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李金斗陪朋友去參加北京文藝人才的市招,意外考上。錄取通知書寄到家裡,卻被奶奶撕了,那時候,大眾總覺得相聲是低人一等的行當。經過師父的勸說,奶奶同意他說相聲,可是,難關出現了:前輩們發現他有點大舌頭,這說不了相聲,除非他下苦功夫、笨功夫。
於是被說是「大舌頭」之後的三年裡,李金斗每天早上5點起床,到公園的河邊苦練嗓子,3年後,他能夠上臺了。1986年,中央電視臺辦了一個相聲邀請賽,李金斗和當時的搭檔陳湧泉演了一個節目,《武松打虎》,一舉成名。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沃爾沃相遇了。1993年,李金斗跟隨中國廣播說唱團赴臺北,舉辦了一場曲藝說唱藝術專場,結束之後,專門去拜訪張學良先生。
張學良招呼他們上車,李金斗印象很深,那輛車很特別,椅子能摺疊,所有人能對坐著聊天,很有派頭。李金斗問張學良,您這是什麼車,夠寬敞的。
張學良說,「你記住了,這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車之一,沃爾沃」。
30多年過去了,李金斗買過五輛沃爾沃,一代又一代,不管是演出還是出席重要的場合,他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沃爾沃。他信賴沃爾沃的安全,信賴沃爾沃品牌低調、務實的形象,也喜歡它帶來的舒適的駕乘體驗。
他也看到了很多和沃爾沃有關的人,正在進行自己的突圍,他們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人生壁壘,堅持長期主義,走向新的道路。
文|高笑
編輯|桑椹
做難而正確的事
人得開悟,才能上臺階,車也一樣,不斷地突圍,才能上大舞臺,見大世面。就像李金斗說唐曉龍,「看著新朋友守住老手藝,就像看當年我們一樣,眼裡有光,未來有戲。」
汽車修復師唐曉龍在與「過去」打交道,十年前,他在晚高峰的車流中,遇到了一輛方方正正的旅行車,一輛來自1991年的老款沃爾沃。後來,他買下了它。
這是他第一次收藏老沃爾沃,也是他人生和職業的轉折點。
車子需要修理,但它在中國大陸沒有銷售過,配件也買不到,他只能藉著去中國臺灣旅遊的機會,將所有零部件一件一件揹回來。他還修過另外一臺老沃爾沃,磨損嚴重,幾經輾轉,唐曉龍在北京找到了一位老師傅。後來,越來越多的老師傅被他挖掘出來。
現在,唐曉龍經營著一間專門修復老車的工廠,主要修復經典款沃爾沃。當他做出這個決定時,聽到了很多的質疑,比如,與其花時間花那麼多錢修一輛老車,為什麼不去買輛新車?
為了修復老車,唐曉龍放棄了原有的高薪工作,選擇了一條更難的路。但他覺得,這是一件正確的事。
沃爾沃在做的,也是難而正確的事。唐曉龍特意提到,在為第一代XC90修復時,他發現這臺十幾年的老車沒有明顯的生鏽以及破損痕跡,十分難得。

這與沃爾沃的用料標準息息相關,沃爾沃的零件出品測試標準十分嚴格,不僅用料造價高,在質量管理上更是堅持嚴苛標準,歷久彌新的用料質感,印證著沃爾沃總是在看不見的地方「下工夫」。
那時候,人們對汽車安全認知並不高,但沃爾沃已經把第三排的安全氣囊作為標配了,總是先人一步,XC90引領著每個時代的安全標準,而這也讓他看到了一種「不計成本的投入」。
品牌要堅持這些東西,需要承擔成本,也要承擔影響銷量的風險。「你要一直做下去,其實是很難的。」但是,對沃爾沃來說,「難」是可以克服的,「正確」是需要堅持的,做難而正確的事,是沃爾沃一直的選擇。
修車的過程很慢,唐曉龍不接急單,一次只修兩三臺,有時候車主急躁,他就邀請對方來車間看看。慢慢地,很多人從「我多加點錢,你快點給我修」,變成了「我們一起修好它」。
緩慢地修,當然比「加錢快點修」更難,但唐曉龍正在用自己的堅持,讓沃爾沃這種「做難而正確的事」的精神,變得為更多人所認可。
年輕時,唐曉龍也買過其他奢侈品牌,但總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直到接觸沃爾沃,才越來越覺得契合。至今,他經手過20多輛沃爾沃老車,其中9臺能正常上路行駛。
他說,真正經典永不會退役,它只會被更深刻的需要,所以他能做的事,突破時光的限制,重新修復那些老車,讓更多人看見過去,也看見沃爾沃的堅持。

