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dlsdyc
前天文章重發。
▽
2024年7月13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舉行的競選集會中遭到槍擊,導致耳朵受損。嫌疑人被當場擊斃,另有一人死亡兩人重傷。事發後兩黨都對此次政治暴力事件進行激烈譴責。

上次對美國總統的槍擊還要追溯到1981年。特朗普本人則憑藉自己出色的臨場表現給美國民眾留下深刻影響。這件事情在接下來的選舉週期中必然進一步發酵,並將進一步增大特朗普獲勝的可能性。拜登陣營11月勝利的前景已然希望渺茫。
賓夕法尼亞的勝負手
正所謂得賓夕法尼亞州者得天下,作為手握20張選舉人票的頂級搖擺州,在特朗普2016年以0.74%的優勢勝過希拉里之後,賓夕法尼亞一直是兩黨爭奪的焦點。2020年,在賓夕法尼亞本地人(或者更準確地說,出生在賓州)拜登的努力下,民主黨以1.17%的優勢奪回了該州。
隨著特朗普與拜登的二番戰已經進入正軌,賓州自然是兩者攻防的重點。幾乎每一週兩位候選人都會在該州召開競選集會。兩者的民調也極為接近。在第一輪總統辯論之前,特朗普總體在民調中以1-2%的優勢略微領先拜登。
6月28日後,拜登在總統辯論中的糟糕表現,使得特朗普看到了在賓州擴大自己的優勢的機會。他與拜登的支援率差距依舊在統計誤差內,但差距已經拉大成2-3%。特朗普因而也進一步加大了對賓州的競選投入。對拜登而言,賓州也是他無法放棄的地方。這不僅僅是因為賓州這20張選舉人票,更因為如果一個被媒體稱為“賓州之子”的人連賓州都贏不下的話,那實在過於丟臉。
在兩黨對立已經白熱化的情況下,拜登經常將特朗普指定為民主之敵和人民之敵。甚至就在五天前拜登與他捐助者的通話中還表示,“我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擊敗唐納德·特朗普。我絕對確定我是最適合做這件事的人。所以,我們討論完辯論了,現在是時候把特朗普放在靶心(bullseye)了”(作為一個地獄笑話,確實是物理性放在靶心上了)。
正式在如此焦灼的情況下,特朗普於2024年7月13日下午六點在賓州巴特勒召開了自己的競選集會。考慮到賓州最近天天35度的高溫和80%的溼度,下午六點是個合適的時間。6點03分,伴隨著標準的懂王入陣曲《上帝保佑美國》,特朗普登上了舞臺。

6點05分,特朗普開始了自己的招牌式演講,並且很快將話題切入到拜登政府在移民問題上的“無能”。6點11分,一聲槍響之後,特朗普下意識地捂住自己的耳朵。隨著第二和第三聲槍響,特朗普很快趴倒在地,特勤局特工蜂擁而至,用自己的身體保護特朗普。

槍手隨後又射擊了五發子彈。不過由於特工的肉身掩護,之後的槍擊反而擊中了參與特朗普競選集會的特朗普支持者,造成一死二重傷。6點12分,特朗普被特工帶離現場,並撤退至安全屋。在護送過程中,特朗普依舊不忘自己的競選集會,舉起拳頭高喊三聲fight。這一場景被在場的美聯社華盛頓首席攝影記者,同時也是2021年普利策突發新聞攝影獎的獲得者evan vucci以極其精準的時機所把握,並迅速在網際網路流傳開來。

一石掀起千層浪。對特朗普被槍擊一事,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排麵人物都第一時間跳出來表示反對政治暴力,唯恐自己動作慢了被人落下口實。還活著的美國前總統,除了某位意識已經無法經常清醒的以外(不是經常口吃的那位),全部都對本次槍擊表達了強烈譴責。連許久未公開發表政治意見的小布什前總統也表示,“很高興特朗普總統在遭遇懦夫般的襲擊後能夠安然無恙”。特朗普的競選對手,拜登總統也表示,“很高興聽到(特朗普)安全並且情況良好”(至於是不是真的如此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病態的狂歡之夜
與槍擊所產生的轟動效應相比,特朗普本人是幸運的。除了耳朵被擦傷外並無大礙,特朗普也表示自己狀態很好,之後的競選日程照常進行。不過,考慮到上次對美國總統的暗殺還是在1981年的里根時期,這一事件還是迅速引起了全球媒體和吃瓜民眾的關注。再加之特朗普的話題性,一時之間特朗普被槍擊的新聞直接衝上幾乎所有媒體的頭條。從CNN到FOX,24小時即時更新是對特朗普話題性的基本尊重(也無怪乎囧司徒吐槽,特朗普對美國媒體有一種病態的吸引力)。
陰謀論緊隨而至。很快不少共和黨支持者就將矛頭指向了拜登及其民主黨陣營,認為是他們在背後策劃了這場襲擊。畢竟在特勤局的保護下居然還會出現槍手利用制高點射擊的情況,這很難不令人懷疑是否內鬼所為(特勤局自己也承認存在明顯安保漏洞,將進行安保調查)。
特別是在如此嚴密的安保下,槍手還能射出八發子彈,這顯然是特勤局需要嚴肅面對的責任。許多民主黨支持者則反過來指責特朗普在自導自演,獲取人心。尤其是特朗普標誌性的握拳照片,更是讓許多民主黨支持者認為特朗普是故意策劃了這次槍擊,才能在事後表現得如此鎮定和出色。
以現有的證據看,上面兩種陰謀論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畢竟正是特勤局密集的金屬探測器,讓槍支幾乎沒有辦法進入集會現場,槍手才不得不在競選場所外進行遠距離射擊。

