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狐之前一直品牌調性非常高冷,而如今主打“價效比”成了極狐的新路線。
在經歷了備受質疑的幾年之後,極狐開始用盡各種方法為自己打造一條新的路。
極狐衝破重圍、向死而生,但想要翻身還有不少坑需要填;當然,極狐的潛力,還沒開發完全。
北汽極狐,偷偷發了新車。
新上市的極狐S5,官方指導售價為17.68萬起,算上各種補貼,價格甚至能下探至15萬左右。

極狐官方,也給這款新車掛上了“20萬以內唯一800v純電轎車”的噱頭,引發了不少關注。
要知道,極狐作為北汽的“嫡長子”,之前一直是作為主打效能的中高階品牌,旗下大多數產品都在20萬~30萬價位區間,品牌調性非常高冷。
但一貫“高冷”的極狐,在過去的幾年卻沒有交上滿意的答卷。
儘管貴為北汽的“嫡出”,極狐還是在成立三年內虧損高達225億元,銷量也遠不如“蔚小理”。

從去年起,極狐一直在尋求改頭換面,如今看來,主打“價效比”似乎成了極狐的新路線。
不管是這次首回下探到15萬左右的極狐S5,還是年初全線降價2.5萬的極狐T5,在價效比路線上,極狐一路狂奔。
價效比,會是極狐的新出路嗎?

“一手好牌”的極狐,為何馬失前蹄
在一眾新勢力中,極狐算是最“眾星捧月”的那個。
極狐的老東家北汽,之前一直都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從2013年到2019年,北汽一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保持著銷量第一的寶座。

只不過,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成為歷史,主打低端車型,靠計程車、網約車等B端生意火起來的北汽新能源一下元氣大傷,銷量暴跌82.79%。
此時,極狐帶著“拯救北汽新能源”的使命誕生。
一開始,北汽就給極狐定了很高的調子:專打高階。
為了給極狐疊buff,北汽沒少給極狐找各路“高手”指點。
2017年,智駕還只是小眾技術,華為也還沒正式造車,北汽就和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框架》,為極狐的智駕鋪路。

而極狐的生產工廠,北汽則選擇了有車圈“代工王”之稱、為寶馬和賓士等豪車做代工的麥格納公司進行。
新能源汽車的“靈魂”電池方面,極狐也獲得了寧德時代的特殊照顧,寧德時代首款2.2C快充電池正是在極狐身上率先落地的。
被寄予厚望的極狐,在接下來幾年大招頻出:
2020年推出阿爾法T,2021年推出阿爾法S,價格都在24萬元以上的檔次,劍指中高階市場。

到了2021年,華為和極狐的合作車款:極狐阿爾法S Hi版本千呼萬喚始出來,起售價更是在39.97萬起。
但奇怪的是,儘管有著北汽基因+大廠品質+華為智駕,極狐的幾款主流車型銷量一直都非常尷尬。
2021年,極狐全年銷量僅4933臺;2022年也才增長到了1.2萬臺。
這個銷量水平,別說和吉利、比亞迪等傳統大廠比了,也就是蔚小理等品牌巔峰期一個月的銷量。
就連餘承東也認為:“HI模式僅剩長安阿維塔,廣汽放棄不做了,北汽(極狐)的產品定義和競爭力存在問題。”

而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極狐,成績如此尷尬,其實多半得怪無奈的產能陷阱。
2021年底,極狐的旗艦車型阿爾法S Hi版出現了大面積的延遲交付情況,從當年11月拖到了2022年7月。
延遲原因眾說紛紜,一說是工廠因為疫情延誤工期,還有說法是因為華為的鴻蒙車技系統出現了功能延遲交付的情況。
對於當年的車圈來說,延遲交付,相當於把市場拱手送人。
30萬上下,主打智慧駕駛的豪華新能源車中,極狐面臨的不僅僅是“蔚小理”大量同檔次車款的衝擊,還有華為“親兒子”問界M5的叫板。

在產品力各有所長,整體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交付稍微慢半步,大量消費者就會立刻轉投別家。
意識到大事不妙的極狐,決定好好反思一下在賣車方面出了什麼岔子。
但沒承想,極狐卻把原因歸咎為“營銷不行”,於是決定在營銷方面整點大活兒。
2022年夏季,極狐斥巨資冠名了數場演唱會,可謂是眾星雲集,羅大佑、崔健、黑豹樂隊和唐朝等樂壇老炮紛紛為極狐站臺,演唱會總觀看人數過億。

憑藉演唱會的流量,極狐的銷量出現了短暫提升,但隨著熱度下降,極狐再次回到了當初冷清的局面中。
陷入僵局的極狐,需要一條新路。

極狐換道,重回牌桌
在經歷了三年的高開低走後,極狐備受質疑。
為了挽回銷量,2023年極狐走出了最無奈,也是最簡單粗暴的一招:降價。
去年,極狐著手對旗下的阿爾法T和阿爾法S進行簡配降價,推出了不到20萬元級別的新車阿爾法森林版。

