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薛凱桓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4月15日釋出的戰報,烏克蘭軍隊14日對布良斯克、庫爾斯克等地區的能源基礎設施發動了多次襲擊,造成多地居民斷電、斷氣。而在前一天的4月13日,烏軍兩次襲擊位於別爾哥羅德州的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
這是3月18日俄羅斯同意30天內暫停雙方對對方能源基礎設施襲擊後,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遭受的又一次襲擊。
對此我倒是一點也不意外,烏克蘭當局的出爾反爾也不是第一次了。其實早在烏克蘭遲遲未公佈能源基礎設施清單時我就知道,這份“口頭同意”的約束力聊勝於無。烏克蘭方面顯然並不打算遵守這份協議,他們一直在尋找機會繼續對俄羅斯的能源基礎設施進行打擊。
而且作為能源行業從業者,我對此太清楚了。烏克蘭的能源系統已處於千瘡百孔的危險境地,無法持續承受俄羅斯的強力打擊。持續兩年多的戰火不僅摧毀了國家能源命脈,更讓殘存的電網系統承受著超出極限的運轉壓力。
據不同估算,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已經有超過70%的熱電站被摧毀,失去了50%至80%的電力產能。烏克蘭已經逐步邁向“能源荒漠”,一些地區經常出現每天長達18小時的停電情況。
同時,由於腐敗問題,當局在吸引資金用於建設新核電站和保護現有設施方面,遇到了嚴重困難。而烏克蘭的政界人士和前官員則批評總統澤連斯基及其團隊為能源危機所做的準備不足。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面臨哪些問題,以及烏克蘭的能源前景如何,本文將討論這些問題。

烏克蘭一座受損的變電站。(資料圖片)
能源系統的全面崩潰與治理危機
自2024年末以來,烏克蘭開始遭遇其歷史上最嚴重的能源問題,即便是一向強硬和“樂觀”的當局也承認了這一點。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所有的熱電站以及大部分水電基礎設施都已被摧毀。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烏克蘭的國內電力生產為55吉瓦。在當時,這個數字幾乎領先於全歐洲。如今,烏克蘭的電力產能已降至不到10吉瓦。烏克蘭能源部長赫爾曼·哈盧申科承認,如今烏克蘭的電力產能肯定不足以保障民眾的正常生活:“我們請國際能源機構做了一份報告,他們表示,烏克蘭將會很艱難,可能是最艱難的。”
在2024年的幾次大規模導彈襲擊期間,烏克蘭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並失去了幾乎全部大型能源設施。這些設施要麼不存在替代品,要麼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建。比如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的熱布林什廷斯卡電站,所有發電機組均遭受損壞。同時,基輔州的特里波利熱電站遭到摧毀,而基輔水電站亦遭受了嚴重破壞。
烏克蘭最高拉達能源和住房及公共服務事務委員會成員因娜·索夫孫曾指出,烏克蘭目前已經失去了重建能源基礎設施的能力:“以特里波利熱電站為例,除非從零開始建造,而這需要三倍多的投資,我們沒有足夠的錢來做這件事。”
俄羅斯對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的打擊,旨在削弱烏克蘭武裝部隊和工業潛力,目標主要是破壞烏克蘭的經濟,包括預算收入,以及消耗防空系統。因此,俄羅斯針對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的襲擊是十分認真的,每次襲擊幾乎都是針對目標的毀滅性行動。
