元的費用。
Command Education的CEO Rim表示,他的許多客戶為孩子上大學做準備所花費的錢“超過100萬美元”。
“沒有任何家長花這麼多錢是為了隨便上哪所學校的。”Rim指出,家長們都有非常明確的名校目的性,“學雜費的上漲不僅出現在藤校和其他頂級大學中,普通學校也一樣。如果勞斯萊斯和豐田是一樣的價格,你會選哪輛車?”
Choi的選擇是“勞斯萊斯”,並且他認為自己的選擇“很幸運、很值得”:“學校的名望很重要,價格不是問題,我們希望孩子能為自己的未來進最好的大學。”

03.
回報率超高!
名校是精英的一場“投資”
當然,這些精英階層們也並非“人傻錢多”,只為哈佛的名氣就豪斥上百萬美元。
他們更深遠的考慮,是將名校學歷當成一筆投資,且大機率穩賺不賠。
根據喬治敦大學勞動力和教育中心的資料,根據入學後10年及40年的平均債務和工資中位數,四年制私立大學的投資回報率最高。

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大學
前五分別為:
麻省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
斯坦福大學
哈佛大學
喬治城大學
圖源:喬治城大學勞動力和教育中心
更直觀地和普通大學對比來看,上大學10年後,藤校畢業生的收入是其他大學畢業生的兩倍多。事實上,常春藤畢業生的平均薪資中位數,比其他學校的前10%還要多!

藤校和所有大學的10年後年薪中間數對比
藤校的表現如此突出,所以精英階層的父母會如此重視讓他們的孩子進藤校,甚至到了極端的地步。
常春藤大學內部也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其中哈佛最有“錢”景。不過八大藤總體來看仍然比普通大學好:

八大藤校10年後年薪中位數對比
對於有本金的家庭來說,這樣的名校投資當然是一場無傷大雅的金錢遊戲;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要拿出進場的本金資格,本就已經難上加難。

04.
名校和精英的另一面
質疑大學的美國人
18歲的Addison Witucki一直有一個夢想:她想去哈佛或布朗的醫學院讀書。但接踵而來的問題就是,“多出來的成千上萬的債務怎麼辦?”

Addison Witucki(左一)和妹妹們
圖源:Addison的媽媽Sarah Witucki
在藤校一路走低的錄取率下,Addison沒有拿到哈佛和布朗的offer,而是被家鄉的肯塔基大學錄取了。失望之餘,她甚至還有些欣慰——布朗大學的費用接近8.5萬美元,而肯塔基大學州內學生費用只需33150美元。
“即便如此,這也是一大筆錢。公立大學收費也這麼高,很驚人。”媽媽Sarah這樣感嘆道。
學費這筆賬,很難從表面的學費數字上算清。
對於那些真的能被名校錄取的學生來說,學校的援助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私立名校往往擁有數十億美元捐贈基金和強大財政資源,能夠幫助學生降低最終的入學成本,因此有時上私立學校比上公立學校更實惠。
賬面來看,藤校學雜費飆升到8萬美元以上,公立大學州內學費僅需3萬餘美元;但實際上,能獲得聯邦學生貸款的畢業生之間的債務差距不大。
根據美國大學委員會的資料, 2021年,四年制州立大學學士學位獲得者的平均聯邦債務水平為21,400 美元,而私立大學為22,600 美元。
Preeti Singh的女兒今年同時獲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學和斯坦福的offer。俄亥俄州立學費為1.5萬美元,而斯坦福則為6.5萬。
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6.5萬學費的斯坦福CS專業,並認為這筆錢會花的很值。

歸根到底,不論選擇名校還是普校,這些家庭終歸還是信任美國大學價值的。
而美國社會更普遍的一個趨勢則是:越來越多人開始看輕大學學位的價值。
誠如前文的那個比喻,“當勞斯萊斯和豐田一個價格,你會選哪一個?”
富有的美國精英階層毫不猶豫選擇了“勞斯萊斯”,相反則是許多人選擇連“豐田”都不要了。
根據《華爾街日報》最近與芝加哥大學全國民意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進行的一項調查:56%的美國人認為獲得四年制學位不再值得花費時間和投資,而十年前這一比例僅為 40%。
年齡在18至34歲之間的人、以及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是對高等教育價值最持懷疑態度的人群。《華爾街日報》稱,這表明美國的高等教育將在未來幾十年迎來深刻的轉變。
美國就業市場上最近興起由企業或大學頒發的“微證書”,以輔助就業,大有取代普通大學學位之意,在美國高等教育界也引發熱議。
在就業艱難、學費飛漲的當下,美國高等教育正走向兩個極端:一邊是為進名校不惜代價的精英家庭,一邊是質疑大學意義、選擇直接就業的普通人群。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高等教育會在與就業市場的磨合中,迎來嶄新的變革。
Ref: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3-31/how-to-get-your-kid-into-an-ivy-league-college-parents-pay-750k-for-a-shot?leadSource=uverify%20wall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parents-spending-up-to-750k-ivy-league-college-consultants-report-2023-4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3-28/how-much-is-ivy-league-school-education-costs-are-nearing-90-000-a-year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nk/wp/2015/09/14/this-chart-shows-why-parents-push-their-kids-so-hard-to-get-into-ivy-league-schoo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