降價效果立竿見影,2023年極狐年度銷量突破3萬輛,幾乎是2022年的兩倍多。
而到了今年,幾乎更是推出了更具價效比的阿爾法T5和阿爾法S5。
其中T5在今年年初降價後,月交付量一路走高,半年不到銷量就達到了7956輛,在新能源車界“最卷的半年”中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成績。
而新推出的阿爾法S5,肩負著讓極狐的銷量更上一層的重任。

一般來說,車企降價同時也意味著配置縮水,而極狐的降價策略能夠如此立竿見影,其實多虧了極狐一直以來的主要特點:皮實。
論造車能力,極狐是有實力和市面上的主流大佬一較高下,甚至絲毫不輸的。
北汽出身的極狐,在造車方面自然學來了北汽的“一身武功”。
論安全性,極狐是出了名的“耐撞”,無論是官方機構還是民間測試,極狐的表現都堪稱優秀,甚至安全指標全面超過了特斯拉Model Y。

在中國汽車質量網釋出的《2023上半年新能源中大型、中型SUV質量排行》中,極狐阿爾法S和阿爾法T雙雙登頂榜首。
網上有段子稱,不管是極狐黑還是極狐粉,極狐真的耐撞這一點誰都無法否認。
除了耐撞,極狐的電池安全性也非常值得一提。

去年夏天,北京暴雨頻繁,城市多處發生內澇,一位極狐車主的車就這樣在水中被活生生浸泡了72小時。水淹過了門檻,電池組全部被泡在水中。
然而極狐在被打撈出來後,不僅電池組毫髮無傷,甚至還能正常行駛。
因為“變態級”的抗造,極狐一炮而紅。
要知道,電池安全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痛點之一,極狐因為事故而“被動出圈”,更是側面佐證了極狐“皮實”的特點。

其實,極狐在智駕、內飾、座艙空間、人機一體等方面並不是沒有建樹,而是在對手都格外強大的時候,極狐最樸實的特點“皮實”,反而成了他們價效比的基石。
比起在過去瘋狂卷營銷、搞科技噱頭,極狐終於明白了“做一輛靠譜的好車”的優勢。

北汽嫡長子,開啟“認真模式”
今年的極狐,似乎是打通了任督二脈。
除了推出20萬以下的車款,靠價效比打通主流市場外,極狐在品牌發展、營銷方面,似乎都漲了不少經驗。
從營銷角度來講,極狐終於擺脫了“自嗨”。
北京車展期間,極狐就能在“流量巨星”小米的壓力下,喊出“開著像寶馬,坐著像賓士!”的口號,吸引不少關注。

4月份,極狐宣佈了新的合作伙伴:抖音頭部直播間與輝同行。
相比於過去大手筆投入老炮明星的演唱會,和董宇輝的合作,明顯是更加商業化和務實的選擇。
可能受到“乾兒子”小米的刺激,極狐也開始想辦法在總裁IP和情緒價值方面做文章。
而在6月18日,極狐阿爾法5S在第一批交付的時候,北汽董事長張建勇也學雷軍的樣子,給前來提車的車主親自開啟車門。

也許極狐的動作都略顯笨拙,但是比起過去不食人間煙火的營銷行為,已經能看到極狐在努力“接地氣、追熱點”了。
從產品角度來說,極狐在推出價效比爆款車型後,也沒有忘記自己科技車企的野心。
今年4月11日的極狐釋出會上,不光是極狐推出了“北極星”數字化高階平臺,華為也宣佈了下一代享界S9將和“北極星”聯手推出的訊息。

除了和華為的繼續深度繫結,北汽的“老夥計”寧德時代也為極狐出來不少力。
今年,寧德時代不僅在釋出會上為極狐帶來了全新的“極光電池”,還在場下和北汽合作了換電、全新底盤等諸多技術。
甚至每個極狐的老車主都能享受寧德時代的一次免費換電池服務,誠意拉滿。
總的來說,極狐擁有不亞於任何一家車企的技術實力、工業底子,但是卻遲遲沒能找準自己的品牌定位,以至於使用者對品牌的認知一直都非常模糊。
用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劉宇的話說:“我們之前就像在茶壺裡煮餃子,肚裡有貨但倒不出來。”

而如今,極狐成為北汽集團上下一心,集中力量想要辦成的“大事”。
但是,極狐想要翻身還有不少坑需要填。
比如,極狐目前的門店數量和售後體系,一直都是品牌的硬傷。
過去的極狐主打中高階,門店數量自然不用苛求。但如今已經走價效比路線的極狐,不到300家門店還遠遠不夠極狐把產品觸及使用者面前。

在成為北汽的新能源支柱品牌之前,極狐的表現還有待市場監測,但可以確定的是:
極狐的潛力,還沒開發完全。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金錯刀車評》
是金錯刀旗下的汽車賬號
將以金錯刀爆品視角,
帶你深挖新能源車企最硬核乾貨
點關注,世界上又多了個懂車牛人
▼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