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玫瑰開在波士頓——記波士頓首部中文原創兒童劇《秦伯伯的玫瑰》

【波士頓雙語網2025年7月14日訊,專欄作家蒼珍撰稿】不久前出席了北美楓香劇社在麻州春田市舉行的十週年慶典,並觀看了兒童話劇《悟空北美歷險記》和話劇《賽珍珠》,讓我感觸良多。回想過去十年,北美楓香兒童劇社和劍橋中文學校對我兩個孩子的成長有過很大的幫助。
上圖:演出劇照。
2017年,女兒格桑梅朵主演了中文兒童話劇《秦伯伯的玫瑰》。這部劇由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支援、北美楓香兒童劇社和劍橋中文學校聯合承辦,是波士頓地區首部中文原創兒童話劇,也是張西導演的創作與執導處女作。整部作品以童話的方式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教育意義,引發了社群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一直致力於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美家庭間的理解與交流。透過語言教學、節日慶典、音樂舞蹈、兒童戲劇等形式,他們搭建起一座座跨文化的橋樑。劍橋中文學校作為中心下屬教育平臺,不僅注重中文教學,也強調孩子們在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上的全面成長。2016年,學校首次開設“話劇與小主持人班”,我們也為兩個孩子報了名。
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在語言和表達上有所突破,也能更自信地在公眾場合發聲。事實證明,這樣的積累為他們日後的成長奠定了良好基礎。女兒從小參加話劇表演和小主持人學習班,這不僅提升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她的自信心和現場應變能力。幾年後,高中畢業那年,她作為牛頓青少年代表,在牛頓市長早餐會上發表演講,落落大方,展現了出色的公眾表達能力與領導潛力。那一刻,我們深知,這份從小培養的藝術素養,正在她人生的更大舞臺上綻放光芒。
走進充滿童趣的舞臺世界
在第一次學生介紹會上,我們結識了張西導演。那時的話劇班正是為她的首部原創劇《秦伯伯的玫瑰》選拔小演員。整整一個學年,孩子們在中英雙語環境中排練、理解角色、體會情感,逐步走進一個充滿自然氣息與童趣的舞臺世界。本劇由張西擔任編劇導演,馮麗麗任執行導演,梁雁文負責表演指導,整個團隊專業、敬業、充滿熱情。
《秦伯伯的玫瑰》講述秦伯伯與他傾心照料的玫瑰園之間的情感故事。因森林裡的小鹿常常啃食玫瑰,秦伯伯感到苦惱。孩子們飾演的小動物們——小鹿、小鳥、小松鼠等,與秦伯伯展開了一場關於“共存”“尊重”與“理解”的對話。故事溫暖、充滿童趣,也蘊含深刻的哲理。
女兒格桑梅朵中文流利、記憶力好。被選為主角“凱莉”——那個在花園中發現秘密的小女孩;
兒子飾演活潑的小松鼠,為舞臺增添許多歡笑;
我化身為舞臺上一棵靜默守護的背景樹;
丈夫則出演主角秦伯伯——那位善良的老園丁。
演出當天,分別進行了中英文兩場演出。孩子們在雙語之間自如切換,不僅展現了出色的語言能力,也體現了他們對角色理解的深度與文化背景的融通。
作為波士頓地區首部中文原創兒童話劇,演出當天吸引了多家中英文媒體現場報道,獲得熱烈反響。記者在演後採訪了導演、家長與小演員,稱讚本劇是“社群文化與親子教育的典範”。
格桑梅朵也作為主演接受採訪,落落大方地用中英文分享她對角色的理解與排練過程中的成長體驗,贏得現場觀眾和媒體的一致好評。
那一年,父親從中國來波士頓探親,也恰好坐在觀眾席中。他一邊觀看一邊微笑,輕聲對我說:“你們不僅在演戲,更是在用行動表達一種愛的教育。”
上圖:演職人員同嘉賓們一同謝幕。
演出結束後,父親還受邀上臺,為小演員們頒發表演紀念獎狀。他認真地為每一個孩子送上鼓勵與掌聲,舞臺上下洋溢著溫馨與感動。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一場兒童劇,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見證與家庭記憶。
這場話劇不僅幫助孩子們在語言表達、自信心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也成為我們全家共同經歷的一次溫暖記憶。它不僅是一部劇,更是一場關於自然、親情、文化與生命關係的溫柔思考。
自那之後,張西導演創辦了波士頓楓香劇社,持續推動中文原創戲劇的創作與演出,為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孩子們搭建文化與藝術的成長平臺。
而那一朵開在波士頓的“玫瑰”,依舊在記憶中盛放,芬芳未曾遠去。
如今,只需在YouTube搜尋“劇作家張西”,即可觀看《秦伯伯的玫瑰》及她執導的其他原創話劇作品,線上重溫那些洋溢童趣與深意的舞臺瞬間。
(請掃碼關注波士頓雙語網,投稿/廣告請電郵 [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訂閱“投資生活日記”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bostonese


相關文章