不僅如此,烏克蘭也在襲擊中失去了重建和維修相關基礎設施的能力。烏克蘭核電站發電機組年久失修,我們缺乏維修的工程師和基礎技術。例如,南烏克蘭核電站和赫梅利尼茨基核電站發生的事故,導致烏克蘭損失了800兆瓦的電力產能。這種對能源系統成體系的破壞導致烏克蘭停電頻發,即便是在旺季,能源行業也面臨電力短缺。這種情況不僅對居民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還給工業生產造成了沉重打擊。

在烏克蘭,停電已經成為日常。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雖然當局試圖應對這種情況,但目前尚未取得成功,哪怕是部分的成功。
去年6月,澤連斯基宣佈了一項計劃,目標是到2024年底建造總功率為1吉瓦的能源設施。但三個月後,烏克蘭國家核能發電公司前總經理弗拉基米爾·庫德里茨基(Volodymyr Kudrytskyi)卻說,該計劃的實際進度甚至不到10%:“也許在過去完成了一些,但我所知的數字大約是60兆瓦。”
2024年7月,當局還批准了一項到2035年的分散式發電發展戰略,旨在重點發展燃氣輪機裝置以及可再生能源設施。據筆者粗略估算,到2026年底,烏克蘭最多可恢復4吉瓦的電力產能,但前提是情況“積極發展”,即俄羅斯不再發起針對能源基礎設施的新大規模襲擊。
在這種情況下,當局試圖透過從鄰近的歐盟國家購買電力來彌補電力短缺。烏克蘭外交部還表示,摩爾多瓦正準備為烏克蘭供應電力,以換取烏克蘭為摩爾多瓦供應天然氣。然而,烏克蘭從歐洲國家進口電力的能力已達到極限,且在當局正式切斷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後,“天然氣換電力”也成了一張無法再用的廢牌,這加劇了烏克蘭的電力困境。
因此,當局仍在指望西方直接提供財政援助。這些財政援助不僅要用於修復被摧毀的變電站,還用於建造能源設施和保護僅存的能源基礎設施。烏克蘭現在沒有能力保護它們,現有的保護舉措僅能防護無人機殘骸對設施的墜落傷害,但防禦不了它們的直接撞擊,更不可能防禦彈道導彈的襲擊。
在僅存的能源基礎設施上建設防護體系,需要大約1000億格里夫納(約175億元人民幣),但當局的財政預算中僅能撥出所需金額的10%。不僅如此,在建設保護設施相關的合同中,當局還出現了拖欠款項的情況,最近被爆出在相關專案中欠“Avtostrada”公司87億格里夫納(191億盧布)。“我試圖親自溝通,但總理什梅加爾拒絕了我的溝通請求。”該公司總經理馬克西姆·什基爾(Maksym Shkil)在接受訪談時抱怨道。
與此同時,烏克蘭的能源從業者還承擔著修復受損設施的重任。修復一座變電站可能需要數週時間,在最樂觀的情況下也需要多達10天才能修復完畢。在修復期間,我們有時還不得將系統停運,這會中斷電力供應鏈,引發民眾和當局的不滿。因此,整個能源系統的工作人員基本上都處於超負荷工作的狀態,很多人因此選擇離職。
由於以上這些問題,一些西方國家正在為當局分配專項撥款。例如,德國承諾提供1億歐元用於恢復能源供應,但考慮到維護現有設施和修復受損設施方面的實際需求,這筆援助顯然根本不夠。而且,當局內部腐敗問題嚴重,導致能源系統執行效率低下,修復週期被人為延長。比如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由於腐敗醜聞,烏克蘭國家核能發電公司(Energoatom)沒有足夠的資金用於建造新的核電站。
烏克蘭能源系統的危機確實引起了西方的關注,他們稱對烏克蘭的“腐敗和法治問題”感到高度擔憂。為此,當局從去年開始就對能源系統的權力高層進行頻繁的人事變動,以回應歐盟和美國的指責。
去年,澤連斯基解僱了兩位與能源行業相關的高階官員。其中有一位是上文提到的烏克蘭國家核能發電公司執行長弗拉基米爾·庫德里茨基,他主管的業務是“在戰時條件下繼續維持電力生產和分配。”據當局的官方說法,庫德里茨基被解職的原因是停電狀況頻發、民眾的情緒難以安撫,以及無法有效保護能源基礎設施的安全。
但據反對黨“聲音”黨的說法,能源行業遭清洗的真正原因,是澤連斯基團隊希望“有效掌控所有現金流”。庫德里茨基本人更是聲稱澤連斯基當局針對他和烏克蘭國家核能發電公司進行了一場“抹黑運動”,他被解職的過程涉嫌舞弊,並認為他的繼任者應該透過透明的程式選出,以免公司“成為腐敗現金流的來源”。
在澤連斯基進行“大清洗”後,現在烏克蘭的能源領域只有一箇中心,就是烏克蘭能源部,它對澤連斯基直接負責,聽從澤連斯基的命令與調遣。
