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鄧新華
我之前已經寫過文章,講中國經濟的上、中、下三策。並且我判斷,中國實際上取了中策(《中國經濟上中下三策,為何取了中策?》)。但目前看,有偏離中策的趨向。
中國古代謀士獻計時,最愛說上、中、下三策,而“主公”往往會說:“上策太急,下策太緩,我取中策。”

我當然比不了那些謀士,我只是從老百姓的角度分析上中下三策。
中國經濟的上策是像1992年的浩浩春風那樣,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如此,經濟將快速復甦,重回10%以上的高增長。
中策是不做大的改革,但也不搞大的干預,讓市場在當前政策環境下調整,一切交給時間。待市場調整過來,經濟也會復甦。
下策是繼續加大幹預,以行政手段“指導”經濟回暖。
從過去幾年的實踐來看,中國做了不少最佳化營商環境的事,但大眾輿論也牽引出一些干預。比如大眾對外賣平臺、電商平臺有意見,於是干預平臺的演算法。還有,搞了一些補貼消費的事。有進有退,綜合起來看,大體上是中策。
我的觀察,在中策的政策環境下,經濟還是在逐漸恢復的。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取了中策,恢復就快不了,必須有耐心熬時間。說真的,老百姓也沒法奢望太高,中策就滿足吧。你看歐美,政客們連中策都不給老百姓,老百姓又能如何?
但那時候我就提出了擔憂:大眾會不會覺得經濟復甦太慢了,要求有形的手推動經濟回暖,從而偏離中策?
目前看,還真是出現了這樣的明顯跡象。大眾失去耐心了:“產能過剩”太嚴重了,人們太“內卷”了,這要“卷”到哪天才算完啊?有形之手啊,你能不能出手加快這一過程?
所以,現在在治理“內卷式競爭”了。
大眾以為,由有形之手來對“內卷”嚴重的行業限產、減產,就能加快結束“內卷”,讓人們賺錢容易。
大眾沒有理解,對於所謂“內卷”嚴重的行業,有些是需要市場汰弱留強的,例如光伏行業。有形之手來搞限產、減產,會打斷汰弱留強的過程,鼓勵下一波投機。
而對於另一些“內卷”嚴重的行業,是需要恢復需求才行的。例如餐飲業,由於收緊吃喝,現在五星酒店都擺攤和小商小販競爭了,“內卷”的激烈程度遠超光伏行業。這就需要放寬餐飲行業的消費,避免餐飲行業加劇“內卷”,並印發其他行業連鎖“內卷”。如果能夠恢復房地產、民間教育等的消費能力,餐飲行業的劇烈“內卷”會消失,同時還會大幅緩解其他行業的“內卷”。
可能有人會問:“治理‘內卷式競爭’,和刺激消費有什麼不同呢?之前不也搞了不少刺激消費的事嗎?對那些事,你為什麼沒有覺得偏離中策呢?”
這是因為,刺激消費是凱恩斯主義的“傳統藝能”,當今主流經濟學界又是凱恩斯主義佔據絕對地位的,所以,我會把刺激消費看成一種常態。加上近兩年確實有不少改善營商環境的舉措,還對窮國搞了零關稅,對不少國家搞了單邊免籤等一系列值得稱道的做法,兩相抵消,大體還算是中策。
但,治理“內卷式競爭”,則明顯反映了大眾正在失去耐心。我現在擔心的是,大眾會越來越沒有耐心。
這個真的讓人很無奈:選中策,就需要耐心,可耐心又恰恰是稀缺資源。

今天鄭重推薦張老師的新品“張是之經濟圈”,簡單來說,這個下單是“買一得三”:
一個是我的經濟學的教學影片;
二是圈子裡其他內容資源和社群討論;
三是我們智谷趨勢的趨勢研判。
定價499,現在上新優惠只需要365。
下單後停留三秒鐘,會彈出一個微信二維碼,加上我們客服微信,拉你進群。

張老師本人微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