特朗普自導自演的可能性更是不可能存在。透過特朗普受到槍擊的位置我們可以發現,這不可能是槍手在200米開外可以精準控制的範圍。或者更準確地說,任何有基本槍械常識的人都不會認為這是特朗普主導策劃,讓槍手故意打偏自己的結果。透過競選現場影片可以發現,特朗普無意間的扭頭動作才是躲避子彈的關鍵。FBI也已經在深夜的釋出會中公開表示,此次槍擊事件是針對特朗普的“assassination attempt”。

更讓吃瓜群眾關心的是,究竟何人敢做出如此創舉,公然槍擊特朗普。現在謠言滿天飛,紐約郵報甚至報道說是“chinese”參與襲擊了特朗普。一時之間,從極左翼恐怖分子到非法移民,各種捕風捉影般的猜測紛紛出爐。

FBI則如同修煉了閉口禪一般,在這些問題上非常謹慎。根據筆者撰寫本文時的最新訊息,美聯社表示在其獲得的一份FBI宣告中,賓夕法尼亞州本地人20歲的Thomas Matthew Crooks是本次事件的嫌疑人,但對作案動機、甚至受害人身份等其他問題上,FBI展現了高超的車軲轆話技巧。
各路媒體則如同嗅到血的鯊魚一般,不管是否真有其人,一場大型的網際網路查三代活動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很快,一些非常有趣的訊息就傳了出來,並且令廣大民主黨支持者鬆了一口氣。根據美聯社報道,這名槍手2022年9月年滿18歲後,在賓夕法尼亞州自我註冊為共和黨選民。

但民主黨支持者的放鬆也到此為止。美聯社繼續指出該名槍手早在2021年1月20日(拜登當選日)就向一個由民主黨進步派Act Blue運營的“進步投票率”專案進行了小額捐贈。該名槍手在本屆大選中才第一次擁有選舉總統的資格。更有一些還未確證的訊息指出,這名槍手是進步派桑德斯的支持者。
這場左右派背鍋大賽正進入火熱狀態,難解難分。共和黨高呼這就是民主黨潛伏在共和黨中擾亂共和黨初選的活生生證據。民主黨則高喊這是一位自我註冊為共和黨的槍手(即便從未投過票),恨不得將槍手描繪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白人至上主義者(筆者只是想問,那動機到底是啥)。每個人似乎都找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內容,為自己迅速鞏固同溫層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阿美利加網際網路對噴大賽如火如荼的背後,是阿美利加背後日益加深的分裂。無論槍手的意識形態如何,兩黨在這件事情上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兩黨的媒體和領袖人物不斷激進的發言,才促使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做出如此極端的判斷。
如果民主黨認為1月6日攻陷國會山事件是特朗普激進言論煽風點火的結果,那麼本次槍擊就是民主黨極端言論的產物。事實上,對筆者這樣的研究者而言,特朗普被槍擊是一種現實存在的風險。尤其是考慮到這兩年獨狼式政治暗殺的興起,這種可能性更是無法排除。無論是已經逝去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還是僥倖活下來的斯洛伐克總理菲科,都是近年來政治槍擊事件的典型例證。

