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世後,各個平臺的賬號怎麼辦?

文章開頭,說一個悲傷的故事。

上個月,一位網友去世近 10 年的父親,突然在她微信聯絡人裡消失了。
網友說她從沒刪過父親的微信,這些年一想父親了就會去他朋友圈轉一轉,也會看看以前的聊天記錄,說一說最近發生的事,說說自己又想他了。這麼多年,一直如此。
但就在今年 1 月份,她發現聯絡人裡怎麼也找不到父親的微信賬號了。
她想到之前父親曾在自己朋友圈留下過一條評論,在努力翻到記錄後,她發現父親的備註變成了一串微信初始 ID 。
在點開 ID 看到下圖後,她又點選 “ 新增到通訊錄 ” 。
在傳送好友請求後,她崩潰了——
系統顯示該使用者不存在。
這五個字在提醒著她,近十年來自己和父親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聯絡方式,消失了。
她不明白,為什麼 11 月初還能開啟聊天頁面,也能評論朋友圈,怎麼 2 個月後父親賬號就從手機裡消失了?
她每年都會給父親寫父親節祝福,偶爾還說說自己的近況,難受了還會給他打電話,為什麼這樣一個頻繁聯絡的賬號,會突然從聯絡人裡消失呢?

網友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她發到小紅書求助。

其實整件事的原因不難猜,大機率是網友父親賬號被回收了
那天微信工作人員也看到這篇帖子了,他們主動聯絡上網友,看看能否再找回微信。
可惜的是,賬號已經被回收了,無法再找回了。

網友的經歷令人心酸,但 “ 微信賬號被回收 ” 這件事,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2023 年 7 月,有條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微訊號長期沒有使用會被回收。因為一個博主發現自己的樹洞微信太久沒登被回收了。
當時針對這件事,微信團隊特地發了一條微博回應,並圈出一條謠言。
世超劃個重點噢,就是微信賬號確實會回收,但要同時滿足 2 個條件。
一,長期不登入,不活躍。
二,沒有零錢。
也就是說,只要你微信有零錢,多久沒登入微信也不會回收賬號的。如果沒有零錢,也不活躍,就可能會被回收。
到這裡我也能猜到那位網友,為什麼不理解父親賬號被回收。
因為她和他父親的微信互動,都只是單方面的。聯絡再多,對系統來說,他父親也只是屬於長久不登入的不活躍賬號。

當然看到這裡,差友們也會有疑問:憑什麼我的微訊號,微信有權收回?

答案早在微信的《 軟體許可及服務協議 》第 7 條寫著:
你只有自己微訊號的使用權,所有權還是歸騰訊公司。如果長期不登入,騰訊有權收回。
不光是微信,你能註冊的所有平臺賬號,都是如此。
比如《 QQ 軟體許可及服務協議 》第 2 點第 3 條寫著,如果你長期沒有登入或使用,騰訊有權收回。
《 抖音使用者服務協議 》 3.12 裡寫著,超過 6 個月未登入賬號,抖音有權收回。
《 微博服務使用協議 》 3.4 裡寫著,連續 90 天內未實際使用,微博運營方有權回收暱稱 / 回收賬號 / 停止提供微博服務。
《小紅書使用者服務協議 》 2.4 裡寫著,連續超過 6 個月未登入賬號且不存在未到期的服務,小紅書有權收回賬號。
至於為什麼平臺們會回收不活躍賬號,一是避免資源浪費,這些賬號也會佔用系統。二是殭屍號容易被盜,存在安全風險。
當然了,這些賬號並不是在限定時間內不登入就一定會被回收,只是說超過一定時間後,平臺方有權收回了。
根據世超的個人經歷,我有好幾個平臺兩年沒登入,它還好好的。。。

但問題來了,每個平臺回收期和處理方式都不一樣,如果身邊有人去世,我們如何保證逝者的賬號不會被回收,保護他們存在過的痕跡呢?

在開頭那篇帖子的評論區,就能看到無數網友在擔心過世親人的賬號,不希望這個羈絆斷掉。
有人趕緊看了父親的微信還在不在,有人問 QQ 會不會也這樣?
還有很多人不敢面對已故親人的微信,怕自己難受,無法面對。

其實像支付寶和微信,只要逝者賬戶裡零錢 / 資金,哪怕只有 1 分錢,就一定不會被回收。

那如果想取出這兩平臺裡的錢怎麼辦,提供證明材料就行。
比如取支付寶裡的錢,就是給他們客服打電話,客服就會引導繼承人準備身份證、死亡證明、承諾書等材料,身份確認後就可以繼承賬號裡的財產。
其他平臺如何保留逝者賬號呢?

世超查了一下,發現各個平臺都差不多,都需要提交證明材料。

2020 年 12 月 B 站釋出公告稱,對於不幸離開人世的 B 站使用者,平臺將在取得其直系親屬確認和同意後,將其賬號列為 “ 紀念賬號 ” 並加以保護。
一旦開啟保護,逝者賬號就會被凍結,任何人無法登入,同時主頁還會出現一條官方的悼念提示。
抖音也是類似情況。使用者提供個人身份證明、與逝者關係證明、逝者死亡證明等材料,抖音稽核確認後,就會對帳號設定保護狀態。
這個狀態下,賬號就不能再變更手機號、實名資訊等( 防止被盜 )。另外提交相應材料後,繼承人也可以轉移逝者抖音裡的財務資產到自己賬號。
微博也一樣。根據微博官方資訊,他們平臺會透過新聞報道、親友反饋、人工識別來判斷賬號使用者的逝者身份,避免與 “ 殭屍號 ” 混淆。身份確認後,就會開啟賬號保護。

所以綜合來說,想要保留逝者的賬號,最安全穩妥的辦法還是及時聯絡對應平臺的客服,提供好相關證明材料。

文章的最後世超想說,不知何時開始,人與人之間的回憶和羈絆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過去,我們回憶親人,可以翻看他們的照片,閱讀他們的文字。
如今,從微信聊天記錄、朋友圈再到抖音、小紅書釋出的每一條影片,每一段文字,一個人的社交賬號逐漸開始承載著的更多情感重量和回憶。
平臺出於安全考慮回收賬號或許無可厚非,但我們也需要未雨綢繆,要保護好逝者存在過的痕跡。為了他們,也為了我們自己,
畢竟真正的離別不是死亡,而是遺忘。
撰文:刺蝟
編輯:面線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南方都市報《數字遺產:虛擬世界裡的哀與愛》
南方都市報《使用者離世,賬號何存?B站紀念賬號將改版 豆瓣或設自動刪號》
《小紅書使用者服務協議》
《微博服務使用協議》 
《抖音使用者服務協議》 
《QQ軟體許可及服務協議》 
《微信軟體許可及服務協議》
 小紅書截圖、微博截圖、抖音截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