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背景下未來產業佈局與法律賦能研討會圓滿舉行

來源 |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
2025年2月27日,一場聚焦DeepSeek背景下未來產業佈局與法律賦能的高階研討會在漢盛律師大廈圓滿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人工智慧法學院聯合主辦,吸引了眾多業界領袖、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慧時代下的產業發展與法律賦能新路徑。
活動由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執委會委員、高階合夥人李玉玲主持。
出席活動的領導有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第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區委統戰部部長張峰,浦東新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愛武,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強,上海市律師協會會長邵萬權,浦東新區人大工作研究會辦公室副主任金更良,區委統戰部副部長陳琳霞,浦東新區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陳露等領導,還有來自上海市智慧財產權局、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政法學院、陸家嘴管理局、陸家嘴股份、香港柯伍陳律師事務所、綠色技術銀行研究院、美國博銳律所、瑞士SIG集團、西班牙嘉裡蓋斯律所、UESG優世界(中國)、工商銀行浦東分行、中國銀行浦東分行等部門單位領導以及漢盛黨建共建單位、漢盛客戶等單位的眾多嘉賓。
【主辦方致歡迎辭】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執委會召集人朱以林致歡迎辭。他回顧了漢盛律師事務所二十九載的輝煌歷程,由衷地感謝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援和社會各界的信任託付。朱律師表示,以聯營簽約的"跨境聯通"到DeepSeek的"數字賦能",從ESG認證的"責任擔當"到漢盛律師大廈啟用的"空間升級",漢盛將以此作為契機,重新再出發,繼續以專業與創新回饋社會。
【領導致辭】
浦東新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愛武發表致辭。他指出,漢盛所與柯伍陳律所開展聯營簽約是滬港兩地整合優質法律服務資源、搭建國際化法律服務平臺、推進中國法治現代化的積極探索,這不僅是兩家律師事務所雙向奔赴、互相成就的新起點,也為進一步深化浦東香港兩地合作交流,共同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和科技產業創新,發揮了良好的榜樣效應,新區司法局將做好後續有關行政許可的指導服務工作。他期待,聯營所的落地將在浦東掀起一場知識共享的頭腦風暴,化身法律人才培育的搖籃,成為跨境業務的超級樞紐,進一步助力健全上海多元化、多層次的法律服務市場,加快完善國際化法律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浦東國際法律服務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他強調,浦東新區司法局會乘科技發展之東風,聚焦提升涉外法律服務供給能力,持續實施品牌化的提升行動、國際化的發展行動、數字化賦能行動,與大家一起努力,共享法治發展成果,共譜浦東法治新篇。
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韓強發表致辭。他對漢盛律師事務所取得的成果表示了熱烈祝賀,回顧了漢盛與華政之間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合作,感謝漢盛多年來對華東政法大學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社會服務等各方面工作的大力支援。他分享了從DeepSeek的成功中獲得的三點思考,其一是堅持開源策略,有力促進了產業的發展,這點同樣可以延伸到法律服務行業;其二是戰略敏捷,以較低的成本代價突破技術壁壘,贏得戰略主動;其三是人才為王,人才培養始終是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他認為,在技術改革的趨勢下,中國律師能否成為這個新生態的締造者或者重要參與者並引起未來法律服務行業的生態環境發生根本性變革,離不開產學研協辦的發展與健全。最後,他預祝以漢盛律師大廈啟用為契機,助推雙方深化合作,進一步激發在產學研協同發展道路上的創新活力與探索精神。
上海市律師協會會長邵萬權發表致辭,代表上海市律師協會對漢盛律師事務所表示了熱烈的祝賀。他表示,上海市律協高度關注法律科技對律師行業的影響,並緊跟科技發展,迅速設立了法律科技委員會,透過舉辦法律科技產品大賽、表彰法律科技示範先鋒律所等行動聚焦律師行業對於法律科技產品的應用。此外,他也關注到了諸如資料的隱私與保護、如何合法收集、儲存和使用資料等多個涉及AI發展的法律問題。他對漢盛律所敏銳捕捉當下熱點並舉辦本次研討會的前瞻性思維和社會責任感體現表達了高度肯定,並預祝本次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主旨演講】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第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發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講,他圍繞“人工智慧時代對法律服務的賦能和律師業專精特新的緊迫性”展開論述。他結合自身豐富的法律從業與教育經驗,指出論壇選題緊扣時代,DeepSeek代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發展,與產業佈局、法律賦能緊密相關。
