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3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知白
來源:日行一善共修平臺(ID: RXYSGXPT)
放下該放下的,才能抓住該抓住的。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素年錦時朗讀音訊

有句話說:“揹著包袱趕路的人,永遠走不快。”
人活著,摔跟頭不要緊,摔了跟頭還揹著一身泥往前走就是糊塗。
見過太多人,把挫敗當包袱捆在背上,把遺憾當刺別在心頭。
走著走著,路沒走多遠,人先被這些“垃圾” 壓彎了腰。
人生最不值當的事,就是拎著垃圾趕路。
該扔的扔,該忘的忘,心輕了,才能看見遠處的風景。
在挫敗中,放下內耗
老話說:“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
人總是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反覆踏入同樣的泥潭。
不斷自我懷疑、反覆咀嚼痛苦,最終把自己困在原地。
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場面對種種挫敗無休無止的戰鬥。
挫敗是用來讓你知道:這條路走不通,就換條路走。
你一直站在原地,就會活成一個失敗者。
作家史鐵生,在正值青春年華的21歲那年,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導致雙腿癱瘓,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他曾無數次向命運發出質問:“為何偏偏是我?”甚至一度嘗試結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最終史鐵生決定放下對“健康”的固執追求,轉而用筆尖去探索生命的深層意義。
史鐵生開始寫作,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感受,用文字去尋找生活的希望。
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寫道:“死亡是一件無需急於求成的事。”
他以一種超然的態度看待死亡,認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無需恐懼,無需逃避。
史鐵生不再沉溺於“無法站立”的痛苦,而是學會了接受自己的不完整,在文字的世界裡尋得了心靈的救贖。
史鐵生開始享受寫作的過程,享受文字帶給他的快樂和滿足。
甚至開始旅行,去想去的地方,去看想看的風景,去體驗想體驗的生活。
儘管身體被束縛在輪椅之上,史鐵生的精神卻比許多身體健全的人更加自由。
《孟子》有言: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想要擔得起重任,必先經過三番五次的打磨。
正如困境中的迷茫,是為了讓你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經歷過匱乏,才懂珍惜;受過冷眼,才知冷暖。
有些挫折,其實是老天在幫你清空浮躁,裝進智慧。

在遺憾中,學會釋懷
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年輕的時候,愛鑽牛角尖,凡事都想弄個明白,後來才知道,有些事說不清,有些人留不住,有些遺憾是人生的必修課。
倘若事事計較,處處遺憾,日子就會很難過。
學會跟遺憾和解是給心留條活路,讓福氣有路可走。
京劇大師梅蘭芳,一生在舞臺上創造了無數輝煌的瞬間,是京劇界的傳奇人物。
然而,即便是如此傑出的人物,也有無法彌補的遺憾。
他的愛徒李世芳,天資卓絕,被視為梅派傳人。
李世芳的表演深受梅蘭芳的賞識,觀眾們也對這位年輕的京劇新星寄予厚望。
然而,命運無常,李世芳乘坐的飛機不幸失事,年僅26歲。
梅蘭芳得知愛徒的噩耗後,悲痛欲絕,他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甚至一度拒絕登臺表演。
但時間是治癒心靈創傷的良藥,梅蘭芳最終選擇了釋懷。
他深思熟慮後說道:“戲,還是要繼續唱下去。”
梅蘭芳意識到,雖然李世芳的離去是無法挽回的損失,但京劇藝術的傳承不能因此而停滯。
他不再沉溺於當初,而是將全部心血傾注在培養新一代演員上。
梅蘭芳開始更加註重對年輕弟子的教導,將自己的經驗和智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希望他們能夠繼承和發揚梅派藝術。
正因梅蘭芳這份釋然和堅持,梅派藝術得以傳承。
《圍爐夜話》中說:“過去事丟得一節是一節。”
昨日與人爭執,今日便當風吹過耳;錯過的好機緣,就當緣分未到;傷過人的無心話,道過歉就別再反芻。
人生路上丟得下過往的枝枝蔓蔓,才接得住將來的好福分。

在傷害中,體會成長
鄭板橋有言:“吃虧是福。”
誠然,很多時候,大多數過不去的坎恰恰是成功的墊腳板。
當初痛徹心扉的傷,回頭看反是命運的點撥。
在安逸中無法成長,傷害與錘打才能修煉出一顆強大的內心。
被欺騙過才懂識人,被辜負過才知自愛,跌倒了才學會看路。
命運不會苛待任何人,傷害是成長的必修課。
梁曉聲在書中說起過自己的語文老師。
那時,他家裡很窮,經常幫母親搬煤塊,手上衣服上經常有著洗不掉的黑斑。
班主任非常看不起他,認為他不講衛生,還故意抹黑班級,處處找他的茬兒。
有一次,同學們都在安安靜靜地做題,班主任突然厲聲叫起了他的名字,質問他為什麼作業沒寫完。
梁曉聲心中一驚,這才想起作業中間隔了一頁紙忘撕了,他便走上講臺小聲進行解釋。
班主任又翻了一頁,發現仍然是空白,便拍了下桌子大聲責罵道:“你這個撒謊精,你明明沒做完!”
梁曉聲心裡冤枉,心想可能是隔了兩頁,便自己伸手翻過了一頁。
這時,他的作業赫然出現在紙上,可班主任卻更生氣了:
“你為什麼連空兩頁?想要捉弄我一下是不是?”
“別以為你情況特殊我就不敢批評你,你的小學鑑定還得我寫呢!”
梁曉聲內心委屈極了,但他卻不敢反駁,只能和著屈辱打碎了嚥到肚子裡去。
後來,班主任又多次找他的麻煩,故意提問他難題,讓他露出窘樣被所有人嘲笑;
甚至在他好不容易考了雙百時,還要冷嘲熱諷他可能是抄襲。
一開始,梁曉聲感到很痛苦,甚至想到了輟學。
但內心裡,他深知一個小學文化的人不會有什麼出息。
於是他嘗試著不去在意,把班主任對自己的刁難當成激勵。
他更加發奮學習,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又進入復旦大學,完成了人生的逆襲。
回憶起這段日子,梁曉聲仍倍感壓抑,可同時他也清楚,正是那些傷害讓他成為了現在的自己。
有句話說得好:“命運要你成長的時候,總會安排一些讓你不順心的人或事刺激你,這是規律。”
就像你遇見的這些壞人,他們在你的人生路上製造難題,讓你吃盡苦頭。
也許當時你心中充滿怨氣,可當你努力熬過去,你就會發現:
有些通透註定來源於經歷,有些智慧必須生長於痛苦。
傷害,是人生最嚴厲的老師。
它不會讓你舒服,但若能挺過去,你會發現自己比想象中更強大。
在受傷後,依然能笑著往前走,是最大的成熟。
▽
古語有言:“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人生路上,難免受傷,難免遺憾,但拎著“垃圾”走路的人,註定走不遠。
放下該放下的,才能抓住該抓住的。
在挫敗中放下內耗,心才能輕裝前行;在遺憾中學會釋懷,日子才能透進光;在傷害中體會成長,人生才能越走越寬。
從今天起,願你我不困於往事,不累於舊傷,不擾於雜念。
畢竟,人生下半場,拼的就是一個“放下”。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