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按鈕▲立即報名


5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9.1%
6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顯示,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7204.3億元,同比下降1.1%。5月單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9.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1-5月,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709.5億元,同比下降7.4%;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170.7億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56.8億元,增長0.3%;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592.5億元,增長3.4%。
市場監管總局資料顯示,截至5月底,全國實有民營經濟組織1.85億戶,佔經營主體總量的96.76%,同比增長2.3%。(綜合華爾街見聞)
|點評|廣州前5個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由增轉降,5月單月利潤更是出現大幅下滑。外部經濟不確定性加強,內部有效需求不足,工業品價格持續低迷,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其中,國企受到影響利潤下滑最為顯著。相較而言,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在波動期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尤其是私營企業,雖然利潤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了3.4%的正增長。
民營企業在經濟增長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作為絕對的主力軍,民營企業還貢獻了大量稅收、就業崗位與創新成果。在當前壓力下,更需要持續最佳化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切實解決民企的經營難題,為民營經濟的發展騰出空間。
阿里合夥人“縮編”至17人
6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釋出2025財年年報。年報顯示,阿里巴巴合夥人組織瘦身,合夥人總數從26人精簡至17人。除了集團主席、CEO之外,還包括電商事業群執行長蔣凡、高德地圖董事長劉振飛、餓了麼董事長兼執行長吳澤明、菜鳥集團董事兼執行長萬霖、虎鯨文娛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樊路遠等。
根據最新披露的名單,退出合夥人之列的為戴珊、方永新、彭蕾、宋潔、孫利軍、武衛、俞永福、張勇、朱順炎等9人。其中有人目前不在業務一線崗位,有人已經離開阿里巴巴公司。此外,年報顯示,2025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9963.47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77%至1259.76億元。(綜合澎湃新聞)
|點評|合夥人數量降至歷史最低,阿里的瘦身計劃還在進行。此次合夥人隊伍精簡,留下的多是一線業務負責人,可以看出,阿里希望在當前市場環境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應變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合夥人制度也是一種利益分享機制,讓不在一線的老人享受和仍在一線的合夥人一樣的“紅利”,肯定不合理。
根據年報,阿里在AI雲以及電商方向保持著較快增長。業務調整後,本地生活板塊和文娛板塊的虧損也進一步收窄,其中部分業務已經實現初步盈利,瘦身變革的成效初顯。不過,面對日益激烈的網際網路競爭,在降速減緩以後,阿里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贏得更多增長。
小米YU7三分鐘大定超20萬臺
6月26日,小米舉行米人車家全生態釋出會。釋出會中,小米釋出了小米YU7、小折旗艦MIX Flip 2、AI眼鏡,以及可穿戴裝置等諸多新品。汽車方面,小米YU7標準版25.35萬元,YU7 Pro售價27.99萬元,Max版32.99萬元。共有四大色系,九種顏色,零百加速3.23s,最高時速253km/h。全車36處儲物收納,最大儲物容積1970L。5.2L後排座椅抽屜,可收納兒童玩具、日常雜物等。開售後3分鐘,小米YU7大定突破20萬臺;開售後1小時,大定突破28.9萬臺。
