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考慮“Match美國住院醫師失敗的退路”。
因為我們的一位親密朋友開始了她在美國的住院醫師培訓,所以最近見到了很多位在美國做住院醫師的中國醫學院畢業生;加上過去的9年裡,恆祥醫路移民的綠卡申請人中,一直有約1/4-1/3在準備USMLE和match美國住院醫師。
如果沒有成功匹配到美國住院醫師專案,中國醫學院畢業生或醫學生作為國際醫學畢業生(IMGs)的出路會因是否有綠卡(即美國永久居留權)而顯著不同。
有綠卡者享有無限期居留和工作權,無需僱主簽證資助,這不僅大大降低了match障礙,更使得申請人可進可退。
無綠卡者需面對簽證到期、贊助要求和移民限制,match失敗後選擇性更小。
本文分析基於2025年最新政策,包括多州新法規針對醫生短缺的調整,分類說明主要退路。1. 在美國繼續追求臨床行醫
-
A,有綠卡的情況: - 來年再戰!重新申請Match:作為“Non-US IMG”但無需簽證,您不僅與美國公民IMG類似,匹配率更高(約67% vs. 無綠卡的59%)。可自由積累美國臨床經驗(如observership),並透過USMLE Step 3提升競爭力。無需擔心簽證到期,可長期準備。
-
直接申請Fellow:這種情況越來越多,但只適合既往有工作經驗的申請人。 - 申請州級有限執照(bypass residency):由於美國醫生短缺,許多州允許經驗豐富的IMGs直接獲得執照,無需美國住院醫師。綠卡確保您符合“合法移民地位”要求,且無需額外簽證。2025年更新包括Idaho的新法案(要求國外5年實踐經驗、英語流利)和Wisconsin的擴充套件。

- 研究或輔助職位:易獲研究助理或臨床協調員角色,無簽證障礙。可積累經驗重新匹配。
-
有綠卡的朋友,絕大部分並不是完全脫產,而是原來就有工作;所以很多抱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樂觀心態。 - B,沒有綠卡的情況:
- 如果臨床科研背景好,可以透過O-1簽證獲得美國身份,並儘快遞交綠卡申請;科研背景弱,則可以透過J1身份維持,但缺點是影響申請綠卡。
- 挑戰:薪資低,簽證依賴僱主;上述州級有限執照大都需要有綠卡。
- 重新match:為了增強競爭力,建議考過Step 3。
- 研究職位:需簽證贊助,但研究機構常提供J1。職位如研究助理。
2. 返回中國行醫
- 這是沒有綠卡的申請人常見選擇、尤其是從內地直接match美國住院醫師的同仁的常規選擇。畢竟,生活還要繼續。
- 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認清赴美行醫的兩個核心條件(綠卡+執照)後,您就更加清楚自己的奮鬥目標。我見過多位暫時停頓,然後再戰成功上岸美國執業醫師的內地醫生。
3. 轉行到非臨床或相關領域
- 有綠卡的情況:
- 非臨床職位:自由就業,如做科研、醫療諮詢、製藥研究員或保險稽核。
- 臨床職位:如做美國超聲師、醫學檢驗師等,這些都是非常穩定且薪資還不錯的崗位。
- 攻讀高階學位:攻讀MPH/MBA/PhD,無簽證限,可獲獎學金。
- 優勢:綠卡允許無限工作,易轉型學術/管理。
- 沒有綠卡的情況:
- 非臨床:需簽證贊助,如J1或H1b;如科研成果卓著,可以申請O1。
- 高階學位:F-1簽證續期。
- 優勢:充分利用醫學背景,靈活度高。
編輯:Jessica;微訊號:healsanq。
本文僅供交流和教育目的,不作為具體的法律建議。
對於有意向從國內直接申請美國綠卡業務的學者,尤其是醫生和生物醫學研究者,如果您想對自己申請美國綠卡的情況做初步評估或者瞭解綠卡申請流程,可直接加Jessica,請備註“綠卡”,我們可安排一次15分鐘免費諮詢和評估。
網址:
https://healsan.com/
https://greencardapp.us/
關注我們🔺,定期獲得美國綠卡申請資訊

(機會只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如果您已經發表了SCI論文,歡迎來資源是否可能獲批美國綠卡。)
直接點選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可檢視既往相關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