高層人事變動還涉及烏克蘭最有影響力的權力機構: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先前,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副主任羅斯季斯拉夫·舒爾馬被免職。他並不是一個花瓶角色,而是負責能源和經濟部門的實權官員。而他之所以被免職,與媒體、拉達議員和西方國家(主要是美國)的批評緊密相關。
顯然,庫德里茨基和舒爾馬的免職並非孤立事件。澤連斯基當局對能源領域高層進行“大清洗”,是為了將烏克蘭的能源系統置於其直接控制之下,也是其從去年起為了徹底集中權力而發起的打擊異己運動的一部分。
然而,澤連斯基及其幕僚對能源技術一無所知,對能源系統的執行更是缺乏基本的知識,是純粹的外行。在其領導下,從去年到今年,烏克蘭能源系統一度出現了崩潰的跡象。由於烏克蘭去年冬天平均溫度較低,當局從去年11月開始恢復按小時停電的供電時間表制度,從12月至1月,烏克蘭全國各地陸續出現了全面停電的現象,這導致供水也一度中斷,各個經濟部門的生產下滑嚴重。大城市如基輔、哈爾科夫和敖德薩等地由於停電,居民住宅甚至因霜凍和年久失修出現了損毀。對此,當局給出的辦法僅僅是“建議民眾自行準備發電機和燃氣加熱器。”

2024年5月,首都基輔部分地區停電,主要購物街赫雷夏蒂克街(Khreschatyk Street)一個快餐攤位的燈火明亮。路透社
烏克蘭能源設施的基本事實
當局之所以不反對俄烏間停止對對方能源基礎設施襲擊的倡議,顯然是因為烏克蘭整個能源系統已經不堪重負。烏克蘭需要時間來恢復一些元氣,但30天是遠遠不夠的。
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的基本情況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粗略估計已有80%的能源基礎設施被摧毀或無法工作,造成的損失高達560億美元,烏克蘭42%的發電產能遭到破壞或被佔領。其中,被佔領的最大發電設施是扎波羅熱核電站,其發電能力達到6吉瓦。熱力發電所遭受的損失尤為嚴重,有87%的燃煤熱電廠已經無法挽回地被摧毀。此外,2300兆瓦的水電能力也遭受了破壞。
此外,在“綠色能源”領域,烏克蘭多達3900兆瓦的風能和太陽能電站被摧毀和佔領。其中風電場受損較輕:有資訊顯示頓涅茨克和扎波羅熱地區有3個風力發電機發生火災,赫爾松地區的一個風電場變電站受損,以及敖德薩地區奧恰科夫附近的一個風力發電機葉片被無人機擊中。
相比之下,太陽能電站由於佔地面積大和光伏元件脆弱,損毀情況要嚴重些。例如,在哈爾科夫地區,所有地面太陽能電站(28.4兆瓦裝機容量)都被摧毀,大多數工業屋頂太陽能電站(6.3兆瓦受損和摧毀,只有1.0兆瓦仍在執行)也未能倖免,多達1.2吉瓦的太陽能電站位於臨時被佔領土(TOT)。
如果從地域上分析受損區域,越靠近戰鬥區域的發電能力遭受的損失越大。此外,後方地區如喀爾巴阡山脈也有大型發電設施被摧毀。
以下是烏克蘭的能源設施面臨的基本事實:
(1)電力系統已遭嚴重損毀
烏克蘭的能源系統基礎是在蘇聯時期建立的,其執行基於兩個主要原則:在強大的電站(核電站按照日消費水平提供穩定的電力輸出,早晚高峰則透過熱力和水力發電進行平衡)基礎上進行電力生產,然後透過國家電網將電力從發電站傳輸到各地區,由烏克蘭每個地區的電力公司負責接收和分發電力。
由於國際輿論和核能的危險性,俄羅斯並沒有針對核電站,其主要目標是熱電站和水電站。目前烏克蘭總計30.6吉瓦的熱力發電裝機容量中,只有7.96兆瓦在執行。由於較低的執行效率(只有約29-31%),烏克蘭的熱力發電設施在最大負荷下,還可以產生2.3-2.4吉瓦時的電力。

一名身著俄羅斯國旗的軍人在扎波羅熱核電站附近站崗 。路透社
“綠色發電能力”方面,烏克蘭先前有6.2吉瓦的太陽能電力產能,3.7吉瓦位於俄佔區(即60%的太陽能產能),在前線附近的戰火地區還有1.1吉瓦的太陽能電站受損,也就是說烏克蘭的太陽能電力產能已有77%無法使用。
烏克蘭已安裝的風力發電站總容量為1.9吉瓦。烏克蘭風能協會的資料顯示,目前超過三分之二的風力發電機停止執行,1162.5兆瓦的裝機容量不能正常執行,正常執行的僅有372.5兆瓦,主要集中在敖德薩和利沃夫地區。