他認為,DeepSeek對法律界影響重大,體現在認知重構、場景變化和生態重塑等方面。技術架構上,動態法律知識圖譜、深度語義解析技術等取得突破;業務模式上,訴訟策略更智慧,還有智慧合規中樞;行業生態上,推動法律服務業產業化,提升了效率、降低成本並提高質量。未來,法律元宇宙、虛擬法庭模擬、智慧立法輔助等將改變法律行業。面對這些變化,律師業為了謀求進一步的發展,應走專精特新之路。“專”指術業有專攻且跨界,法律分工精細,跨界是趨勢;“精”涉及專業素養和職業規範,包括精妙構思、精確設計和精良作為;“特”要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新”則是關注新事物,參與法律修改完善,尤其在涉外法治方面建言獻策。
周漢民主席強調培養高素質法律服務人才隊伍的重要性,本次上海和香港律所聯營為滬上首家,可在國際化法律服務方面持續提升。他對服務很多民營企業的漢盛律所寄予厚望,希望漢盛能夠運用好民營經濟鼓勵法,取得更高成就,同時呼籲法律界同仁為中國在人工智慧時代法律領域的發展貢獻力量。
【聯營簽約,
開啟滬港法律服務新篇章】
活動上,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與香港柯伍陳律師事務所正式簽署聯營合作協議。儀式現場,浦東新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峰,浦東新區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愛武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法定代表人、高階合夥人張文律師與香港柯伍陳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甄灼寧律師作為雙方代表,簽署了聯營合作協議,並交換了文字,握手留念。
此次聯營合作是上海首家滬港聯營律師事務所,也是漢盛律所秉持開放合作理念、積極拓展國際化法律服務佈局的重要舉措。漢盛律所作為國內領先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之一,始終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服務。而香港柯伍陳律師事務所在香港法律服務市場具有重要地位,其專業的法律服務和豐富的經驗將為漢盛律所帶來全新的視角和資源。
從黃浦江畔到香江之濱,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與香港柯伍陳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協作今日正式啟航。雙方將共同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專業的法律服務,推動兩地法律服務市場的交流與合作,共拓國際化法律服務新版圖。
【榮獲優世界中國ESG認證,
推動法律行業可持續發展新風尚】
漢盛透過通用ESG標準認證與公示機構——UESG優世界(中國)的嚴格評估,依據首個評價“綠色可持續發展企業”團體標準《通用 ESG 企業評價規範》,歷經數月,綜合考慮企業的環境政策、勞動和員工權益保障、可持續採購、商業道德、企業內部治理、社會責任以及社群參與度等99項指標全面稽核,最終以行業最高評級獲得認證!
在陸家嘴管理局經濟發展處處長吳劍峰女士、上海市智慧財產權局法制處副處長宋嘉等領導共同見證下,UESG優世界(中國)董事總裁曲庭賢親自登臺,為漢盛頒發了ESG認證證書,漢盛律所高階合夥人李玲玉律師代表漢盛接受了這份榮譽。
曲庭賢總裁向漢盛律所表達祝賀,他認為,UESG優世界(中國)去年聯合百餘家龍頭企業釋出國內首個通用ESG評價規範,以百餘項嚴苛指標推動產業鏈綠色轉型。首批參評企業中僅有8%獲A級認證,漢盛以非上市機構身份躋身A級,是行業跨越式發展的里程碑。漢盛不僅透過綠色辦公踐行ESG,更將其深度融入法律服務:搭建公益法律服務體系,設計全週期員工福利,打造綠色生態辦公環境,用行動構建行業責任生態。作為專業機構,漢盛是ESG踐行者,更是生態構建者。曲庭賢倡議法律行業以漢盛為範本,將ESG轉化為行動指南,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法治生態圈,讓ESG成為中國法律服務新名片,一起共建優質、綠色、和諧、永續的世界。
作為上海首家獲得國際權威ESG認證的律師事務所,漢盛將繼續以行動詮釋ESG理念,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優秀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ESG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為法治中國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DeepSeek私有化部署正式釋出,
引領智慧法律新時代】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在智慧法律領域也邁出了重要一步,DeepSeek私有化部署正式釋出。這一里程碑式的釋出不僅彰顯了漢盛在法律科技創新方面的卓越實力,更為整個法律行業的智慧化升級樹立了新的標杆。
DeepSeek作為法律垂直領域AI系統,深度融合自然語言處理與行業知識圖譜,具備合同智慧審查、法規即時追蹤、案例大資料推演等核心功能,同時釋出還有智慧助手“盛小律”,能夠協助律師快速完成智慧解析合同條款、識別風險點、提供法律建議、提高審查效率。
活動現場,漢盛工作人員演示了多條針對合同修改場景的指令,包括統一該協議中對協議的稱呼、完善甲乙方權利義務、善違約條款、同時做到中英文一致並形成完整合同模板等,AI智慧助手“盛小律”成功反饋了準確的修改結果。此外,工作人員還對DeepSeek提問,“我用申公豹的頭像做商標,會侵權嗎?”DeepSeek快速響應並基於深度思考給出了綜合全面且具有專業性的回答。