兩種美學的相遇
經典需要守護,也需要新生。突圍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人奔放,有人剋制。
李小哈是一位設計師,主要做新中式建築,花費最久的一個專案,她做了四年。她一直在找一個平衡點:讓新中式建築既保有傳統的神韻,又能融入當下的生活節奏。
自我的突圍,就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不是衝破什麼,而是找到自己的尺度,得到使用者的認可,與當下接連在一起。
這些年為中式建築與現代性的結合,李小哈越來越深刻地體悟到,中式建築的美,在於留白,比如徽派原始的白牆青瓦,框架在那裡,你不需要掛什麼畫,不需要特別昂貴的家居,只需要去使用它,逐漸體會到它的包容與舒適。
而沃爾沃XC90身上,有著和中式建築同樣的簡潔的美,它有著簡潔的線條,優雅的輪廓,以及初看不奪目、卻在長久使用中越來越感受到用心的佈局設計,透過空間上的「留白」,讓乘用者感到舒適。

在這個層面上,追求少即是多的斯堪的納維亞美學,和中式留白,展示了同樣的核心。
而在那些「看不見」的地方,沃爾沃堅持著自己的豪華,在無聲處,體現對人的理解與體恤。
它的座艙採用健康環保內飾材質,絕無六價鉻,母嬰級天然無汙染皮革,禁限用物質管控是國家標準的1000倍,目的就是讓使用者的出行更加地安全、健康。
「要保持克制,設計其實是一個篩選的藝術。」李小哈說。不是無窮盡地堆料,其實,做減法比做加法更難,沃爾沃透過剋制打造豪華,是一種更高階的方式,內裡是一個豪華品牌不動聲色的篤定。
「有時候越樸素的材料,越考驗用心程度。」李小哈覺得,這是一種看不見的豪華,不僅是形式上的,在看不見的地方,堅持更高的標準,才是豪華品牌應該堅持的價值觀。

開源和長期主義
人生突圍的終點,是上臺階,開眼界,看見未來的萬般可能。
在高中政治老師劉厚均的課堂上,講著政治知識點,他會突然播放了一首鄉村歌曲,比如《The River》,歌詞唱的是:不要困在岸邊,要投身激流。
劉厚均堅信「思考比分數更重要」,每節課他都盡力講些課本之外的知識,幫學生打破認知的壁壘,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他在校內開設的「啟眸運動」選修課,從最初六名學生,到後來變成熱門課程。
同時,他把自己所有的教學資料上傳到B站、網盤,提供給需要的人,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願意把自己的資源,開源給所有人。
過去幾十年,沃爾沃無償分享了包含三點式安全帶在內的多項汽車安全技術,並不斷免費開源自己的技術,這並不是出於商業的考量,而是出於一個企業對於社會的責任,在涉及到公眾的安全領域,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開源的精神,源於一種開放的、對社會負責任的心態。就像劉厚均覺得,真正的富有不是自己有多少財富,而是能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

「堅持做一些又沒有錢又累的事情,但是因為這件事情對學生有意義,而且從長遠來看對學生有意義,我就會堅持去做,而且不是堅持一年,可能堅持十幾年。」劉厚均說。
開源是一種長期主義,是利他也是自我實現。而當一個品牌堅持開源,印證了它內在的價值觀:相信自己做的事在時間裡有價值。
沃爾沃XC90是陪伴劉厚均長途自駕的車。那年他籌備婚禮,想用沃爾沃當婚車。他在微博私信了沃爾沃中國高管,沒想到對方不僅回覆,還調來四輛尚未上市的S90做婚車。婚禮當天,四位沃爾沃高管親自開車到場。
這個小故事背後,是沃爾沃對人的關懷,不靠華麗的言辭,而是在使用者的日常細節中,潤物細無聲的融入關切與呵護。
後來,劉厚均又陸續買了三輛沃爾沃。「不是衝著配置,而是認同它對人、安全、環保的堅持。一個品牌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幾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對劉厚均來說,突圍,是繼續前行的能力,是與未來長久連線的能力。長期主義終究會被看見,而沃爾沃的堅持,也終將被更多人看見和理解。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回望自己的藝術生涯,也回望沃爾沃品牌的近百年曆史,李金斗這樣感慨。他對藝術的精益求精,如同沃爾沃在汽車安全領域持續深耕。
1970 年,沃爾沃成立了業界第一個交通事故調查小組,對交通事故進行調研,並將資料加入到車型改進工作中,以避免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如今,沃爾沃汽車安全中心每年都會進行 400 多次碰撞測試,進一步提高使用者的出行安全。
每一個改變世界的人,都是長期主義者。「以人為本」的是沃爾沃始終恪守的品牌理念,尊重客觀規律,堅守汽車出行最本質的需求——安全,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沃爾沃品牌因此得以穿越一個又一個市場週期,持續突圍。
李金斗說,自我突圍,本質上就是自己跟自己得較勁。
作為沃爾沃旗下的豪華旗艦型車型,XC90每一代產品都在安全技術上有所突破,不斷「首創」先進的安全技術,一次次締造時代的「安全」標杆。4月15日,XC90即將公開新一代產品,在安全與豪華上不斷提升。
這是XC90的堅持,對安全的堅持,對以人為本的堅持,對長期主義的堅持,它必然一次次突圍,塑造一個更好的沃爾沃。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人物》公眾號,不僅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還會看不到我們精心挑選的封面大圖!星標《人物》,不錯過每一個精彩故事。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日日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