在扎波羅熱地區,DTEK公司(烏克蘭能源領域最大的私人企業)除濱海-1(99.58兆瓦)外的,所有風電場都已停止執行。扎波羅熱地區還停止運行了扎波羅熱風電場(98.1兆瓦)。在尼古拉耶夫地區,黑海風電場和烏克蘭風電場的14颱風力發電機已停止執行。在敖德薩地區,南方能源風電場(76.5兆瓦)已停止執行,德涅斯特河風電場僅有部分可以執行。
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烏克蘭僅有泰利古爾(Tyligul風電場,位於尼古拉耶夫地區)和斯科列夫風電場(Skolev,位於利沃夫地區)兩個風電場新投入執行。這些電場總共可以輸出126兆瓦時的電力,這個產能水平比起已經停止執行的電力產能是遠遠不夠的。
到目前為止,烏克蘭佔一半以上的水熱太陽能風力發電產能已被摧毀或出現損壞。此外,國家電網公司的主電網和變電站也不斷遭受破壞。維修行動仍在繼續,我們在努力恢復分流和過境變電站,確保各地區的穩定供電。但情況不容樂觀,像用於確保扎波羅熱核電站的執行保障和裝置空轉的兩條輸電線路就經常被切斷,類似情況不斷發生,恢復穩定供電的願景一直難以實現。
(2)電力赤字居高不下
烏克蘭目前的“能源結構”大致如下:核電站約64.78%,熱電站和熱電廠約19.98%,水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約10%,“綠色電力”約5.24%,總計發電功率12.008吉瓦。
在夏季高峰時,烏克蘭的電力消費最高數字為14吉瓦時,冬季(平均日溫度零下五攝氏度)為16吉瓦時,極寒天氣下甚至可達18吉瓦時,因此烏克蘭目前有2吉瓦時甚至4-6吉瓦時的“電子赤字”。此外,夏季也會出現電力赤字,因為核電站的機組要定期維修。
在用電高峰時段,烏克蘭的進口電力能覆蓋1.7吉瓦時的耗電量,目前這一數字還在逐漸增加,可能已經上升到2吉瓦時以上。顯然,即使沒有進一步的發電、輸電和配電設施的損毀,烏克蘭能源系統的“電力赤字”仍然存在,這也是目前實施的按小時限制消費者用電(即停電時間表)制度的原因。
此外,普通人在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設施的現象也十分普遍,這些發電設施基本沒有接入電網。2024年,烏克蘭國家銀行批准了83兆瓦屋頂太陽能發電設施的建設貸款,這是烏克蘭自此類專案開始實施以來的最高紀錄。在衝突全面爆發之前,烏克蘭居民在院子裡建設了總計體量有0.98吉瓦的聯網太陽能發電設施自用(有時還會向國家電網售電),衝突爆發後,家庭自用發電設施的越來越多了。
未來情景
烏克蘭在2025年的能源前景將如何演變?筆者認為存在三種主要的發展趨勢。
第一:維持現狀,這意味著投資者對能源行業的信心也很難恢復。在這種情況下,未來5-7年,烏克蘭在夏季和冬季將保持“電力赤字”,且無法用進口覆蓋缺口。因此,“停電時間表”制度將得以持續實施,烏克蘭人應該習慣於“自行發電”,學會不再依賴國家能源系統。
第二:樂觀情景,即俄軍停止襲擊,投資者恢復對能源行業的信心。2025年,烏克蘭企業計劃建設功率多達800兆瓦的風力發電站,相當於一個核反應堆的輸出功率,同時正在舉行關於建設多達1吉瓦新風力發電能力的公眾聽證會。公眾積極投資建設屋頂太陽能發電和儲能設施,以及燃氣活塞發電裝置,以滿足自身的能源需求,減輕能源系統的壓力,並且增加新的風力發電能力,與進口能源一起彌補現有的能源赤字。
第三:更悲觀的情景,烏克蘭的電力赤字將持續增加,維修工作將永久化,能源行業的超負荷工作狀態會持續。在變電站嚴重受損的情況下,烏克蘭能源系統將分裂成“能源孤島”(目前哈爾科夫已進入這種模式),社群或地區的發電能力將僅覆蓋最低自身需求,這將導致烏克蘭社會的長時間停電常態化。例如,基輔在冬季白天消耗1.1吉瓦時的電力,早晚高峰時段消耗1.5吉瓦時,但實際現有發電能力只能覆蓋0.7吉瓦時,這將導致每天有長達10-12小時處於停電狀態。
總之,烏克蘭能源系統的全面崩潰和治理危機,已經對烏克蘭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烏克蘭將繼續面臨能源短缺和電力赤字等問題。如何儘快恢復能源供應、保障居民和企業的正常用電需求,將是烏克蘭政府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