此次DeepSeek私有化部署的釋出,標誌著漢盛律師事務所在積極擁抱法律科技、推動行業智慧升級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漢盛未來將繼續加大在智慧法律領域的投入,不斷提升AI系統的智慧化水平,以實現為客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
【專題發言】
專題發言單元由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全國人才戰略委員會主任、高階合夥人湯華東律師擔任主持人並致開幕詞。他首先介紹了本次研討會的背景和意義,表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產業佈局與法律賦能已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話題。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院長杜濤教授圍繞“人工智慧全球治理的正規化之爭與中國願景”這一主題,分享了其對於人工智慧全球治理的深刻思考和獨到見解。他指出,當前人工智慧全球治理正面臨正規化之爭,中、美、歐等國家和地區在治理模式上存在戰略性分歧。他詳細闡述了美國主張加速AI發展、反對過度監管的立場,以及歐盟推動嚴格監管、加大AI基礎建設投資的決心。杜濤教授還介紹了中國在此領域的積極態度,強調中國願同各國加強交流和對話,共同推動全球人工智慧健康有序安全發展。他特別提到了中國在人工智慧全球治理中的中國方案,包括《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的提出、聯大透過的相關決議等,這些舉措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多邊主義和聯合國的積極支援,以及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承諾。
上海政法學院人工智慧法學院院長楊華教授則針對“AI等未來產業發展的法律瓶頸與突破”發表了專題演講。楊華教授指出,人工智慧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然而,AI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法律挑戰,主要表現在演算法歧視、資料安全、智慧財產權保護、責任認定等方面。這些法律瓶頸制約著AI產業的健康發展,亟待突破。針對這些問題,楊華教授提出了構建"未來法治"新格局的構想。他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向善的原則,建立健全AI倫理規範體系,加強演算法透明度監管,完善資料分類分級保護制度,探索建立AI智慧財產權保護新機制,明確AI應用主體責任邊界,構建適應AI發展的法律框架。
香港柯伍陳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甄灼寧就“人工智慧對律所帶來的機遇與風險”進行了詳細闡述,他指出,人工智慧為律師事務所帶來了顯著的機遇,包括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並降低成本、強化法律研究、預測案件結果為律師制訂資料驅動的訴訟策略提供有力支援等多場景的有效提升。他認為,人工智慧工具的低成本特性有助於小型律所與大型實踐競爭,同時政府或慈善機構也可以利用這些工具擴大法律援助的服務。然而,他也強調,人工智慧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伴隨著一系列風險和挑戰,例如技術和業務障礙、資料質量問題、技能差距以及道德和監管不確定性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針對這些風險和挑戰,他建議採用分階段方法在低風險領域採用人工智慧試點工具,並投資培訓提高律師使用人工智慧的能力。同時,他還強調要優先考慮道德問題,確保資料隱私合規性,並保持人為監督。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李旻律師則圍繞“未來產業佈局中的地方立法賦能與實踐”進行了精彩分享。李旻律師首先指出了我國人工智慧立法面臨的兩大困境,即技術與法律的“時差困境”以及監管陷入“科林格里奇困境”;隨後透過借鑑國際立法經驗,對比美國與歐盟在人工智慧立法層面的時間,分析出不同的策略與需求;進而對於我國人工智慧立法定位與具體路徑提出個人見解,他指出,地方立法在人工智慧立法中可作為“總則式”立法的補充與先行,並舉出多個人工智慧地方立法例項論證。此外,他提出,隨著人工智慧產業的成熟以及地方立法的不斷完善,地方在面對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立法時,應逐漸從被動管控風險轉向鼓勵協同監管的模式革新,在中國語境下,透過對不同應用場景建立規則的方式牽引產業聚集,不僅有效克服法律的不確定性,也可以引導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向目標領域匯聚,更好發展人工智慧。
【圓桌研討】
本次研討會還設立了聚焦“DeepSeek背景下未來產業發展法律合規問題應對”的圓桌研討,由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閆豔律師擔任主持人,閆律師以其專業的法律素養和敏銳的洞察力,引領了一場關於未來產業發展與法律合規深度交融的對話。