小米還發布了AI眼鏡,這款AI眼鏡重量40g,四檔透明度變色,定價1999起。功能方面,解放雙手第一人稱視角影片拍攝,還可以開直播。搭載1200萬高畫質鏡頭,可沉浸式拍照、錄製影片,支援第三方APP視訊通話、直播,即時分享。還具有隨身AI入口,內建小愛同學AI。(華爾街見聞)
|點評|小米在本次釋出會一口氣釋出了大量新品,引發市場關注。小米YU7的價格區間符合市場預期,車內設計可圈可點,或將成為新能源SUV市場中的一款有力競品。不過,小米汽車眼下產能不足,如果不妥善解決,可能重蹈小米手機當年被罵飢餓營銷的覆轍,對其品牌形象不利。
小米AI眼鏡或許很難復刻Meta AI眼鏡在海外的成功,二者效能上的對比各有千秋。只是Meta AI眼鏡選擇與知名太陽鏡品牌合作,其本身是一款潮流眼鏡,其次才是“科技玩具”。AI眼鏡的應用場景不多,生態建設處於早期階段。即便是小米,想要在AI眼鏡上僅憑產品本身開啟市場也有很大難度。
萬科今年已償付公開債超160億元
6月27日,萬科舉行2024年度股東會。萬科高管表示,大股東深鐵集團持續給予了公司大力支援。在各方積極支援下,萬科2024年完成了約197億元境內外公開債券的兌付,2025年以來已償付公開債超160億元。財報顯示,2024年萬科融資模式穩步轉型,新增融資和再融資948億元,新增融資綜合成本3.54%,新增經營性物業貸293億元,已上報178個“白名單”專案。
萬科高管提到,過去一年,萬科實現營收超3400億元,綜合住區業務銷售超2400億元。對於過去一年的工作,萬科管理層介紹,公司2024年堅定瘦身健體、聚焦主業、全力自救。實現高品質交付超18萬套,創新銷售手段,銷售回款率超100%,並透過多渠道盤活,新增貨值超400億元。(綜合財聯社)
|點評|2024年萬科過得十分艱難,全年營收同比下滑,淨虧損近500億元,這樣的頹勢在今年一季度有增無減。雪上加霜的是,萬科自身“造血”能力減弱之際,前期債務逐漸到期,償債壓力驟增。並且,萬科手中優質的土地儲備數量所剩不多,未來的專案銷售難度加大。萬科正在努力尋找出路:一方面,出售公司優質資產,拋售庫存股換取流動資金;另一方面,積極拓寬融資途徑,深鐵集團還在為其持續輸血,幫助萬科償債。
今年萬科迎來一些轉機,部分專案已被納入政府保障房收儲計劃中,為存量庫存房產銷售提供了新方向。同時,萬科與深鐵集團深度合作,向公共交通導向型發展(TOD模式)轉型,打造地鐵生活圈。事實上,不光是萬科,國內多數房企都在轉型的路上艱難前行。
Zara Home撤出多個城市
6月27日訊息,快時尚品牌Zara的家居線Zara Home位於長沙和杭州的兩家門店發出閉店通知,將在6月下旬和7月下旬相繼閉店。這兩家店都是Zara Home在當地的最後一家門店。針對Zara Home的門店變動,母公司Inditex中國表示,Zara Home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核心城市擁有10餘家門店,並同步透過品牌官網、官方App及天貓旗艦店等全渠道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購物體驗。但Inditex中國並未明確表示接下來有在內地開新店的計劃。
截至2025年1月底的2024財年末,Inditex旗下有4個品牌在中國內地共開設了134家門店,其中17家是Zara Home;而在2019財年末,則是8個品牌和570家門店,Zara Home為52家。(介面新聞)
|點評|Zara Home門店數量減少,是中國市場內快時尚品牌式微的一個縮影。Zara Home是Zara旗下的家居用品和室內裝飾品牌,它的選址基本在大城市核心地段的商場中,租金成本高昂。Zara Home主打時尚設計傢俱,“好看但是價格偏高”是很多消費者對它的評價。如今國內消費者更注重產品價效比,只逛不買成為Zara Home顧客常態。
不同於Zara加碼線上的戰略,宜家等品牌選擇的是推出更多低價產品,卻也難以阻擋中國銷售額下滑的趨勢。無論是在家居還是服飾市場,不少國產品牌的產品這兩年都能兼顧時尚與價效比,從而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Zara等海外快時尚品牌要繼續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或許需要更加深入地重新審視中國市場需求。
Meta贏得作家AI版權訴訟
6月26日訊息,在一場由13位作家共同提起的訴訟中,美國聯邦法官文斯・查布里亞選擇支援Meta。作家們指控Meta非法使用其版權作品來訓練AI模型,但透過簡易判決的方式,法官認定Meta的行為屬於版權法中的“合理使用”,意味著無需將此案提交陪審團,法官已做出有利於Meta的裁決。不過,法官強調,該裁決僅適用於此案。
查布里亞明確指出,這一判決並不意味著所有針對受版權保護作品的AI模型訓練都是合法的,而是由於本案的原告“提出了錯誤的論點”。在此案中,原告方認為,Meta的AI模型Llama能夠複述原告書籍中的文字片段,且Meta未經許可使用原告作品訓練其AI模型,削弱了原告授權其作品進行訓練的能力。(澎湃新聞)