自1月6號事件以來,民主黨領袖和媒體對特朗普的官方定調就是民主之敵,甚至在2022年拜登就公開表示特朗普的支持者就是人民的敵人。隨著拜登和特朗普二番戰日益激烈,民主黨陣營的言論也越來越激烈,拜登更頻頻以最後的民主選舉恐嚇自己的支持者支援自己。民主黨眾議員丹·戈德曼更是公開宣稱,“不僅不適合當總統,而且破壞了我們的民主,必須被清除掉(eliminated)。”
如果說政客的語言還相對剋制,從ABC再到MSNBC這樣的親民主黨媒體中,更極端的言論在肆無忌憚地氾濫。雖然絕大部分人知曉這是一種過分誇張的說法(甚至是荒誕的),但對心智尚未成熟的人而言,在反覆接受同溫層的誇張言論後,會愈發難以對事實和言論進行區分。
Maga的言論同樣也是如此。事實上民主黨它所謂的民主之敵一樣,幾乎在宣洩憤怒的迴圈上沒有本質區別。在這種情況下,20歲的年輕人做出如此舉動也就不是那麼不可思議的事件。這本質上是阿美利加日益極化的政治結果,今天這可能是暗殺特朗普,明天就可以是刺殺拜登。
阿美利加的大選將走向何方
阿美利加政治極化在本次大選中的一個表現就是提前站隊。正如筆者之前所指出的那樣,即便拜登的表現不如人意,他在民調上也只出現了輕微下滑。只不過這種輕微下滑也非常致命,在賓夕法尼亞這樣的頂級搖擺州被擴大哪怕1個百分點的差距,都可能阻礙拜登本已艱難的競選之路。這也是為何很多民主黨的直覺反應是批評美聯社照片造假。他們幾乎在第一時間就認為美聯社的照片是P圖的結果,更是信誓旦旦地拿出現場照片證明國旗不可能存在這個位置。
隨著真相的進一步明朗,親民主黨的照片流言已經消散(畢竟照片真的是沒P過的)。對照片真實性的否定是民主黨對11月大選的焦慮,他們心中難以第一時間接受特朗普可以表現如此出色,明白這張照片將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何種連鎖反應。

美聯社記者以頂級的抓拍能力近乎完美地將一切有利於特朗普的煽動性要素集合起來,這不僅可以極大動員親特朗普陣營的投票率,更可能對政治主張不感興趣的中間選民產生致命的吸引力。尤其是考慮到拜登在第一次總統選舉辯論中的表現,這種鮮明反差很難不會讓中間選民產生直覺性聯想。一邊是在槍擊後展現出頑強不屈的勇氣和毅力,一邊則是大選辯論中老態龍鍾昏昏欲睡的形象;如果這不能稱之為選舉災難,那可能也就不需要這個詞語了。

最為糟糕的是,拜登現在在搖擺州的民調普遍處於落後狀態。雖然拜登陣營一直否定民調的重要性(和四年前的特朗普一樣),但除了少部分親拜登人士外,大部分人都已經預設拜登不受歡迎的事實。與2020年同期民調相比,拜登至少損失了6個百分點的支援率;如果算上2020年民調失準,少算了特朗普2.3%支援率的情況下,拜登在搖擺州已經可以宣告失敗。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2020年7-11月,拜登在賓州對特朗普的支援率優勢維持在5-6%左右,部分選舉觀察機構更是直接將賓州劃分為likely Dem的級別。然而在最終選舉中,拜登僅僅贏得了1.17個百分點,這說明民調低估了特朗普。
然而在2024年7月,在沒有考慮民調失準的情況下,特朗普已經成為民調的領先者。如果考慮到2020年的偏差值,特朗普已經直接脫離誤差範圍,可以將賓州劃出搖擺州的範圍。這也是為何筆者認為特朗普缺乏動機自導自演的原因。特朗普現在才是大選的優勢方,他不需要黑天鵝事件就可以保持自己的領先優勢。
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拜登陣營及其支持者只剩下了嘴硬。槍擊事件以及特朗普的表現無疑讓拜登的選情雪上加霜,將拜登的勝選之路推入一條僅僅存在可能性的道路。
事實也是如此。不光是共和黨人已經在準備半場開香檳,民主黨人也進一步和拜登保持距離。比如前兩天在密歇根州的競選活動中,不僅密歇根的民主黨州長沒有出席,兩位民主黨參議員也沒有出席,甚至是競選候任參議員位置的眾議員民主黨人也沒有出席會議。
誰是大家真正認為的票房毒藥不言而喻。正如囧司徒所諷刺的那樣,拜登陣營居然在拜登已經回國兩個禮拜的情況下以沒有倒過來時差作為拜登表現不好的理由,即便不是諷刺性的,也是災難性的。這要麼證明拜登在撒謊,要麼證明他真的無能。
對拜登唯一的好訊息可能在於要求拜登退選的風聲可能會削弱不少。面對獲得槍擊BUFF加成的唐總,野心勃勃的民主黨潛在候選人並不想提前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在這種情況下,拜登的晚節不保反而是大多數民主黨人更能接受的結果。
總而言之,阿美利加的政治極化正走在一去不返的道路上,槍擊特朗普絕不是遊戲的結束。對拜登而言,他也處於非常嚴重的敗選危機之中。無論YTB上的脫口秀大師們如何表演,那些正在參與選舉的民主黨人正在一步步和拜登脫鉤。更遑論佩洛西這樣的頂級政治機器,也在前幾天收回了自己對拜登的明確支援。連一貫親民主黨的politico美國社社長也公開撰文表示,“Trump’s Raised Fist Will Make History”。

不知道81歲的拜登是否會懊悔堅持不退選呢?
近期文章導讀:
現在哪輪得到擔心蘿蔔快跑?
美國陷入“阿片戰爭”,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歷史沒有垃圾時間,但歷史會生產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