本次研討會邀請了五位重量級嘉賓,分別是綠色技術銀行研究院院長兼首席法律顧問倪受彬、美國博銳律所亞洲區首席代表Mike Margolis、瑞士SIG集團首席法務官周穎,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智慧財產權負責人柏亞軍以及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張燕。這些嘉賓來自不同的領域,但共同關注著未來產業發展中的法律合規問題,特別是DeepSeek等新興技術背景下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倪受彬院長探討了數智化與綠色低碳以及法律賦能之間的關係,他認為,數智化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驅動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引擎,透過人工智慧最佳化能源排程、物聯網即時監測碳排放、區塊鏈追溯碳足跡等技術手段,可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與此同時,企業要重視構建綠色發展的資料底座,構建ESG合規體系,要善於運用智慧財產權保護、資料資產確權等法律工具創造新價值,國家要積極參與全球產業綠色轉型的方法學與標準體系建設。他指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技術賦能、法律護航,共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美國博銳律所亞洲區首席代表Mike Margolis則從國際視角出發,分享了國際大型律所將人工智慧輔助法律服務工作的實踐,以及所需要注意的法律風險。他指出,AI已經深入律所的工作,從法律文書稽核、起草、分析等方面全面介入,大大提升了律所的工作效率;與此同時,使用AI也引發了新的討論,比如AI資訊來源的可靠性,法律責任承擔等。Mike分享了美國對於AI應用法律領域的最新案例,也引發各位嘉賓對於人工智慧在多大程度上代替人類進行了激烈的探討。
瑞士SIG集團亞太北區總法律顧問兼個人資訊保護官周穎指出,資料合規已成為當前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特別是在人工智慧領域,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資料安全和個人資訊保護問題日益凸顯。他提到,DeepSeek生成式人工智慧企業已經面臨歐盟幾個國家的審查。針對資料合規的挑戰,周總提出了幾點應對策略。首先,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資料合規制度和個人資訊保護機制,確保符合資料分類分級保護要求和資料全生命週期管理,切實保護個人資訊的安全。其次,涉及生成式人工智慧企業應加強對資料來源頭,即訓練資料的合法性基礎審查,以及對涉及第三方提供資料的盡職調查、合同審查與合法來源書面承諾,使用爬蟲技術也應符合權利人的限制條款要求。第三、生成式人工智慧企業應加強科技倫理審查與內容生成後的積極糾錯審查和設立針對權利人的投訴機制,確保資料處理活動每一步的合法性基礎清晰明確無歧視,從資料進和出的兩端切實做好資料合規。
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智慧財產權負責人柏亞軍重點探討了人工智慧(AI)在醫療科技中帶來的諸多好處。他指出,AI工具如Deepseek等能夠顯著加快研發程序,然而也需要關注到倫理問題、資料隱私和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擔憂。他指出,儘管AI能夠提高診斷精度和研發效率,但最終為患者負責的還是醫生。他認為,未來需要更多的討論和合作,共同為人工智慧在產業的應用提供更多的方案和策略。
最後,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張燕律師結合其實踐經驗,探討了中資企業在歐盟面臨的資料合規問題,分享了歐盟對個人資料保護的基本理念,以及GDPR的合規成本和關注重點。他建議,中資企業可以先抓住歐盟關注的重點開展資料合規工作,例如,資料跨境流動、隱私政策、兒童個人資料保護等,再逐步擴充套件至全面合規。
在閆豔的精彩主持下,五位嘉賓在多個同AI有關的應用場景、資料保護以及跨境合規方面都分享了真知灼見,也對未來的人工智慧背景下產業鏈合規的挑戰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經驗的分享。本場圓桌會議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思考和啟示,也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了思路。
【總結與致謝】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黨委書記、高階合夥人金震華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並代表主辦方對所有嘉賓的出席和精彩發言表示感謝!他表示,作為法律界對Deep Seek與未來產業這兩個相互聯絡議題的首次探討,本次研討會涵蓋未來產業在地緣政治背景下的立法、執法、法律合規與中國企業海外佈局的法律瓶頸以及突破路徑,旨在為與會嘉賓、法律界同仁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為推動行業創新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推動上海未來產業佈局與法律賦能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意義深遠。
在本次“DeepSeek背景下未來產業佈局與法律賦能研討會”上,我們共同見證了科技與法律深度融合的前沿思考與實踐探索。從人工智慧到數字經濟,從產業創新到法律賦能,與會嘉賓的深刻見解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這不僅是一場關於技術趨勢的探討,更是一次對科技倫理、法律合規與社會責任的深度思考。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將繼續發揮其在法律領域的專業優勢,為推動未來產業的發展和法治建設貢獻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