|點評|Meta在這次版權訴訟中勝訴,往後公司在AI模型訓練時仍有可能遇到類似的版權訴訟。美國法官在本次判決中,明確表明這次判決具有獨立性,作者們仍可以在仔細閱讀法律條文後,透過“正確的論點”對Meta提起訴訟。AI模型的訓練繞不開對版權材料的使用,很多科技公司選擇與版權公司合作,購買材料的使用權。然而,這種方式顯然難以適用於個人創作者,很多作者、畫師都公開反對自己的作品被用作AI訓練。
現在各國司法部門都傾向於保護AI技術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儘可能進行版權保護。從各國相關案例的判決結果以及立法傾向中看,模型訓練階段提供版權豁免,模型輸出結果時重視版權保護,或將成為司法界解決相關糾紛時的標準。
榮耀啟動A股IPO輔導
6月27日訊息,證監會官網顯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獲上市輔導備案,輔導券商為中信證券。根據輔導工作安排,將於2026年1月至3月完成上市輔導。去年底,榮耀方面表示股改已經順利完成。公司名稱由“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變更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
榮耀CEO李健此前在巴塞羅那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宣佈,榮耀未來五年投入百億美元打造“阿爾法戰略”,逐步從智慧手機制造商向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這意味著,榮耀每年在AI上的投入將達到150億元,這一數字幾乎是近年來手機廠商公開表態中對於AI投入最大的一筆金額。(澎湃新聞)
|點評|榮耀從華為獨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吃“華為紅利”,不少華為使用者將榮耀視作替代品牌。榮耀在產品設計、線下渠道等各方面始終沒有徹底脫離華為,缺乏作為獨立品牌的辨識度,這導致2023年華為手機業務迴歸不久後,榮耀銷量便開始快速下滑。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國內手機市場需求回暖,榮耀卻逆勢跌出了出貨量前五名。
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榮耀掉隊後再度追趕的難度不小。榮耀將AI生態作為“救命稻草”,試圖在AI生態內復刻蘋果開發者生態。這項計劃自然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援,上市融資成為榮耀為數不多的可選項。A股市場是否願意為在出貨量榜單上已經淪為“other”的榮耀買單,現在還不得而知。
週五兩市衝高回落滬指跌0.7%
6月27日,市場全天衝高回落,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54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421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300只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算力硬體股再度走強,有色金屬概念股展開反彈,大金融股一度衝高。下跌方面,銀行股集體調整,油氣、跨境支付、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424.23點,跌0.7%,成交額為6057億元;深成指報10378.55點,漲0.34%,成交額為9354億元;創指報2124.34點,漲0.47%,成交額為4646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五滬指在銀行板塊回落的帶動下有所調整,市場依舊維持活躍。從盤面上看,隨著市場風險偏好的修復,此前部分進入銀行板塊避險的資金陸續調出,銀行板塊高位回落。市場對於國內券商拿到穩定幣牌照的炒作熱情降溫,券商板塊衝高回落。滬指3400點衝關基本完成,權重板塊的調整反而使市場活躍資金四處出擊,多隻股票名字中帶“馬”的個股漲停,“無厘頭”式炒作重出江湖。
本週兩市迎來了久違的向上突破,市場重新活躍,開始挖掘值得講述的新故事,市場有望回到板塊輪漲的積極狀態中。不過,沒有基本面決定性的利好支撐,行情很難走得長遠。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 主編 |何夢飛

企業出海如何突破從0到1
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
助你看清方向、看穿風險、看懂落地
點選報名▼科學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